01.27 雅文 雅書 雅士——品陳元虎先生小楷《三都賦》有感

孟雲飛/文

陳元虎先生者,雅士也。其人情練達,經歷豐贍。退休後,潛心書畫,交遊名士,開啟人生新天地,怡然自得。近年,元虎先生以書入畫,由梅蘭竹菊入手,常作花卉,尤喜作山水,頗有古意。書法尤善小楷,點畫精到,筆健情濃。今元虎先生以小楷錄《三都賦》,頗具風神,囑餘述之一二。

《三都賦》乃西晉文學家左思經典篇目,有《魏都賦》《吳都賦》《蜀都賦》,近萬字。左思貌甚寢,不善言談,自幼多受眾人怠慢。然其發奮圖強,居然以“左思風力”曾使洛陽一時紙貴!元虎先生不嫌萬字為多,不以書萬字為累,不畏小楷為難,他心平氣和,手遣紫毫,歷數日而書就。


雅文 雅書 雅士——品陳元虎先生小楷《三都賦》有感


元虎先生年已七十有餘,手錄此賦,絲毫未有懈怠之處,難能可貴。北宋蘇軾言:“大字難於結密無間,小字難於闊綽有餘”,觀元虎先生筆底此小楷,頗有同感。書法在古代多半是文人士大夫的雅好,他們飽讀詩書,諳熟筆墨,於案牘勞形之餘,揮毫作書,甚是快慰。元虎先生學養豐厚,心胸豁達,四面湖山常在眼底,萬家憂樂時在心頭。以手寫心,自是瞭然於心;又以手達情,訴諸筆端,必然心手雙暢!

吾觀之,但見洋洋灑灑,為之一振,體會有三:


雅文 雅書 雅士——品陳元虎先生小楷《三都賦》有感


一曰嫻雅。嫻雅者,閒雅也。何為閒?本義是空隙,後來引申為有空。元虎先生當年公務繁多,若有片刻閒暇,也不曾放過,用來讀書、習字;退隱後,閒適自如,書畫天地大寬,遨遊其中,憑藉多年對小楷的傾心,《三都賦》的書寫完成自然在情理之中。如今他自由時間較多,依然不教一日閒過,套用莊子的語句,不閒之閒方為大閒也。做自己喜愛之事,再忙也是閒,且極易產生“雅”,故曰,閒乃雅的前提,或曰溫床。元虎先生乃雅士,有雅量,必出雅作。今觀其小楷《三都賦》,可謂又一力作。以筋骨立其形,以神情潤其色。古雅質樸,端莊秀麗,深得鐘王遺風。如繁星在天,似清風拂面,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雅文 雅書 雅士——品陳元虎先生小楷《三都賦》有感


二曰沉靜。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光匆匆,如朱自清所言,從我們的指尖劃過。元虎先生駕馭過大場面,參與過大事件,對時間的理解,那就是從容。花開花落,雲舒雲卷。我依然是我。其小楷《三都賦》之沉靜之感,諸君一覽便知。他落筆前,“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口不出言,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然而,沉靜並非死氣沉沉,書寫絕無狀如算子。明代項穆言:“奇即連於正之內,正即列於奇之中。正而無奇,雖莊嚴沉實,恆樸厚而少文。奇而弗正,雖雄爽飛妍,多厲而乏雅。”元虎先生深諳此理,在規矩之內求變化,在變化之外守規矩。安然靜穆,內心沉靜,故能書寫出乍看波瀾不驚,再看搖曳多姿的文字來。


雅文 雅書 雅士——品陳元虎先生小楷《三都賦》有感


三曰協調。情深調和即協調。此處有兩點可講。首先是元虎先生與《三都賦》作者左思的千年對話。人們常說,讀一本好書,看一篇好文,就是與古聖先賢對話的最佳方式。元虎先生尊重左思的人生故事,仰慕左思的文學才華,與自我的潛在追求相吻合,“肯與諸賢齊品目,不將世故系情懷”;其次是其人生志趣與當下狀態協調。“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我手寫我心,遊心於澹,不亦樂乎!

其實略作思考,即可發現,無論“閒雅”“沉靜”還是“協調”,均在一“正”字,為人作書莫不如此——守正,即為守初心。唯此,方可以小楷作盛景,以小道得大觀。

(己亥秋月雲飛於書劍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