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劉邦、曹操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創業團隊成功的要素嗎?

看劉邦、曹操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創業團隊成功的要素嗎?

有一種疑問,那就是企業在創業階段是否要重點塑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塑造的企業文化是否能夠有效的管理和激發創業團隊呢?

特倫斯·E·迪爾、艾倫·A·肯尼迪把企業文化整個理論系統概述為5個要素,即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和文化網絡。

Ø企業環境是指企業的性質、企業的經營方向、外部環境、企業的社會形象、與外界的聯繫等方面。它往往決定企業的行為。

Ø價值觀是指企業內成員對某個事件或某種行為好與壞、善與惡、正確與錯誤、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認識。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統一的價值觀使企業內成員在判斷自己行為時具有統一的標準,並以此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Ø英雄人物是指企業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業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於作為一種活的樣板,給企業中其他員工提供可供學習的榜樣,對企業文化的形成和強化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Ø文化網絡是指非正式的信息傳遞渠道,主要是傳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種非正式的組織和人群所組成,它所傳遞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職工的願望和心態。

古人創國創業,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本身貴族或者權勢擁有者的出生,如項羽、曹操、李世民、趙匡胤等;一種是庶民布衣出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登上帝位,如劉邦、朱元璋等。通過兩種類型的對比,我們從這四個方面來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啟發。

劉邦

看劉邦、曹操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創業團隊成功的要素嗎?

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

不同於項羽是楚國貴族,財大氣粗能夠號召巨大資源,劉邦可謂是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但是劉邦志向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所以內心一直是以秦始皇這般威武,權傾四方的人為自己的人生對標。後面釋放刑徒、斬白蛇均是為自己籠絡人心、打造創業品牌做鋪墊。至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能厚積薄發迅速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定都長安稱帝,史稱西漢。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曹操

看劉邦、曹操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創業團隊成功的要素嗎?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所以曹操也算是一定程度上有頭有臉的人。

年輕時期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這個和劉邦比較像,是不是偉人都是不拘一格的。但曹操唯獨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熹平三年(174年)在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以及光和三年(180年)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的時候,曹操都表現出一個忠孝廉潔的漢室官員。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大破潁川的黃巾起義軍,被封濟南相。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當時有“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的美譽。

後來何進引董卓輔政,董卓擅權的時候,曹操自然是看不過去的。後面借司徒王允的匕首刺殺董卓,一方面是內心真實的想法,一方面是藉此把自己除奸賊,扶漢室的忠城良將品牌效應放大。這也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期間,曹操的號召力遠遠高於劉備和孫堅。

企業環境方面

無論劉邦還是曹操的時代,均是政治環境十分的緊張的時候。一是農民起義風起,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軍起義等給當政者造成十分大的壓力;二是官場風氣渾濁,秦始皇死後,趙高專權,朝綱廢弛,加上嚴刑峻法,官場一片哀嚎;東漢末年,豪強並起,董卓專權,長安後來一把火被燒了。所謂亂世出英雄,政治上固有的官場制度搖搖欲墜的時候,就是外部力量可以打破原有僵局,重造自己規則的時候。

但是創業初期,基於原有的制度基礎都還存在,完全的扭轉並打出自己的市場還是存在比較大的難度。同時企業的經營對手會比較多,競爭相對比較激烈。劉邦成為沛公後,一方面招攬人才,一方面則是同項羽等實力雄厚的人聯盟,通過聯合競爭去把一致的目標拿下來,然後各個擊破。曹操採取的也是同樣的策略,在刺殺董卓失敗後,曹操名聲在外。回到老家便迅速招攬大批人員,能夠有勢力成為袁紹的同盟,也就是在同盟軍裡面找到了機會接到漢獻帝,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主。

馬雲所說的“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本質也是一樣。在市場上,固有的市場蛋糕肯定是有巨頭在佔據著,但是就是因為巨頭船大不好調頭,在市場的變化中難以有效調整。由於門檻太高,外部市場的中小競爭者難以進入,那麼可以通過平臺合作的形式將中小競爭者聚集起來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從外部或者交叉的部分對巨頭的市場形成壓力。

所以企業的競爭就不是同類型的競爭,可能就是對未來趨勢有巨大阻礙的競爭。這個競爭解決了,才是同類競爭的拔刀見紅。

價值觀

創業是需要迎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只要善於營造個人品牌,以肅清汙濁之源(如除暴秦;除奸賊匡扶漢室)便可塑造正能量的過程中號召天下,廣聚人才。劉邦內心一直是以秦始皇為對標,成為一代名垂青史、萬古流芳的帝王。秦始皇是封建集權主義的創建者,劉邦是集權主義的仿效者,這是劉邦同項羽等那些懷揣著周朝分封制、各自為王的貴族意志最大的差異所在。這是劉邦的個人價值觀,這個價值觀也深深的激勵著他持續的創業。一方面是在西蜀當漢王的時候,能夠忍耐等待時機;一方面是當他屢屢敗北的時候,依然能夠通過這個價值觀,通過前期的期權(稱帝封王)來聚攏人才。在稱帝之後,立馬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鞏固自己的集權。

對於曹操而言,價值觀沒有統一。其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則是曹操作為忠良的本分。三國時代,曹操的勢力是最大的,完全可以稱帝,但是他沒有。漢獻帝劉協懦弱,難以成就大業,若非曹操這樣的能臣,恐怕也會成為他人的傀儡,亦或者是餓死街頭了。劉協若同劉禪一般充分信任諸葛亮的待遇給予曹操,而不是在曹操同袁紹官渡之爭的時候還在背後捅刀子,那麼曹操的名聲在後人的眼裡可能會搞好一些。

曹操沒有統一全國,但是統一了北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漢朝在對待大功臣方面一直都比較苛刻,從劉邦時代的消滅異姓諸侯王,曾經的霍光家族,論功績,冠軍侯霍去病和博陸侯霍光兩兄弟足以排進漢代前五的社稷大功臣,也曾居攝國政數十年,扶立三代天子(劉弗陵、劉賀、劉詢)家族子弟盡居高官,黨羽遍佈朝野,還不是被殺戮得一個活口也沒留下。

所以曹操沒稱帝,是基於本身還在矛盾中猶豫。內心有繼續維持漢朝的規制,而現實中漢朝的種種已然不允許他將漢制維持下去。這也是曹丕上位就廢掉漢獻帝的原因,主要是曹丕沒有歷史包袱。

英雄人物的影響

看劉邦、曹操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創業團隊成功的要素嗎?

創業企業的英雄人物就是核心領導人了。劉邦是、曹操也是。能成大事者,必有大事之才。一人難以打天下,但是一人可以塑造多個自己,幫助自己打天下,這就是核心領導人的影響力。論才幹謀略,劉邦不如蕭何、張良;論軍事能力,劉邦不如韓信。但是在創業初期,劉邦為人豁達大度,大度的人能夠與人分享,知人善任,充分調動身邊的人的能力,這便是劉邦的英雄人物影響。可以說劉邦以識人奪天下。

這個和任正非比較相似。任正非多次坦承,“在時代前面,我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從事組織建設成了我後來的追求,如何組織起千軍萬馬,這對我來說是天大的難題。任正非的這種管理哲學其實是一種灰度哲學,從能力角度來說,就是一種等距差的掌控能力。而這也是劉邦在自身管理魅力上的體現。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給人的印象就是疑心很重。這和他矛盾的心裡有很大的關係。曹操一直生活在政治緊張的氛圍裡面,加上北方競爭激烈,手下的人來來往往,流失率也比較高。曹操雖然豁達,如燒掉同袁紹往來的官員書信,但是疑心加嫉妒心很重,如殺禰衡、孔融、許攸、崔琰還有神醫華佗。這一切,導致團隊成員懼怕曹操,曹操的個人能力成為其管控的主要手段,。曹操也就無法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統一全國的征途也就一延再延。

所以,創業者個人能力很重要,但是能夠團結團隊,將自己的個人影響力正向的釋放到集體裡面去,形成多個自我,那麼群體的力量放大效應才會有質的改變。單純的以個人為中心,那是人治,規模效應起來得慢。所以不需要尊崇什麼個人英雄人物。

文化網絡

企業裡面是通過非正式途徑瞭解組織人員的述求,而古代創業者是軍事化管理。而軍事化管理的效果是最直接的——上令下效。那麼在創業階段的文化如何鋪設,那就是把個人的價值觀同經營環境結合起來。

劉邦在沛縣押解刑犯的時候,通過釋放犯人籠絡了人心;在同跟隨者逃跑的過程中構造了一個斬白蛇的過程,賦予自己帝王之氣。秦始皇曾經說:“東南方向有天子氣”。於是親自東遊來驗證,劉邦懷疑秦始皇說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來,藏到荒涼的芒碭山的深山老林中。呂雉和其他人都尋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跡罕至之處找到。劉邦覺得奇怪,就問是怎麼回事。呂雉說:“你在的地方頭上總有云氣凝結,所以我們根據這一現象總能找到你”。劉邦聽了很高興,沛縣中的人知道後,許多人都來歸附劉邦。呂雉和劉邦這樣的營銷自己,更進一步的樹立了自己帝王潛力的品牌。

劉邦通過團結底層人們的心思,再通過品牌營銷達到擴散的目的,讓通訊不發到的古代社會通過口碑相傳四處擴散。這一招被後來者屢試不爽,包括黃巾起義時期的利用宗教信仰召集軍隊;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利用拜上帝教發動群眾等。

曹操構造的夢中殺人以及刺殺董卓後逃跑的營銷,跟劉邦比起來就顯得太過於低了點。劉備自詡自己是漢室宗親的招牌就顯得格調特別的高,這也是劉備能夠從一介布衣成功躋身三國爭霸的地位上來。

文化的網絡在於一開始對自己的最終定位上。曹操始終善待漢獻帝,應該可以說是以忠臣,只不過在權力的使用上過於集中在丞相位置上。但是試想,如果賦予皇權管理,劉協以及相應的董臣能夠大刀闊斧的改革麼?恐怕很難,畢竟曹操下面的文臣武將是跟隨曹操一路拼殺出來,管理風格上就很難適應。介於臣的定位,曹操如果稱帝就有謀逆的歷史名諱,這是他不忍承擔的。

文化的網絡在於文化的定位,這是一開始就決定了的因素。如果後面不加以有意識的調整,從而改變組織人員固有的認知,那麼積重難返,就更難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