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村民“構樹種植忙 致富信心足”

大眾網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近些年,重慶市十四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之一的豐都縣在產業扶貧上進行了系列探索實踐,各鎮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條致富路。

重庆丰都:村民“构树种植忙 致富信心足”

(圖為 豐都縣金雞產業扶貧園區)

時下正是春耕生產、播種下苗的黃金季節,豐都縣江池鎮黨委政府在精準防控肺炎疫情下,按照分類別、分步驟、分人群要求,組織基層幹部職工和志願者共120餘人來到田間幫助村民種下了第一批構樹苗。

江池鎮黨委書記唐克偉說:“構樹扶貧是國家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通過考察,江池一帶非常適合構樹生長,其經濟效益將遠遠大於水稻、玉米等傳統作物,村民對發展構樹產業積極性很強。我們將以構樹產業為主導延長‘種植 加工 養殖’產業鏈條,通過構樹種植、加工、肉牛養殖、肉豬養殖、糞汙厭氧還田等過程,實現糞汙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資源循環利用,不但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種養效益,還能有效控制環境汙染,實現綠色發展道路,保護生態環境。既符合了國家農業產業化相關政策,又符合了地方群眾發展產業需要”。

重庆丰都:村民“构树种植忙 致富信心足”
重庆丰都:村民“构树种植忙 致富信心足”

(圖為 鎮村幹部參與構樹種植)

江池鎮一名負責人講解到,雜交構樹不僅用作飼料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是“以樹代糧”緩解飼料原料食品安全的新途徑,而且還能夠用作美容、食品、藥物等原材料,提升構樹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構樹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突破口打破了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通過規模化的種植,運用“公司 村集體 農戶”的經營模式,將大產業與小農戶緊密相連。農戶可以通過土地流轉、投資入股、務工、養護、附加產品和自主網絡銷售等多個環節參與並增加收入。土地流轉租金保底收入600元/畝/年,以土地入股股金收入200元/畝/年,勞務收入每個月約2000元。據瞭解,江池鎮自主流轉1000餘畝土地作為雜交構樹示範試點栽培,由當地農戶及村委帶頭形成農村合作社,企業成立培訓中心,為當地農戶提供栽培技術指導,併為當地以貧困戶為主的勞動力提供工作機會,涉及農戶850戶2970人,大約可輻射帶動周邊農戶500人(其中貧困人口約50人)。

重庆丰都:村民“构树种植忙 致富信心足”

(圖為 技術人員講解構樹種植技術)

江池鎮鄒家村村民講到,發展構樹產業按照集體收入(532)分紅模式,50%分配給村集體,30%分配給農戶,20%分配給4類人群(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大家對構樹產業充滿信心。部分村民因今年疫情原因無法外出打工,瞭解到鎮里正在積極培育發展構樹產業後,積極主動融入到產業發展中來。不僅如此,江池鎮還開發了關塘村和橫樑村這兩處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以及全市畜牧養殖示範基地,促進全鎮養殖業、畜牧業、旅遊產業以及融合產業同步發展,統一規劃精準扶貧。

“江池鎮將因地制宜的發展融合生態構樹產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為全國現代農牧循環經濟做出示範,真正響應國家綠水青山號召,推進了全鎮產業精準脫貧工程,夯實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基礎。” 豐都縣江池鎮黨委書記唐克偉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