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汪俊:現實題材怎麼不懸浮?創作者永遠不要跟“生活”搶戲

導演汪俊:現實題材怎麼不懸浮?創作者永遠不要跟“生活”搶戲

「國劇導演訪談」是骨朵網絡影視近期發起的系列專題,我們邀請持有不同看法,具有代表性的導演,講述創作經歷,分享行業觀點。

現實主義題材的風潮已吹拂了好幾年,“懸浮劇”卻也還絲毫沒有褪卻跡象。“懸浮”劇問題的根源在哪兒?創作者紮根生活寫實創作真的有那麼難嗎?

我們特地邀請來的第三位講述者,是以寫實與生活化作品見長的導演汪俊。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導演 汪俊

口述│汪 俊

受疫情影響賦閒在家,在打磨新戲劇本的汪俊,最近還補了很多劇。在幾年前的爆款仙俠劇裡,他看到了古希臘戲劇中《俄狄浦斯王》式的宿命張力;推陳出新的愛情劇裡,讓他聯想到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一些還在更新的劇作,“突破戲劇規律”給他看得“驚心動魄”的。

同樣的作品,他總能以不一樣的戲劇視角切入解讀。這是吸收的過程,也是專業知識儲備紮實的體現。與從相關工種轉行到導演職業的導演不同,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導演汪俊,有著明顯的“學院派”積累。“念研究生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從最早的戲劇開始看,多讀那時候的作品,你就知道今天的所有故事,都可以找到母題。”他對骨朵回憶道。

不過他不認為這就是“學院派”,而是作為創作者,一定要打好的“地基”。這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他的創作理念。為了讓創作的人物與故事更讓觀眾相信,以細節烘托氛圍是他一直以來堅持的手法,細節深入,劇作紮實。所以他的戲總是精緻和細膩得讓人嘆息,帶有魔幻現實主義性質的《蒼穹之昴》,被拍出了歷史正劇的韻味;庭院深深的《如懿傳》被他拍成了女性於俗世的一首悲歌;2019年“爆款劇”《小歡喜》以三個高考生家庭展現出中國式家庭“浮世繪”,都是細膩生活流作品。

在現實題材作品“懸浮”頻出的時候,他的經驗分享更具有著參考意義。影視劇中的“生活感”、“真實性”,該如何打造?

以下是導演汪俊的個人自述: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有一天在家,跟我弟弟看電視劇。看完一場戲,我弟弟說,你看這個男孩一進門就說,“媽我找著工作了”,給興奮的。一家人就都問他,你怎麼找著工作的,工作都幹什麼的,一問一答的,說了好多。就是不問,你一個月掙多少錢?

這才是首當其衝的問題嘛。現實裡兒子好不容易找著工作,爸媽肯定說,“太好了兒子,多少錢一個月?”,這才是最真實的,問啊!都不問。讓觀眾在下面乾著急,這不就是沒有生活的邏輯。如果是編劇沒寫,導演也應該給爸媽加上這句詞兒,為什麼創作者要回避呢?這就是生活點滴的真實,真實恰恰就是這些細節堆積起來的。

其實我覺得拍古裝戲也好,現代戲也好,你得營造一個真實的大氛圍。

這能讓觀眾有充分的帶入感。就算一個陰謀、宮鬥,發生在寫實環境裡,觀眾也會更容易相信。把生活氣氛鋪排好,細節做好,對於後面要傳達的戲劇衝突也好,人物塑造也好,都是有幫助的。這是我的一個習慣,我希望我的戲不會讓人覺得這個東西太假,深入不進去。所以在拍攝手法上,我是相對“寫實”的。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蒼穹之昴》嚴格講是個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很多事情不可能發生的。比如慈禧在祭祖的宮殿裡,彷彿穿越一樣見到了乾隆。這蠻魔幻風格,但是在拍的時候做得特別真實,裡面有很多細節的處理。我會通過營造後宮環境,讓觀眾相信。比如慈禧喜歡在屋裡堆很多水果,聞它的味兒,用它調節室內的空氣。我從來不讓慈禧坐在那兒不停地說臺詞,說話的時候,永遠在做跟她有關的動作。比方說抽水煙,餵魚,用滾珠美容,包括《如懿傳》也是這樣。讓人物永遠在生活狀態裡面,在做一些事,所謂的“手不閒著”

讓整個人物感覺活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這都是靠增加細節來的。但這些細節的增加和挑選,就需要做很多的功課。比如慈禧有什麼愛好,她喜不喜歡抽水煙,會不會幹什麼,通過大量的調查瞭解,有選擇地賦予人物。要做到讓人相信,就得花功夫去把這些東西挖掘出來,賦予到人身上。這隻要你能用功、用心就行了。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拍現代戲也是這樣。我覺得拍現代戲,創作者永遠在尋找和觀眾之間,在審美上的最大公約數。這個具體該怎麼做,三天三夜也聊不完。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別離》播的時候,有人說汪導這個戲,所有的演員一進門就換拖鞋,就從這一點上這個戲值得追。我覺得這個要求太低了,這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嘛。

生活中的人是什麼樣,劇裡就該是什麼樣的。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我原來說過一句話,

我們創作者永遠不要跟生活搶戲

有些導演經常把一些真實的戲拍假了。拍假其實是因為導演太急於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他覺得正常生活的狀態,已經不足以表達他強烈的主觀內容,所以拍的時候會讓生活表面的東西變形、誇張,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傳達出他要表達的東西。這我稱之為“想法氾濫”。

如果作品整體是寫實風格,其實創作者最應該做的就是“剋制”。你確實有急於想要觀眾明白的道理,這些東西最好通過“生活”本身流淌出來,如果強加給人,無限強調某些東西,就容易假,就容易懸浮。這就是沒剋制住。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拍戲的時候,我會很注意這個東西。比方說《小歡喜》有場他們往泳池裡跳的戲,就是“文潔,這都是小場面”那幾場,也是相對誇張的地方,但是分寸都不過。在拍戲過程中,我一直都在自我審視。我在現場拍得是又哭又笑,但是拍完了一遍,我會想觀眾看到這段戲會怎麼樣,會跟我一樣嗎?能打動觀眾嗎?我會覆盤感受一下有沒有“過分”,觀眾會不會相信。這就像有一個閥門在那兒,對導演來說很重要。

真的不能要“想法的脫韁”,把道理直接給觀眾。把觀點傳達給觀眾的前提是,要尊重生活的邏輯和生活的真實。破壞這個前提,就容易讓觀眾很不舒服,跟一個喜劇不能撓咯吱窩讓人笑一樣的道理。我特別反對作者站出來跟觀眾說道理,那觀眾直接看一篇雞湯文不就行了嗎?創作者恰恰是要通過故事、細節、人物形象,來傳達我們作者所要表達的。就像鹽和水的關係,鹽一定是“勾兌”化了之後,人才能喝進去,你不能幹給人家鹽吃。

這種“勾兌”,是導演一輩子都要學習的方式。把所有的道理融入到生活當中,非常生動的細節中,很鮮明的人物中,這才是本事。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如何“勾兌”,這也很複雜。我能說清楚的是,你要尊重生活,不要跟生活搶戲。戲是怎樣的,你就老老實實按照它該有的拍。我們有好多想法,可能一場戲它是承載不了的。如果非要把想法全都放到這場戲裡頭,那就重新寫。你要強調的東西,一定要在生活的邏輯上,人物正常的邏輯狀態下完成,而不能像放大鏡一樣進行局部放大,這樣做就容易產生懸浮。

導演大部分時候是需要冷靜的。我們的藝術家們不缺激情,恰恰缺的是冷靜、理智、深度。儘管各個導演的審美不一樣,但我碰到太多的年輕導演,特別有激情和想法、特別藝術家,但恰恰這些東西是需要理性來過濾的。我也曾經滿臺子“不說人話”,現在可能過了那個階段,但我發現有過這段經歷以後,

結結實實地敘事,把劇本的生活邏輯呈現出來更重要。

這說起來容易,其實是蠻難的。但你說很難嗎?好像也不是很難。但是我也老覺得納悶了,太多人經常拋棄常識。有想法當然是好的,但實際上拋棄常識,表達的思想都是懸浮的。

拿生活來衡量,這個表演和這個戲的處理是準確的,這才算是可以了。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我們老是搞不懂很多關係。比方說微博上有個重大事件,大家都圍觀,我們立刻就覺得這個事應該搬到熒幕上,其實這是兩回事兒。

熱搜那是新聞效應,但影視它有充分的假定性。你把它搬到屏幕上,很可能就沒有人關心了。一定要搞清楚生活的潮流和影視的關係,不是1+1=2那麼簡單。生活中有了,我們就一定要有,千萬不要這麼想。

如果生活中我們去拿個筆記本,到菜市場蒐集素材,或者到人多的地方採訪,然後就寫出爆款了,那不可能的。經常有編輯跟我說,導演這個事兒是真事,不是假的。但是我的直覺判斷,這個事寫出來就會假。生活和創作有密切的關係,但它一定是既排斥又統一的兩面,我們經常容易被生活的表象迷惑就在這兒。你試試這樣寫出來有人看嗎?如果創作這麼簡單那就容易了,是吧。

生活中所有的東西,是要經過創作者們的選擇和過濾的,有些東西沒有意義必須要拿掉。一個好的創作者就需要具備這個能力,這是衡量創作者的一個重要標準。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千萬不要簡單的移植生活裡的東西,千萬不要。

你不要去看又出現什麼事了,現在人家都怎麼著了,年輕人都怎麼樣了,開始玩什麼東西了,這不經過時間的沉澱,沒有價值。什麼叫時代的脈搏,怎麼叫追趕潮流?千萬別覺得眼花繚亂了那就是新的東西。其實不是年輕人玩的就一定是潮流,也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意味著是進步。創作者真正要關注的是生活的“潛流”,看看生活下面的東西是什麼,這才是你的真功夫,只看面上的東西沒有用。

對生活的選擇和過濾是創作者的能力,這沒有具體的方法,也沒有任何可以言傳身教的地方。就是你長年積澱下來的,包括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深度、學識、學歷、對人的認識,還包括哲學、美學、心理學,綜合這一切,都是影響你創作現實主義作品的因素。這些因素都是常年累積,潛移默化的。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如果說純技術的話,很多人都能達到。有些年輕導演跟我講起導演理論來,一套一套的,好多東西我都沒聽說過,但為什麼拍不出作品呢?因為他不瞭解這個行業的專業的技巧嗎?不是,他都懂,但是缺的是什麼?缺的是技術背後的東西,那是什麼?那是思想,這個思想是哲學的,美學的,是由你的積累決定的。所以電視劇很少有年輕的特別厲害的導演。這不是個技術問題。

多拍戲,多讀書,多看作品,多研究人,多深入生活,沒什麼別的要求。有的導演的技術非常棒,真是技術很棒,某場戲拍得非常精彩,我承認我拍不過他,但是全劇拍下來,就有人會拍出讓你目瞪口呆的戲,這個東西很奇怪。你不是幹這一行的,你不知道,只有深入到這個行業裡來的時候,你才知道很多東西是沒法改變的。這個格局可能在你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建立起來,會影響到後來的創作。我相信有人會進步,有人一輩子都會在進步,但是這個進步一定是跟他成長背景,跟他的心理結構,知識結構有很大的關係。

書越早讀越好。俄羅斯一個大戲劇家說,“寧可沒有,也要正”。所謂的正就是,我認為是正統的東西要學,不是說學院派,就是人類這麼多年沉澱下來的經典的東西一定要看,不要學歪了。現在很多年輕導演歪了,就是被表面的東西所迷惑了,追求的東西花裡胡哨的,是長久不下去的。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导演汪俊:现实题材怎么不悬浮?创作者永远不要跟“生活”抢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