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組織的擴張與活化,核心是創業機制與賦能平臺。

連鎖進化論:在複製中升級

裂變是連鎖組織的擴張與活化,

核心是創業機制與賦能平臺。

——逸馬“萬利連鎖”

受電商衝擊等影響,不少傳統實體百貨和商超步履維艱甚至關閉門店。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說是一種必然。在自然界中,物種想要生存下來,最重要的是複製+進化,以此來適應環境的變化。同樣,在商業界裡,企業要想生存下來,也離不開這樣的模式。對連鎖企業來講,必須要鍛造出自身強大的複製系統能力,再結合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對自身進行升級。

從複製系統能力上說,經營多年的大型連鎖零售商是有一定可取之處的,但它們中的一部分沒能及時意識到環境的變化,在複製的過程中沒有進行升級,或是升級速度緩慢,沒能夠抵擋住消費升級與新科技帶來的巨大沖擊。

無論是多麼悠久的老牌零售店,如果不能滿足消費者更高層面的需求,不能讓消費者滿意,銷量和銷售額必然會下降,最後的結局就是被無情地淘汰出局。從殘酷的程度上看,存活於商界不比存活於自然界容易,適者生存的法則是相通的。

傳統門店經營的基本要素是——人、貨、場,為消費者提供所需的產品就可以了。現在是智能商業時代,再按照舊有的方式來做生意,顯然已經行不通了。因為許多東西不一定要跑到百貨商店去購買,線上購物也可以,還能免費送到家。

現在的經營理念是一切以“人”為中心,消費者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追求什麼,就要經營什麼。前面我們也講到了,要先聚集人,再到貨,最後是場景。場景不能太單一,要多元化,這樣能夠提升門店的銷售,比如線上訂單實體店取,麥當勞就有這一服務,大大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同時也增加了門店的銷量,提升了品牌認可度。

所以說,傳統門店必須認識到“人”的變化、“貨”的需求變化、“場”的變化,才能在複製的過程中準確升級,再在升級的基礎上不斷複製,相互促進。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看清趨勢,不斷升級,才能活得更好。

那麼,傳統運營模式要怎樣升級,才能進化到智能商業模式呢?

● 
實體門店升級,提高商品力和顧客的體驗;

● 
全渠道融合發展,線上線下全盤打通、融合;

● 
打造社區生活鏈接器,實現想到即刻得到的體驗;

● 
實現活數據閉環,依靠機器根據數據自動完成決策。

工業社會與信息社會的企業,在生存方式上是有區別的。工業社會里的企業,就像是以簡單基因複製為主的微生物;而信息社會里的企業,則是採取多元化進化升級策略的高級動物。

以上述這段話來歸結我們此節的內容,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在互聯網、數據化、智能化時代,我們的連鎖企業不但要具備強大的複製能力,還要有把握時代趨勢的能力,實現差異化、多樣化的創新升級,從單店起步走向模式裂變,再到平臺運營,最終打造出品牌生態圈。


文章轉發後私信領取連鎖工具表單~

連鎖組織的擴張與活化,核心是創業機制與賦能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