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笑话,汉能是一家高科技企业

近日,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汉能移动提出了汉能薄膜发电私有化的最新方案。外界猜测汉能欲借此机会登陆科创板。

据其"自我"介绍,汉能薄膜发电是一家高科技能源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研发和销售薄膜太阳能高端装备整线生产线,以及开发、运营及销售下游薄膜发电项目和应用产品。

事实上,如今,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已经成为资本"新宠"。多家券商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科创版的推出,掌握"硬科技"的公司普遍被资本市场看好。

但很多年青人可能未必知道汉能的过去,当真以为这是一家踏踏实实做科技研发的企业就图样图森破了。笔者今天帮大家回忆一些事情。

讲个笑话,汉能是一家高科技企业

昔日港股潮头汉能的局

汉能薄膜曾是香港资本市场上的明星股,2014年12月初,汉能薄膜股价一路飙升,短短一个月内股价上涨了38%。在此后不足4个月的时间里,汉能薄膜股价已从不足2港元上涨到最高时的9港元左右。

由于汉能薄膜股价飙升,在2015年2月发布的"2015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李河君作为汉能薄膜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以1600亿元的财富总额跃升为中国内地首富。

从2015年5月开始,汉能薄膜股价开始下跌,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股价在半小时内暴跌了46.95%,并因此被临时停牌。

临时停牌后,汉能薄膜遭到了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并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

对此,李河君始终否认操纵股价,并拒绝提交相关财务数据,当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指令港交所暂停汉能薄膜股票交易。

讲个笑话,汉能是一家高科技企业

虽然汉能薄膜发电公告称是短暂停牌,但其股票从此再也没有开盘过。截至目前为止,汉能薄膜发电股票已停牌3年零9个月。

如今死灰复燃,我们本着不能错怪一个好人,但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的态度来回忆一下当时媒体对汉能的报道。

赌局还是骗局?

2015年《华盛顿邮报》5月28日报导说,汉能看起来好像中国的安然。安然是一家能源公司,只要它在借钱,它的股票就只会上涨;并且只要它的股票上涨,它就只能继续借钱。换句话说,这座纸牌屋仅仅是在等待第一张落下的牌。

现在,了解汉能的第一件事是,它其实是两家公司。一家是私人持有的母公司汉能集团,另一家是公开上市的子公司汉能薄膜电力(HFT)。这听起来正常。但令人好奇的是,几乎所有HFT的销售都是以净利润50%的价格卖给母公司。更令人好奇的是,母公司实际上并没有支付大多数从HFT购买的太阳能板设备。在2013年全年,两家公司之间只结清了35%的账。

讲个笑话,汉能是一家高科技企业

为什么如此之低?答案不言自明。汉能一定是没有现金。问题是,母公司以高利率借了很多钱,但是无法偿还。母公司的工厂照道理应该使用从HFT购买的设备生产太阳能板。然而根据一名对冲基金经理参观汉能工厂看到的情况,它的工厂产能如此之低,甚至可能是零,它们一定是在亏钱。但是汉能试图通过耍花招阻止人们了解亏本的真相:它把钱从左手递给右手,然后再返回去。也就是说,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倒腾,以让它看起来像是有资金流入。

问题是,骗局是如何持续这么久?答案是HFT的股票。想想看,一家负债累累而盈利寥寥的公司如何说服人们持续借钱给它?它可以试图隐藏它的欠债和它的生产情况,但是即使这样可能也是不够的。它需要抵押品,比如,它的子公司红红火火的股票,尽管"红红火火"都已经不足以描述股票惊人的飙升。在最近暴跌之前,鉴于HFT跟母公司之间所谓的生意兴隆,它的股票比2013年初上涨逾20倍。它的市值相当于它最接近的竞争者的六倍。

《华盛顿邮报》报导发现,汉能股价每日变动存在蹊跷的规律,在每天的最后半个小时,股价就会上窜。似乎存在两支HFT股票,一支亏钱,一支赚钱。从2013年一月开始,如果你在每天早上九点购入1000美元的HFT股票,然后在下午3:30卖出,截至今年二月你将亏损,只剩下635美元。但是如果你每天在3:50卖出,你的财富将上涨达到1285美元。如果你保留股票直到4点收盘,你的财富将飙升逾八倍达到8430美元。

这是一个明显的模式。它不太可能是偶然。HFT股票一定在每个交易日受到人为操纵。但是谁可能在做这件事?嫌疑人并不太多。这是因为,汉能董事长李河君不仅仅是有强大动机做这件事的人,而且他也似乎是唯一一个率先购买HFT股票的人。李河君增持他的股票到法律允许的上限。他现在拥有74.96%的HFT股份。法律上限是75%。

《华盛顿邮报》猜测汉能骗局背后的真相是这样的:汉能没有挣到足够钱偿还债务,只能从新的贷款人那样借钱来偿还旧债。假设它通过抵押子公司HFT的股票来获得新贷款,它将需要让这些股票不断上涨,以便它可以不断获得需要的贷款。因此它将不得不使用手头的钱不断推高股价。但是这样做是有限度的。一旦李河君达到75%的最高持股,他将无法再继续推高股价。然后汉能无法继续借钱,结果,它就无法再偿还欠款。它将违约,它的贷款人将抛售被抵押的HFT股票,试图挽回损失。这正是发生的情形。

赌徒李河君

李河君无疑是商界的传奇人物。

其最有名的冒险故事始于2001年。当时,正值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水电站的高峰期,彼时34岁的李河君看准时机,在没有任何先例、没有丝毫把握、更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决定在金沙江上游规划建设一座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

最终李河君赌赢了,金安桥水电站也成了他的印钞机和进行下一个赌局的资本。

2009年,42岁的李河君看上了光伏行业,看上了薄膜发电技术,这才有了现在的汉能薄膜。

但是在当时的国内,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经验,薄膜发电成本非常高,这无疑又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目前,陷于进退维谷的香港资本市场,李河君显然准备再赌一把。

据媒体介绍,汉能移动将成立一类特殊目的的公司(SPV)用于承接公司全部股份,后经过一系列的换股计划,所得汉能薄膜的业务最后包装在一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种创新换股的方式在资本市场很少见,并且有可能登陆科创板。

李河君显然正在开启又一场豪赌,而且他还准备带上汉能薄膜的一众股东。

那么问题来了,若果真汉能登陆科创板,你会买汉能股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