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新生”?复牌无望 前首富李河君决定536亿私有化+回A

请注意,光伏补贴正在退坡。

汉能“新生”?复牌无望 前首富李河君决定536亿私有化+回A

汉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一场延宕三年之久的汉能薄膜停牌有了结果,方案是私有化+A股上市。

10月23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移动)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经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第7次董事会批准,公司决定对持有汉能薄膜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较停牌前最后报价3.91港元溢价27.9%,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2015年初,受益于前一年超过55%的净利润增长,汉能薄膜受股价暴涨,两个多月间市值由1000亿港元出头翻至3000多亿港元。随即因为高比例关联交易,引起监管机构注意:汉能薄膜来自汉能控股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2013年达100%,2014年为62%。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被做空,股价暴跌47%,紧急停牌。

汉能薄膜停牌前一年,其实际控制人李河君以870亿身价成为中国首富。然而随着股价崩盘,他和汉能薄膜都沉寂了了许久。

如今,汉能控股公告称,已于2018年10月12日向汉能薄膜发出了私有化建议。汉能薄膜于2018年10月18日召开董事会,做了专题研究和决议:一致同意私有化建议。这也意味着,失去港股融资渠道的汉能找到了一条新的“造血”路径。

漫长复牌路

汉能薄膜的复牌之路漫长而曲折,分别于2015年5月20日、7月16日、2017年1月23日、9月4日、2018年4月4日公告相关进展,内容包括公司股票停牌,以及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与公司的讨论,以寻求公司于联交所恢复交易。

汉能“新生”?复牌无望 前首富李河君决定536亿私有化+回A


2017年1月,香港证监会开启法律程序,寻求对汉能薄膜董事局主席和四名非独立董事发出取消资格令,并要求李河君敦促其汉能控股或其联署公司结清所有对汉能薄膜的应付款,并要求李河君签署一份付款担保。香港证监会表示,采取上述行动是因为汉能薄膜与汉能控股之间自2010年以来有过多宗非常重大关联交易。

今年5月港交所发布新规:2018年8月1日之前已连续停牌12个月或以上的主板发行人,若未能在生效日期起计的12个月内复牌或会被除牌。这意味着,汉能薄膜的生死大限将至,如果在2019年8月1日前未能复牌,就可能会被除牌。届时,投资者手中的汉能薄膜股票无法买卖,汉能薄膜的千亿市值也将湮灭。

因此,汉能薄膜复牌压力日益增加。复牌的两个核心原因成为决定手。其一为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对汉能薄膜的债务,其二关联交易收入过高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汉能称,汉能联属公司对本集团的所有受担保债务,亦于2018年3月底前全部还清,较原定提早了一年半的时间。

第二个问题,汉能薄膜称解释道,正在拓展创新业务,开拓多元化收入来源及业务构成,不再单纯依赖该集团与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汉能联属公司)的关连交易。据《财经》报道,购买上游产品的中游客户公司中,汉能联署公司的确只参股了汉能薄膜部分中游客户公司做小股东,从而规避了关联交易。

然而,能否在2019年8月1日前,汉能薄膜达到香港证监会复牌要求,仍然是未知数。

即便复牌成功,业界大环境对汉能薄膜也并不友好。今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文件,因落款时间为5月31日,因此又被业内称为“531新政”或“光伏新政”。

“531新政”一出,业内预测,2018年有补贴的光伏新增并网装机规模,将从2017年的53GW的规模腰斩至30GW左右。光伏市场一片唉声叹气。为了融资,保利协鑫差点儿将江苏中能的51%股权卖给上海电气,隆基股份甩卖光伏电站,准备配股募资39亿元。通威股份公开发行50亿元的公司债券。

在光伏市场小冰期来临之时,遭遇过股价腰斩,停牌三年的汉能薄膜能否获得市场的支持,得到足够的资金呢?尚未可知。

私有化钱从何处出来?

据测算,如果汉能薄膜其他股东接受汉能移动私有化要约,选择退出,则需要拿出约536亿港元来完成收购。

汉能“新生”?复牌无望 前首富李河君决定536亿私有化+回A


据天眼查,汉能移动能源成立于2016年4月1日,注册资本200亿元,法定代表人李伟均,实际控制人李河君,穿透之后实际控股比例达98.57%,旗下有47家子公司,其中控股企业38家。但汉能移动能源的财务数据并未公布。

据汉能薄膜财报则显示,2009年以来,上市公司累计创造的净利润之和为31.59亿元,不足私有化要约收购款上限1/10。

不过,今年汉能薄膜业绩暴涨。8月30日,它发布了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04.15亿港元,同比增长615%,期内实现净利润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倍。汉能薄膜收入可分为上下游两部分,上游设备、生产线采购,下游为分布式光伏业务。

2017年,上游产业园设备采购为汉能薄膜发电带来42.42亿港元收入,占期内收入约69%。到了2018年上半年,上游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汉能薄膜总收入的93%。由去年同期的17.26亿港元增至190.84亿港元,增幅约10倍。

值得一提的是,汉能投资的移动产业园在前段时间引发争议,多家媒体报道了汉能强制向员工“融资” 投建移动能源产业园的事件。

据报道,今年6月底,汉能组织了来自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16家银行的业务员来为员工提供贷款服务,贷款利率在6%-8%之间,平均在7%左右,鼓励员工从银行贷款购买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该产品资金拟投向辽宁省营口市与汉能集团合作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在被媒体曝光后,汉能声明称:传闻中的公司债券为与汉能合作的移动能源项目公司所发行的非公开定向金融产品,集团鼓励员工购买,未对员工提出强制要求;网络流传的言论为个人理解偏差及过度发挥。

如今,汉能一旦回A成功短期内快速“造血”机能将再度被激活。但一下子拿出536亿港元,无论对哪家公司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更何况,随着光伏补贴退坡,以中国内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地、在各地建起了大量“移动能源产业园”的汉能,前景仍然晦暗不明。(时间财经 梁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