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首富到失信被执行人,李河君又遇欠薪风波

从中国首富到失信被执行人,李河君又遇欠薪风波

汉能创始人李河君

汉能集团创始人李河君最近又遇到了新麻烦。数百名员工聚集到汉能总部,维权讨薪,质疑公司恶意欠薪,李河君“可能跑路”。他们已经被欠薪多月。

欠薪事件愈演愈烈, 李河君不得不发布《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否认“恶意欠薪”。

第一次见李河君是在2015年春天。那时候,他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发布会,邀请了100多名记者参加。

当天,他穿了一身灰色西装,在发布会讲台上,一边来回踱步,一边侃侃而谈移动能源这个概念。

他在演讲中称:“传统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方式呈现出移动互联的趋势,发生着颠覆性的转变。”他执掌的汉能控股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发电企业。当时移动互联网正值热闹繁华的时候,各种资本涌入,各种行业都要“移动互联”。

那是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拥有两架湾流G550公务机。

当时,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胡润全球富豪榜》,李河君以1600亿元财富,超越王健林,成为中国首富。在此前一年,《新财富》已经把他评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富。

李河君是香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的控股股东。除了这家公司,他还有非上市部分的水电、太阳能和其他产业。

多年以来,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一直“闷声发大财”。

他的财富更多源自资本市场。2015年3月,汉能薄膜发电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自2012年上市后,增长了30倍,几乎是当时国内所有其他上市光伏企业市值的总和,成为沪港通之后的明星股。

这样的增幅,在整个港股上市公司中很少出现。新晋首富李河君因此还被《金融时报》质疑涉嫌操纵股价。“(汉能在)市场上可以交易的公众持股量非常有限,其股价走势存在被系统性操纵的可能性。”《金融时报》发文称。不过,这种说法被汉能发公告驳斥。

不过,世事短如春梦,转眼换了人间。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股价跳崖式下跌,跌幅47.35%。一天之内,李河君的财富缩水了935亿元人民币,首富的头衔不到两个月便拱手让人。

汉能股价雪崩在当时是一个迷,众说纷纭。经济学家宋清辉猜测:“汉能股价暴跌也许只是个导火索,公司内部资金链可能已经吃紧,陷入融资困境。”

一直以来,汉能的经营模式备受争议,媒体质疑李河君的资本运作手法和产业布局,例如涉嫌关联交易、操纵股价等。

虽然,汉能薄膜发电的业绩尚好,2014年净利润33.07亿港元,同比上升64%;资产负债率也处于正常水平,为17.95%。

股价大跌之后,汉能薄膜发电在困局中越陷越深。香港证监会也开始调查这家公司。7月,汉能薄膜发电被监管机构并勒令停止交易,停牌至今。李河君不得不两笔关联交易。

有投资者认为,汉能薄膜发电此前业绩不俗,是因绝大部分业务都是与其母公司汉能控股之间完成的,存在大量关联交易。

汉能从2009年开始,先后在河源、双流、禹城、海口、南京、海东等地布局九大光伏基地,计划投资近2000亿元。但频遭质疑,进展不顺。

2015年年末,李河君在公司21周年纪念日发表“万言书”,称“步子迈得太大,快速扩张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后来,他称“5.20事件”是汉能的生死劫。

股价大跌近一年后,汉能薄膜发电公布2015年业绩报告,营收同比下跌70.7%,毛利下跌75.1,只有13.73亿港元。商誉、物业、无形资产累计减值96.55亿港元。银行债务高企。

正如媒体和经济学家在这一年所分析的,汉能遭遇了资金困问题,资金链紧张。李河君被迫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

李河君在此后几年,一直在想办法偿还债务。同时,他还开始为汉能拓展新业务,发布新产品汉瓦。但这些都没要让汉能走向更好的方向。资金问题越来越严重。

2019年,汉能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发放员工薪金,涉及员工约6700余人。一些员工被欠薪长达5个月。到7月,汉能停止缴纳员工公积金,一个月后,社保也断了。10月9日至11日,数百名离职及在职员工从全国各地赶来,聚集在汉能总部,维权讨薪。

汉能与员工谈判三天,未果。李河君发布《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否认“恶意欠薪”,他把欠薪归因为“正当迎来转机之时,天有不测风云”,强调自己不会“跑路”。

不过,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李河君本人已是失信被执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