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道教中"成仙"的方法不止一種

原來道教中

前日我讀文章,偶見一段文提到“仙學”及仙學的倡導者陳櫻寧先生,這是我信仰道教以來第一次聽說的道教裡的”仙學“流派,因為現在道教中是以”內丹學“為主流,於是在好奇心和求學心的驅使下,上網查尋了”仙學“由來和陳櫻寧先生的生平。

陳櫻寧先生生於1880年,仙逝於1969年,終年89歲,年幼體弱,剛及青年時患絕症”童子癆“,”童子癆“是一種兒童疾病,中醫指兒童所患的肺結核病,也指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虛弱症。陳先生為求自保,研習了中醫學的名著《皇帝內經》、《傷寒論》等,並身體力行,結果身體慢慢好轉起來,於是增強了先生探索中醫,道教的決心。29歲時開始遍訪道教名山,學些、探索道教之術,民國2年又研讀明刊《道藏》5300 餘卷及續刊180 卷,寫成《四庫全書不識道家學術之全體》文稿,時隔三年又重新修訂《道藏書目分類》為《道藏分類目錄提要並索引》,隨後的第二年,主編《仙學月刊》,繼續對道教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民國34 年,撰寫完成《靜功心成》文稿。1956 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歷任秘書長、副會長、會長等職。

由陳櫻寧先先生生平可見兩點:

一、先生是道教學科中中醫學科的受益者。

(這裡簡單提一下,道教裡有些道士是偏重於研究中醫的,不少道士都是能抓藥治病的。但這裡不談論在時間的長河中,是中醫從道教裡分離出來獨成一科,還是道教吸收了中醫理論,成為道教中的一門學科,因為這個問題足可以另寫一篇文章了,也和本文主旨無關。)

二、先生因自身受益,加強了對道教、中醫的信心,進階為對道教的探索和研究,並提出了”仙學“說。

此兩點足可說明,陳櫻寧先生不僅是實踐派,也是一名道教學者。但這段小文中提到,先生想把”仙學“脫離道教,自成一家。姑且不論,這是先生在生時的本意,還是”仙學“的追隨者在先生的著作中揣摩出來的”意思“,就我看來,仙學是無法脫離道教的:

首先:道教的最終追求就是成仙,而且是超於天地而存在的“仙”,也就是“道”。仙學更像是道教中的長生學,但也所有不同,長生是指人一直不死而活在世上,但仙學中認為身體不易保存,故要修煉陽神,使陽神長期存在。但“陽神”一說,又是來源於道教的“丹道學”中,“丹道學”中以出陽神為最終目的,認為陽神可超於天地而存在--“天地可壞,陽神不壞”。可見,仙學的一些觀點是來源道教中的其他學說。

而“仙學”和“丹道學”不同一點是:"仙學"認為身體不易保存,故要修煉陽神,擺脫身體的束縛。而“丹道學”認為,身體雖然不易保存,但修煉“姓”(指精神)和“命”(指物質),陽神出現時,便可“肉身成聖”、“肉身飛昇”。但無論如何,”仙學“的最終目的是”成仙“,這與道教的追求的一致的,只憑這一點,”仙學“就無法脫離道教而獨立

再者,道教和”仙學“的理論都來自”道“,而”道“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則是一套哲學理論,”仙學“則與”丹道學“一樣,是這套理論下的方法。

所以,我覺得”仙學“無法脫離出道教體系,但可以作為道教中的分支流派而存在,幫助更多的人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不知道讀者大大們怎麼看,我們評論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