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吗?

1为什么别人行?


前些时日,各校的初中考试结束,成绩陆续公布了出来。

于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孩子带着欢笑开启了下半学期的课程,还有很多孩子像窗外的初冬,心里落满了枯涩的黄叶。

一次外出,我的目光被一对母子引了过去。孩子的母亲约莫三十多岁,她的右边是一堵刷了白漆的高墙,墙与她之间是她带着小黄帽的儿子。


你还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吗?


她一边跟儿子齐身在人行道上走,一边大声对孩子说:“全班十多个考100多分的,你才考80多!怎么考的!?”

孩子耷拉着眼睛说:“他们做对了附加题。”

“人家萌萌、小轩能做对附加题,你怎么就做不对?还是你学的不行。”

这位妈妈边走边说,每说一句,孩子的脑袋就垂下去几分。她与人行道边上的白墙如同两座大山压得孩子抬不起头来。

孩子垂头丧气的模样,让我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经历。


2高高在上的压力


相对于那个男孩,我要幸运很多——小的时候,横在我面前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周恩来、爱迪生、贝多芬、莫扎特这类遥不可及的人物。

当母亲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爱迪生坚持不懈,经过1000次试验才制成灯泡”“贝多芬耳朵都聋了还能谱出《第九交响曲》”这类话,暗指我学习没有崇高的目标、韧劲儿不足、不够坚强时,我心里暗想:这些人都是挂在名人墙上的精英人物,我哪里能跟他们比?


你还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吗?


靠着这份阿Q精神,母亲的话没有令我太过自卑,只是残留了点出类拔萃、青史留名这类事跟我此生无缘的负面印象而已。

白墙下的那个孩子比我悲惨得多,跟他较劲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就在他的身边,萌萌、小轩不但是具象的人物,还是与他同龄,朝夕相伴的同学。

一次作业或者考试,亦或者一场赛跑、一轮跳绳,男孩落后于人本就心伤、气馁。他拖着受伤的身躯回到家,想要得到心灵的抚慰和认可。

可是家长却在他们面前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别人家的孩子”——那些成绩优异者的大名。


你还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吗?


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你还有进步的空间,还需要更加努力。

但在孩子看来,父母这是在告诉他们,“你可真差劲,我怎么生了这么个孩子。要是XXX是我的孩子就好了!”




3成长的烦恼


很多年前看《成长的烦恼》时,其中有一集讲得是家里的小儿子本·西佛做了个梦,梦到有另外一个孩子代替他的身份住到了他的家里,成为他爸爸妈妈的小儿子,哥哥姐姐的弟弟。



而他本人则像个透明的幽灵,亲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个各方面看起来都比他优秀,有礼、幽默、乖巧……实际上却虚伪奸诈的假本·西佛,用各种手段讨好他的亲人,剥夺本该属于他的亲情。

看这段剧集的时候,因为年龄尚小,我只是把它当做了无厘头的情节。现在我愈发的觉得,经典就是经典,30年前《成长的烦恼》的导演和编剧们就用影视艺术为我们揭示了,孩子心中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是种多么恐怖的感受。




你还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吗?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乖巧懂事,“别人家的孩子”通常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别人家的孩子”刻苦努力……

且不提这位“别人家的孩子”是否真的像表面上看的那样光彩照人,即便他/她真的值得称赞家长也不应对孩子总说他/她如何优秀。这样是在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在大多数孩子心里,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权威是父母。”(摘自《智慧家长:教子120问》作者殷永胜)

假如父母总是给他灌输别人家的孩子完美无缺,他永远都追赶不上,他的内心之中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像行刑官,一步一步将孩子的自信心从身体里抽离出来。



他会丧失信心,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反正无论怎么努力都超不过他,还不如歇下来玩会。”

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唯唯诺诺低头前行,看到的仅有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会高瞻远瞩;面对挫折一碰就垮,碰到压力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逃避——不会有勇气挑战更美好的未来。


4田忌赛马


上初中时,我班上有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差。老师们多次给他“开小灶”,专门给他补习,虽然效果不佳,但在交流中发现他学习差主要是因为自卑。入校摸底考试,同学们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只有他一个人语文数学全不及格。

回到家之后,他母亲狠狠揍了他一顿,打那之后他觉得自己不是考大学的料。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班主任决定鼓励他,把他的注意力引回到学业中来。经过几轮尝试,她发现这位同学做值日、大扫除特别积极,就当着全班同学的夸他勤劳能干。

几次之后,老师的夸赞兴奋剂似的点燃了他的热情,不但干活更加积极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我的班主任老师以点破面的方式,不可谓不高明。


我们所处的世界之所以复杂而又丰富多彩,是因为有形形色色的人。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包括每一个大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有独特的生命潜质。



把别人视为典范,拿自家孩子跟对方比,逼孩子参考对方的成长轨迹就是在照猫画虎,最后的结果是别人永远踩在自家孩子头上,孩子永远走在别人后面。

身为家长的我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那些历史长河中的耀眼明星做对比。

科学家、哲学家、作家、画家、音乐家……他们耀眼的光环只会彰显孩子的莹莹之火是那么黯淡。

我们更不能跟“别人家的孩子”站到一起,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一次次抽打自家孩子的心灵,不但不闻不问,还落井下石。

我们应该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后,用包容和关怀为他搭建一座港湾,在他经历过风暴之后,用爱补给他,用和煦的风滋润他。告诉他外面的大海尽可以去驰骋,风吹浪打,受伤之后随时都可以回来。


你还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吗?


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让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来一场“田忌赛马”,将那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坏家伙赶出自家地盘,帮孩子点燃自信的火焰。



【图书简介】

你还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吗?


《智慧的家长:教子120问》于2019年11月,经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殷永胜。本书依据当前家庭教育问题频出,大量家长家庭教育认识、知识和资源匮乏的现状,针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120个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全面解析,说明了问题的成因,并给出了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做参考。可以说,《智慧的家长:教子120问》既是一本蕴含丰富知识的心灵成长书,又是一本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工具书。有它在手,家长朋友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信手拈来,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案。




你还在帮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自家孩子吗?



殷永胜,197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著名教育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家庭教育、学习方法、素质养成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创新。自1995年起在全国各地为广大老师、家长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实践家和改革者。现为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中心副秘书长、山东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教育部十二五课题《父母的言行特点研究》课题组组长,山东省行为科学学会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