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助寡?从宋朝入手,聊聊古政府的“养老”政策

古人如何助寡?从宋朝入手,聊聊古政府的“养老”政策

中国古代除了以孝治国这一个理念,还有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流传至今,根据古书记载,我国从夏朝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养老政策,直到到宋朝养老政策逐渐完善,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机制,这个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养老政策,现在我们从宋朝开始了解养老政策的发展以及转变过程。

一,如何理解古代助寡问题?

助寡即帮助孤寡老人与儿童,其中“养老”是一种古代的礼制,《礼记》中对于养老的解释为“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由此可见,养老这一礼制,在夏商周开始以及盛行。养老在我们古代礼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

中国古代对老人的年龄界定是60岁,60岁的人就可以指示别人干活了;到了70岁,身体机能开始不断的减弱,就应该要安排好自己的后事;80 90岁已经是髦耋老人了。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在夏商周的时期,开始有了雏形,建立最初的养老机构,同时也有教育下一代的职能,在周朝养老制度甚至主要是针对有学问的人,就是退休的官员,国家会发放退休金,让官员老来无忧。但是此时的平民百姓还是只能养儿送终,养老制度还没普及到群众身上。

古人如何助寡?从宋朝入手,聊聊古政府的“养老”政策

随着朝代的交替,养老制度不断的完善与更新,直到宋朝,一个系统的养老机制才出现出来。新的机制不但让老人们有了对后半身的保障,还减轻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让中国真正的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古代助寡问题是在哪种背景下实行以及发展的呢?

1,宋朝对于助寡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宋代是最先出现老年人保护法的一个地方,《王杖诏令册》其中还规定了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赏赐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这一相关法律,可见当时国家对老人赡养问题的重视。

养儿防老这句话,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信,但是在宋朝的时候是确实有这件事情的,当时的人们只要有生儿子,儿子在父辈老了之后就必须要承当赡养的责任

宋朝为了支持家庭养老,国家颁布了侍丁以及权留养亲制度,侍丁制度是指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朝廷可以减免他们的税收,家中有八十岁的父母,家中可以减免家庭成员的税收,与免除一个男子的服役(汉朝男子成年后,需要给国家缴纳人口税,以及参加兵役);权留养亲制是指犯罪的人只要家中有老人,国家允许他们回家先照顾父母,等赡养结束后再回到官府领处罚。

对于没有子嗣的家人,政府还颁布了宗族赡养法,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家族人员需要承当赡养老人的责任。

宋朝通过严格的制度与规定来协助人们赡养老人,加速了养老政策的发展,强调了以孝治国的重点,使宗教养老走向了制度化,把尊老爱幼中的尊老发展到最大。

古人如何助寡?从宋朝入手,聊聊古政府的“养老”政策

2,宋朝民间组织对于家族助寡的解决办法

政府虽然对养老机制不断的完善,但是很多政策上的福利对于穷苦的老百姓是没办法普及到的,其中范氏义庄的兴起给穷苦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公元1050年杭州太守范仲淹捐出了一生的积蓄,在祖籍苏州购置了一千多亩地,建立一个宗族福利基金,叫“范氏义庄”。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但是很少人知道他也是中国著名的慈善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具有慈善意义的义庄。这个也就是我们现在慈善机构的原形。

宋朝虽然国家安稳,但是贫富差距在当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金钱与财富大部分都是掌握在那小部分人手里,范氏义庄中主要针对的对象也就是范氏宗族的外氏亲戚,其中的章程有规定到,倘若乡亲,姻亲,亲戚陷于窘迫,或者不能度日,诸房共同审核后,用义庄粮米量行济助。

义庄中的田地与税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劳动的岗位和稳定的收入,义庄的基金也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福利,补助,每月提供口粮,每年提供衣料,连生老病死方面都有补贴补助。

虽说范氏义庄救济的人只是同姓宗族外亲,其他人并不能指染,范氏的做法让很多的富家子弟纷纷效仿,推动了义庄的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的人们摆脱了贫穷的生活,让孤寡的老人有了后顾之忧。

3,朝廷拨款助寡机制的出现

中国古代就有老有养,死有所安这一说,在宋朝时期,那些家庭养老,宗族慈善养老实行不到的地方,国家还开办了国家性的福利组织。《梁书》上,“又於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髮不匱。若终年命,厚加料理。”就有提到关于接收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与儿童的地方机构孤独园。

古人如何助寡?从宋朝入手,聊聊古政府的“养老”政策

宋朝,与孤独园类似的国家慈善养机构遍布天下,为当时的贫苦孤寡人群,给予安全的避难所,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老有所依,即使家中没有亲人,国家还是会负担赡养的责任,这为我们现代的养老机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下来。

中国古代养老政策的发展,为我们中国养老保障政策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国家的发展不止是要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群众们的支持,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才是一个国家的主要力量来源之一,就像的范公主动的去开义庄救济穷苦的亲族摆脱困境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宋代政府助寡措施对当时的影响有哪些?

1,宋朝助寡问题的社会背景

宋朝助寡问题是在前朝的影响下改善形成的,

国家甚至通过颁布政策来维护助寡问题,实行以孝治国政策。很多人说,赵家治国是很差劲的,不止害怕军人夺权,把地方上军队全都解散掉了,只剩下一些小兵维护治安,禁军都守在身边,但是由于每日无事,基本上都起不了什么作用;还害怕文官夺权,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行异地任官制度。

这样混乱的管理方式,使得老百姓们只能自己管自己,从而衍生出一条新的管理方式来,其中家族自治与地方自治就是当时的一个民间管理制度。

家族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族人与子弟,人民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家事琐事,这使得当时的人民过得更加的自由放松,这个其实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的贴切,政府只是下达政策的一个机关,我们在不违反政策的条件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古人如何助寡?从宋朝入手,聊聊古政府的“养老”政策

在中国各个朝代中,宋朝是最注重经济发展的朝代之一,其中由三司管理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一司将三个司的事务合在一起,将国家经办的商业,企业,掌握起来,把民间创办的企业给专人进行收税管制,其中的税收占国家的大半,也就是说宋朝的发展不只是靠人民的税收与地租,更多的是依靠国家经济的发展。只有国家的经济条件上升了,人民的生活福利才会跟上。

2,宋朝助寡制度的传承与发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想到身边的老人家,反省自己有没有尽心赡养他们的义务或者会想到自己老了会不会跟他们一样有人侍奉送终,还是说孤家寡人的走完这一生。

中国养老制度的变迁,使养老从个人问题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的问题,减轻年轻人对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增强人们的传统文化理念。传统的文化历史并不是一早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还要经过我们历史的磨炼,与人们的坚持才可以流传下来的。

宋朝的养老制度给我们现代的养老机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要从多方面的考虑老人的养老问题,就像我们现在的养老保险,福利院,养老院等等,都是从古代的养老机制中得出来的结论与创新。

四, 结论

百事孝为先,这个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古训,这告诉了我们儿女不能违背父母,长辈心意,要尊重爱戴他们,好好孝顺他们的。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在所有传统美德中是站在首要地位的。

古人如何助寡?从宋朝入手,聊聊古政府的“养老”政策

中国古代的养老问题就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国家为了推崇这一项美德甚至还不惜推出了一系列的条例来强迫人们执行这一行为,宋朝例律中甚至还明确表明了,如果不善于老人,对长辈不敬的话是要处以弃市之刑。运用这些强制性的规定来要求人们要尊老养老,不能忘恩负义,可见古代对传统宗教信仰是如此的重视与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