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元帥二三事

彭德懷元帥二三事

入黨的故事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懷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村。他幼年時讀過兩年書,但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15歲那年由於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1916年入湘軍當兵。由於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黑暗統治,彭德懷逐漸萌發富國強兵思想。1920年冬天,他隨湘軍第二師第六團駐防在南縣復興港一帶。當地農民受土豪劣紳的欺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這更激起了他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對農民的深切同情。於是,他利用代理連長的身份和團長袁植對他的好感,在士兵中秘密組織成立了一個“救貧會”,旨在反對列強,提倡平等,打倒土豪劣紳,救濟貧苦農民。

幾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彭德懷在戰場上結識了來自南縣九都山的共產黨員段德昌。當時段德昌任師政治部秘書長,彭德懷任第一團一營營長。在段德昌的啟發教育下,彭德懷逐漸瞭解了共產黨的主張,並通過閱讀段德昌送的馬列著作,明白了只有馬列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一次,他倆在關帝廟鋪草就宿。段德昌告訴彭德懷,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不應當將目光僅僅停留在“耕者有其田”上……此次促膝夜談,使彭德懷猶如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了曙光。他當下向段德昌提出了入黨要求,並希望派人來他管轄的部隊建立黨組織。但由於當時國共合作比較順利,上級黨組織決定暫不在彭德懷所在部隊建立黨組織,於是彭德懷的入黨願望也就落了空。

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後,一個化名為張匡的共產黨員以其表弟的身份找到彭德懷,代表湘北的共產黨組織對他堅定的革命立場、出色的政治表現表示讚許。於是,當部隊進入湖北孝感時,彭德懷再次向段德昌提出了入黨要求。經過南縣特委的認真考察,認為彭德懷堅信馬列,立場堅定,在革命最困難的時候支持革命支持黨,完全具備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條件,於是經段德昌介紹、南縣特委通過、省委批准,接受彭德懷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8年4月,彭德懷在南洲城團部舉行“入學儀式(即入黨儀式) ”。團部牆上掛著馬克思、恩格斯的畫像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共產主義社會而奮鬥”的標語,張匡代表南縣特委出席,坐在彭德懷對面,團書記官鄧萍和張榮生坐在桌子兩端。在張匡宣讀了入黨誓詞後,彭德懷莊嚴宣誓:願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就這樣,在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候,彭德懷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彭德懷和團裡的另兩名黨員組成了一個黨支部,由彭德懷擔任黨的支部書記。

此後,在幾十年革命生涯中,彭德懷經常回憶起段德昌在南縣介紹他入黨時說過的話:在軍隊建立一個黨的基點不容易,要以一營為基礎,逐步發展到全團,以至全師,在條件成熟時是要起重大作用的。事實證明,黨組織在後來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時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彭德懷元帥二三事

身先士卒的故事

1950年10月19日傍晚,身為志願軍統帥的彭德懷率三人乘一輛吉普車,並僅由一輛電臺車跟隨,先志願軍一小時跨過了鴨綠江,最先進入戰火紛飛的朝鮮。身為志願軍統帥冒如此風險,除想協調中朝兩軍行動,主要為的是親自了解戰場情況。

其實,彭老總身先士卒的風範由來已久。1930年,紅軍佔領嶽州時繳獲了幾門野炮,戰士都不會用。美英日軍艦沿長江開來向城內打炮,彭德懷怒火中燒,不顧周圍人攔阻,和另一名同志共同推出一門炮到江邊,親自瞄準裝彈,連發數十彈,打得外國軍艦冒煙逃竄。

在朝鮮戰場上,面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火力的美軍,彭德懷一直堅持指揮在前。志願軍司令部在大榆洞時遭轟炸,毛岸英等不幸遇難。後來到下甘嶺、空寺洞等地又幾次遇險。彭德懷的行軍床都被敵機掃射打爛,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中敵坦克已接近志願軍司令部,他卻始終不離前線。

事實證明,在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現代戰爭中,人的勇敢仍起著重要作用。美國軍方總結二戰後進行的三場大規模局部戰爭,認為海灣戰爭恰恰是交戰雙方技術裝備相差最小的一仗。看看海灣一邊倒的戰場,再回想朝鮮戰場,任何有識者都會對中國軍人及其統帥表示由衷的敬意。

彭德懷元帥二三事

一張照片和一杯茶的故事

抗美援朝五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召開了一次很重要的會議,時為戰地記者的張友林走進會議室,想給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拍攝一個鏡頭。當舉起相機對準他時,不料遭到彭老總的拒絕:“我彭德懷有什麼好照的?不要突出我個人,你省下膠捲給志願軍戰士照嘛!”張友林受到批評,委屈地走出會場。

會議中間休息時,志願軍副司令員陳賡走過來安慰他,接過相機說:“你別難過,我來幫你照。”彭老總見副司令員給他照相,雖然不好拒絕,但表情很嚴肅,總是繃著臉,最後也沒照成。後來,張友林瞭解到,不少老攝影記者在給彭老總照相的時候都吃過“閉門羹”。

事隔不久,在志願軍政治部召開的一次黨的組織生活會上,有的同志提出:“彭德懷同志是志願軍司令員,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渴望看到他在戰場上的形象,中央宣傳部門和中央一些報刊也叫我們提供材料和照片。”志願軍副政委甘泗淇將軍向彭老總轉達了這一意見,彭老總的態度才有所轉變。

一天,彭德懷興致勃勃地來到上甘嶺陣地前沿視察,張友林聞訊後立即趕到陣地,見彭老總和戰士們談笑風生,表情輕鬆,他連忙取出相機準備拍照。彭老總一眼認出了自己批評過的張友林,笑著說:“哦,又是你這個小記者,今天你隨便吧!”張友林抓住時機按下了快門,拍下了這張照片。這張照片的底片,現被收藏在軍事博物館內。

1952年的一天,警衛員給彭老總泡了一杯茶。他端起來一看,發現茶葉不對,就問警衛員:“這茶葉是哪裡來的?”警衛員回答:“是管理科送來的。”彭德懷一聽就火了,大聲批評警衛員:“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動腦子嘛!管理科送來的茶葉,是招待客人的。我個人喝茶,怎麼能用公家的茶葉呢?”警衛員笑著解釋:“就這麼點小事,算得了什麼?”彭總一聽,更加生氣:“事情不大,可是個原則問題,這不是白佔公家便宜嘛!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嗎?”最後,彭德懷拿了一斤茶葉的錢,讓警衛員給管理科送去,並明確要求他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開來放,個人喝茶,絕不能從公家的茶罐裡拿。

這些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往事,現在聽起來,仍然讓人肅然起敬。彭德懷所堅持的原則和所講的道理,不僅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也是一條永恆不變的真理。

吳宇寧/文

相關鏈接

▲彭德懷(1898~1974) ,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作為一代名將,毛澤東曾為之賦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騁,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