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連續被誇50天后變美?父母的語言,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

“雖然孩子可能非常平凡,能力也很普通,但在熱情和思維方式的激勵下,最終結果會大不一樣。”

記得之前看過一條有趣的新聞——“女孩子連續被誇獎50天后容貌變美”。

這不是隨口說的,而是日本電視臺做的一個實驗,他們隨機邀請了4位路人參加“50日變美計劃”。

一位叫小K的21歲大四女生就參加了這個實驗。

小K是一個對自己長相自卑的內向女生,因為同學的一句取笑,平時都帶著口罩出門,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都不敢直視人家。

女孩連續被誇50天后變美?父母的語言,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

節目組特意安排了一位教意大利語的外教老師。

外教老師在見到她的第一眼,就直誇她的眼鏡很可愛,紅色的鏡框和她很配。


女孩連續被誇50天后變美?父母的語言,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

小K不好意思地說謝謝,並慌亂地將眼鏡拿下來擦乾淨,鏡頭記錄了她舉手無措的樣子。
在之後的49天內,外教老師每天對她由衷地誇獎:

這件T恤很可愛。你的笑容很好看哦!

你摘下口罩以後很可愛呢!
真的,很漂亮的白色裙子。


女孩連續被誇50天后變美?父母的語言,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

女孩連續被誇50天后變美?父母的語言,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

這些讚美和肯定讓原本羞澀自卑的小K非常開心,慢慢的她開始主動摘掉口罩,收拾屋子,換眼鏡、換髮型、學習化妝了,整個人也變得神采奕奕。

最後,在50天持續不斷的誇獎轟炸過程中,大家都感覺到小K開始變得愛笑,更加自信,對生活也充滿了期待。

女孩連續被誇50天后變美?父母的語言,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

節目組還曬出小K前後的對比照,讓所有人都大呼驚訝。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不減肥不整形,只是通過改變這些普通人的外在環境”就能讓一個人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實他們是運用了一個心理學概念——積極暗示。

他人真心的誇獎和認同是一種積極的正面語言,而這種語言喚醒了小K內在的自信心:

“原來,我並不差。”

讓她開始有勇氣改變自己,找到了和自己愉快相處的方法,開啟了自己嶄新的生活。

女孩連續被誇50天后變美?父母的語言,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

沒錯,這就是積極暗示的力量。

我們人對自己的認知大多源於自己的定義,在別人連續50天的誇獎之下,小K潛意識的信念系統就被這種積極暗示所扭轉,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01.

積極暗示,真的這麼神奇嗎?

積極暗示其實是暗示的所屬分支。而所謂暗示,是指一個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他人的語言和行為的影響所產生的"認同"這種心理過程叫接受暗示。暗示有積極消極之分,凡受到暗示使人增加力量、勇氣、快樂和信心的是積極暗示,反之則是消極暗示。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就曾為驗證積極暗示而做過一項實驗。

1968年的一天,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1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

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運用了積極的暗示。

老師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關愛和期望,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得到增強,因而比其他學生更努力,進步得更快。

很多時候,父母的語言暗示可以代替具體物體,給大腦帶來興奮的刺激。我們越說孩子調皮,他反而變得更淘氣了。越說孩子寫作業慢,他會更慢。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多用正面的語言。

女孩連續被誇50天后變美?父母的語言,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

02.

消極暗示,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積極暗示會對孩子有好的作用,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但很多家長都覺得很難做到。

在家庭教育中,還有一種隨處可見的現象同樣詮釋了自我暗示巨大的影響力。很多父母習慣給孩子貼標籤,但最多的是負面標籤,比如:

看到孩子拿回來讓你簽字的考試卷,看著分數你很生氣,隨口一句“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的題都會錯!”孩子繼續做題的時候,再簡單的題,錯的次數也會增多,甚至都懶得去努力學習提分數了,反正努力也沒用,誰叫自己是個笨蛋呢。


生氣時,有的爸爸媽媽也會脫口而出,“你除了吃,還能幹什麼?看看人家誰誰誰,你怎麼就不能跟人家學學?”


更有很多班級裡一些成績還不好的孩子,那麼早就被大家稱為“差生”!


想想這些可憐的孩子,被貼上這樣的負面標籤,還有信心和勇氣去改正嗎?


生活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意無意說出這樣的話,也許是氣話,但是就是這些氣話,就足以把我們的孩子催眠成真正笨蛋、無能的人。

而孩子也慢慢地接受了我們傳遞給他們的標籤,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個失敗者。

03.

如何巧用積極暗示,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一項來自愛丁堡大學教育心理學馬丁教授的調查表明:幾乎90%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面有傑出表現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時期都受到過來自親人的積極的暗示,最多來自母親,有的來自父親、老師、祖父母等等。

孩子的品質、言行、信心,很多都是心理暗示催生的結果,而暗示主要來源於榜樣及語言,對於孩子,尤其如此。

那麼,如何運用暗示的力量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呢?

1. 丟掉負面標籤,多多使用能量滿滿的標籤

比如,當孩子剛開始學習樂器的時候,爸媽就可以這麼說“寶貝,才學這麼幾次,你就能彈得這麼好,真是很有音樂天分哪!”孩子聽了你的話,就會真的這麼想,並努力去做。

再比如,當孩子做數學題時,遇到難題,卡殼了,你可以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上次遇到不會的題,你自己思考就解決了,這次一定也可以解答出來,不過要多琢磨一會兒。”接下來,孩子便會想辦法查找同類題型的學習資料,認真思考,去搞定。

2. 跟孩子換種方式說話,用積極語言代替消極語言

有的孩子,負面情緒氾濫。玩遊戲的時候,一點小挫折就被他們說成“這件事,我永遠做不到!”遇到點小麻煩,就習慣跟人抱怨,“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倒黴呢!”一兩次考試沒超過好朋友,就否定自己,“我根本不可能超過他!”

他們總是在說話的時候帶上“永遠不”、“我不會”和“絕不可能”這些極端詞彙。想要孩子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父母平時就要做正能量的代言人,首先要改變和孩子的說話方式,把消極語言用積極的方式表達出來。

比如把這些詞換掉:

“永遠不”換成“再努力一下就好了”

“絕不可能”換成“一定行!”

“我不會”換成“我可以去學”

在家庭當中,我們要為孩子營造一種積極樂觀的氛圍,身教勝於言傳,作為父母的我們也這樣去做,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

3. 好好說話,只說你想要的

人類的大腦不接受否定的信息,就像我們告訴一個調皮的孩子,“你去學校別惹事,別跟同學打架”,那十之八九他今天在學校會惹事。因為他只接收到了惹事的畫面信息,在他的大腦裡出現的就是跟同學發生打架。

所以我們跟孩子說話,就只說你希望看到的就好啦。

希望孩子寫作業快點,就跟孩子說:“你今天的作業做的特別認真,比昨天快了好幾分鐘呢”,孩子會在這種鼓勵和引導之下,慢慢變成了你想要的樣子,母慈子孝的畫面寫作業也可以實現啦。

視頻裡這位媽媽為大家做了示範:


兒子的老師說:“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


回家後她卻這樣鼓勵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考上重點中學沒問題。”


他兒子被名牌大學錄取後,深情地跟媽媽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勵讓我有了今天……”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充滿無限潛能的種子,讓這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是這顆種子成長中的最好營養!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更好的人,那就發揮我們的神奇能力,巧用積極暗示,讓孩子成一個更好的人吧!

— END —


“你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