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母双全的“孤儿”们

1

有些孩子父母双全,却活得如同“孤儿”

前段时间,西安一对夫妻外出旅游,把2岁的女儿和56岁的老人留在家中,等他们游玩回来时,祖孙二人均已身亡。

老人是突发疾病身亡,几分钟,人就没了。而那个2岁大的小女孩,是活活饿死的。祖孙二人死亡一周后才被人发现。

更让人心痛的是,游玩期间他们曾给家里打过电话,但无人接听。之后八天时间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家里。

那些父母双全的“孤儿”们

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满是愤怒。是怎样的父母才能放下心,把这么小的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看管,而自己却在外逍遥自在?

如果他们在联系不上家人时,能让邻居或者物业去家中看一下,就完全可以避免孩子的死亡。可这对失职的父母,硬生生阻断了孩子的生路。

有些父母,自己还是“巨婴”,还不懂得责任的意义,却随意生下另一个生命。有些孩子不是孤儿,却被迫过上了“父母双亡式”的生活,在孤单中活得委屈又绝望。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的职业,很多人连及格水平都没达到。

2

浙江失联女童章子欣,曾经也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宝,但经历了家庭破碎的章子欣,像个没人要的孩子,心里充满了不安全感。

从2016年开始,欣欣再也没有见过妈妈,连妈妈的电话也没等到。而爸爸更是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

欣欣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说:“欣欣的妈妈从小就离开家,这孩子有一个习惯,谁对她好一点,她就特别粘人。”

所以,当那对中年人假意对她好,给她买玩具零食时,她就完全信任了他们。当他们说要去上海参加婚礼,想带她去做花童时,她不仅没有害怕,还很开心地跟他们去了。最终,欣欣被残忍的杀害。

那些父母双全的“孤儿”们

这个缺爱的孩子,让人止不住的心疼。在最童真的年纪,却承受着被父母抛弃和遗忘的沉重,明明有爸爸和妈妈,却活成了“孤儿”。

她本来贵如珍宝,却被父母弃如敝履,像离群的孤鸟,在生活中看不到希望。

越缺爱的孩子,越渴望得到爱,就越容易被骗。这样的孩子,别人稍微对他们好点,就能俘获他们的心。就像《奇葩说》里马东说的,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点点甜就能填满

3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的恩赐,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才被孩子选中做他的爸爸和妈妈,在有些人生而不养、玷污为人父母者的尊严时,有些人却在用生命诠释“父母”这两个字。

还记得汶川地震中那位母亲未发出去的短信吗?

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像古人行跪拜礼,身体已经被压的变形了。

在她身下还有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母亲的庇护,孩子毫发未伤,安静的睡着,脸上非常恬静!在包裹孩子的被子里发现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编辑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那些父母双全的“孤儿”们

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在危险面前,他们可以爆发出无穷大的力量,那是爱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庇护,被父母爱着的孩子是幸福的。

但生活中却有更多的孩子,他们虽有父母,却被父母忽视,得不到温暖和陪伴,活得孤单又可怜。他们的父母形同虚设,不是在加班,就是在看手机,唯独没有时间陪伴他们。

于是,前段时间有个小学生的作文就火了:

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和我玩一会。每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带着他们出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的羡慕。我就只会看你玩手机,玩手机,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爸了,你是手机的爸爸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明明在你面前,你却视若无睹,又怎能不孤单?

在最渴望爱的时候,却没有陪伴;在最渴望交流的时候,却没有倾听。哪怕父母近在眼前,孩子依然是个“孤儿”。

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0-6岁是孩子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没有得到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很多孩子青春期和父母出现隔阂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

陪伴,是最好的爱。没有陪伴,再好的环境也依然是个孤儿。

有一个五岁的女孩,在她两岁的时候她的妈妈生病去世了,她懂事以后就一直想要妈妈陪自己过一个母亲节。

她的爸爸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也为了能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就戴上与妈妈生前同款发型的假发,将胡子染成粉色,穿上妈妈生前同款吊带裙,扮演起了女儿的“妈妈”。

那些父母双全的“孤儿”们

有网友说,看着他的胸毛,感动得一边哭一边笑,父爱伟大。

这个小女孩虽然失去了妈妈,但有如此疼爱和关心自己内心感受的爸爸,她无疑是幸福的。

那些父母双全的“孤儿”们

在某种意义上,真正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并非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本身,而是由此父母对孩子大打折扣的爱,使孩子安全感缺乏,情感脆弱。

爱不在身边,就是孤儿。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他们如同含苞待放的花,如果得不到父母爱的滋养,便只能枯萎了。

“父母”两个字,温暖又沉重,它是一生的修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用爱和责任去对另一个生命负责。

如果爱,请深爱。不要让孩子父母双全,却活成了“孤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