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母雙全的“孤兒”們

1

有些孩子父母雙全,卻活得如同“孤兒”

前段時間,西安一對夫妻外出旅遊,把2歲的女兒和56歲的老人留在家中,等他們遊玩回來時,祖孫二人均已身亡。

老人是突發疾病身亡,幾分鐘,人就沒了。而那個2歲大的小女孩,是活活餓死的。祖孫二人死亡一週後才被人發現。

更讓人心痛的是,遊玩期間他們曾給家裡打過電話,但無人接聽。之後八天時間就再也沒有聯繫過家裡。

那些父母雙全的“孤兒”們

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滿是憤怒。是怎樣的父母才能放下心,把這麼小的孩子交給年邁的老人看管,而自己卻在外逍遙自在?

如果他們在聯繫不上家人時,能讓鄰居或者物業去家中看一下,就完全可以避免孩子的死亡。可這對失職的父母,硬生生阻斷了孩子的生路。

有些父母,自己還是“巨嬰”,還不懂得責任的意義,卻隨意生下另一個生命。有些孩子不是孤兒,卻被迫過上了“父母雙亡式”的生活,在孤單中活得委屈又絕望。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培訓就能上崗的職業,很多人連及格水平都沒達到。

2

浙江失聯女童章子欣,曾經也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寶,但經歷了家庭破碎的章子欣,像個沒人要的孩子,心裡充滿了不安全感。

從2016年開始,欣欣再也沒有見過媽媽,連媽媽的電話也沒等到。而爸爸更是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

欣欣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說:“欣欣的媽媽從小就離開家,這孩子有一個習慣,誰對她好一點,她就特別粘人。”

所以,當那對中年人假意對她好,給她買玩具零食時,她就完全信任了他們。當他們說要去上海參加婚禮,想帶她去做花童時,她不僅沒有害怕,還很開心地跟他們去了。最終,欣欣被殘忍的殺害。

那些父母雙全的“孤兒”們

這個缺愛的孩子,讓人止不住的心疼。在最童真的年紀,卻承受著被父母拋棄和遺忘的沉重,明明有爸爸和媽媽,卻活成了“孤兒”。

她本來貴如珍寶,卻被父母棄如敝履,像離群的孤鳥,在生活中看不到希望。

越缺愛的孩子,越渴望得到愛,就越容易被騙。這樣的孩子,別人稍微對他們好點,就能俘獲他們的心。就像《奇葩說》裡馬東說的,心裡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點點甜就能填滿

3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的恩賜,我們是多麼的幸運才被孩子選中做他的爸爸和媽媽,在有些人生而不養、玷汙為人父母者的尊嚴時,有些人卻在用生命詮釋“父母”這兩個字。

還記得汶川地震中那位母親未發出去的短信嗎?

救援人員在廢墟中發現她時,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像古人行跪拜禮,身體已經被壓的變形了。

在她身下還有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孩子,因為母親的庇護,孩子毫髮未傷,安靜的睡著,臉上非常恬靜!在包裹孩子的被子裡發現了一部手機,屏幕上是一條已經編輯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那些父母雙全的“孤兒”們

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在危險面前,他們可以爆發出無窮大的力量,那是愛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庇護,被父母愛著的孩子是幸福的。

但生活中卻有更多的孩子,他們雖有父母,卻被父母忽視,得不到溫暖和陪伴,活得孤單又可憐。他們的父母形同虛設,不是在加班,就是在看手機,唯獨沒有時間陪伴他們。

於是,前段時間有個小學生的作文就火了:

爸爸,我一直想對你說:和我玩一會。每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帶著他們出去玩的時候,我是多麼的羨慕。我就只會看你玩手機,玩手機,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爸了,你是手機的爸爸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明明在你面前,你卻視若無睹,又怎能不孤單?

在最渴望愛的時候,卻沒有陪伴;在最渴望交流的時候,卻沒有傾聽。哪怕父母近在眼前,孩子依然是個“孤兒”。

4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0-6歲是孩子依戀關係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長期沒有得到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很多孩子青春期和父母出現隔閡的原因就是沒有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

陪伴,是最好的愛。沒有陪伴,再好的環境也依然是個孤兒。

有一個五歲的女孩,在她兩歲的時候她的媽媽生病去世了,她懂事以後就一直想要媽媽陪自己過一個母親節。

她的爸爸為了滿足女兒的願望,也為了能把女兒培養成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性格,就戴上與媽媽生前同款髮型的假髮,將鬍子染成粉色,穿上媽媽生前同款吊帶裙,扮演起了女兒的“媽媽”。

那些父母雙全的“孤兒”們

有網友說,看著他的胸毛,感動得一邊哭一邊笑,父愛偉大。

這個小女孩雖然失去了媽媽,但有如此疼愛和關心自己內心感受的爸爸,她無疑是幸福的。

那些父母雙全的“孤兒”們

在某種意義上,真正給孩子帶來傷害的,並非單親家庭或父母離異本身,而是由此父母對孩子大打折扣的愛,使孩子安全感缺乏,情感脆弱。

愛不在身邊,就是孤兒。

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他們如同含苞待放的花,如果得不到父母愛的滋養,便只能枯萎了。

“父母”兩個字,溫暖又沉重,它是一生的修行,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成長,用愛和責任去對另一個生命負責。

如果愛,請深愛。不要讓孩子父母雙全,卻活成了“孤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