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粮?NO! ——大米产业初步研究

一、全球产量分布

稻谷是人类粮食的重要作物,是世界上人口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

稻谷种植面积亚洲以总面积的 90% 占据首位,其次是非洲、美洲,最多的国家是印度、中国;总产量最多的也是亚洲,占世界稻谷产量的 90% 左右。

最高的国家有中国、印度。中国、南亚和东南亚是亚洲水稻三个主要产区,中国稻谷产量占亚洲的 38% ,南亚占 29% ,东南亚占 25% ,其他地区占 8% 。

我国是世界上 100 多个水稻生产国中的 “ 稻米王国 ” ,占世界稻谷年总产量的 30% ,居世界首位


屯粮?NO! ——大米产业初步研究

从以上可以看出,世界水稻生产集中度较高,主产区集中在亚洲,产量前 10 位的国家有 9 个分布在亚洲。


二、市场格局

贸易量 小麦/玉米 > 水稻

大米生产区域相对比较集中,消费区域比较分散,贸易量小于小麦和玉米。近年来,国际大米贸易规模逐渐缩小,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 2017 年度国际大米贸易量为 4080 万吨,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为 8.42% ,为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全球大米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其中主要出口国家为泰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这五个国家的大米年出口量约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 80% 左右;

进口前五位的国家为中国、尼日利亚、欧盟、沙特阿拉伯和菲律宾。其中中国后来者居上,从 2012/13 年度开始,超越尼日利亚,成为全球第一大大米进口国

,且进口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占全球大米进口总量的比重超过 10% 。


屯粮?NO! ——大米产业初步研究


中国 2016 年稻谷产量 2.07 亿吨,产量连续 6 年站稳在 2 亿吨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稻谷产量在屡创新高的同时, 2016 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也将突破 350 万吨新高。一边是连年丰产后的 “ 国产粮满仓 ” ,一边是进口大米的连年增长,大米市场扑朔迷离的 “ 怪现象 ” ,让人有些看不懂。

2012-2017 年中国稻谷、大米进口数量变动趋势


屯粮?NO! ——大米产业初步研究

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农业生产首要任务。

我国粮食生产政策要求,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建设主产区、提高单产的思路,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确保 95% 以上的自给率。

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6 亿亩以上。重点建设东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 3 个水稻优势区,推进江淮适宜区 “ 籼改粳 ” ,扩大粳稻生产。

提升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东北 5 个小麦优势区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基础产出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和节水农业设施建设,推进田间灌排沟渠、农田道路、桥涵等配套设施建设;

扩大农机装备总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深松整地、免耕播种、化肥深施等机具推广。

增加粮食仓储能力,加强烘干、除杂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粮食烘干等处理能力。


屯粮?NO! ——大米产业初步研究

越南2019年总共出口637吨,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中国年产量约2亿吨,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确实很小。

所以,很多人说粮食会涨价,要屯米,简直是无稽之谈!粮食会涨价,是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但是屯粮就真的没有必要,毕竟粮食有保质期,放久了会变质,而且既然国家储备充足,就无需担心断粮的可能,屯粮又能给家里省多少钱呢?


屯粮?NO! ——大米产业初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