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受新冠疫情影响, 俄罗斯、越南、柬埔寨、哈萨克等国家宣布禁止部分粮食的出口,老百姓不禁担心:我国粮食还够吃吗?会不会涨价?答案是:够吃,主粮因供需涨价的幅度有限,肉蛋奶可能要少吃了。

随着社会变得富足,我们早已从寻求吃得饱的状态进入到寻求吃得好的状态,正如二十多年前的人们想的是:哪儿有吃的?而二十多年后的人们想的是:哪儿有好吃的?

得益于我国政府的先见之明,在耕地红线和各种惠农政策之下,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已经能够保障我们全部吃饱,部分经济作物还有做到富余,大量出口。

今天主要讨论大家最关心的粮食。

粮食作物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比如稻谷、玉米、高粱、谷子、甘薯、大豆等。近年来,我国粮食年产量一直在6.6亿吨的高位,按14亿人口算,人均471公斤,相当于要均每天1.29公斤,绝对的过剩,剩余的哪儿去了?一部分国家收购了作为储备粮 ,一部分都拿去喂鸡鸭鹅猪牛,然后变成了你桌上的肉蛋奶。所以,我们绝对不愁不够吃。

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2010~2019中国粮食产量(万吨)

2016年,我国人均粮食的消费量为132.8公斤,而且这一数据是在逐年下降的。我们的日常主粮是稻谷、小麦,以玉米、土豆为补充,仅用稻谷的产量算,14亿人口人均就可分得150公斤,已经可满足温饱的要求。这样看来,前几年推行的“土豆主粮化”似乎无必要?其实不是的,我国还有庞大的饲养业、食品加工行业都需要用到粮食,玉米是重要的饲养原料,玉米、米、麦是重要的酒类原料,还有超市里常见的膨化食品、调味料的主要原料都是这些粮食,目前我国还需要保持少量的粮食进食,增加主粮来源还是必要的。一句话,为保证让大家吃得好,需要进口少量粮食。2018年,我国谷物进口量只占总产量的3.3%,所以在缺少进口的情况下,粮食缺口会有少量的涨价,但涨幅有限。


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2018年各粮食作物占比

柴米油盐糖,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油和糖。

2018年,我国大豆产量1597万吨,其他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等)产量是3433.39万吨。进口货物中,与食用油相关的是大豆,2018年进口量为8804万吨,其主要用途就是榨油,剩余豆粕作动物饲料;另外单独进口食用油629万吨。可以说,食用油的对外依赖超过了50%,国际市场大豆供应的变化将会影响国内食用油的价格变化。当前世界前三大豆生产国为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三国大豆总产量占比超过全球的85%;美国当前正深陷疫情旋涡,后两国情况也愈发不妙。5月份是美国大豆播种重要季节,11月份是巴西、阿根廷大豆播种重要季节,南北两半球的供应可以实现季节性轮换,这三个国家的大豆种植模式基本都是大农场、大种植场。美国主要大豆产区与人口密集区有部分重合,巴西、阿根廷主要大豆产区与人口密集区错开,综合来看美国大豆受疫情影响较大,国内食用油有一定涨价压力;而缺少大豆豆粕的补充,动物饲养涨价,肉蛋奶也有涨价风险。因此,油肉蛋奶可能都要少吃了。油肉蛋奶价格的重要变量是各国政府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这决定了我们能否买到便宜的原料和饲料。

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美国大豆产区

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巴西大豆产区

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阿根廷大豆产区

食糖方面,按2018年数据算,我国需要进口16%食糖,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虽然我国食糖人均消费量大约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由于饮食习惯影响,我国食糖消费量反而从2013年开始略有下降,预计短期内消费量不会有突然变化。我国前三大食糖进口来源地为巴西(26%)、古巴(13%)、泰国(10%),主要制糖原料都是甘蔗。相对大豆来说,甘蔗产区会更靠近人口密集区,受疫情影响会更大,不过我国食糖进口比例远低于大豆,价格敏感度反而没那么高。


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屯粮?还是屯点别的吧!

巴西农作物、产业、矿产分布

总的来说,疫情影响之下,主粮的受供需影响的涨价压力不大;油、糖价格主要取决于世界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如果都能做到像湖北那样虽因疫情封城,政府还能采取措施保障春播,最终产量不会有明显变化,这时最应担心的反而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减产。目前来看,国外产区的疫情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当地政府也没能采取很好的措施,而我国对主粮、大豆都有大量的储备,撑个一年半裁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时长再长就难说了,所以,趁现在放开吃喝、好好享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