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受新冠疫情影響, 俄羅斯、越南、柬埔寨、哈薩克等國家宣佈禁止部分糧食的出口,老百姓不禁擔心:我國糧食還夠吃嗎?會不會漲價?答案是:夠吃,主糧因供需漲價的幅度有限,肉蛋奶可能要少吃了。

隨著社會變得富足,我們早已從尋求吃得飽的狀態進入到尋求吃得好的狀態,正如二十多年前的人們想的是:哪兒有吃的?而二十多年後的人們想的是:哪兒有好吃的?

得益於我國政府的先見之明,在耕地紅線和各種惠農政策之下,我國農業生產能力已經能夠保障我們全部吃飽,部分經濟作物還有做到富餘,大量出口。

今天主要討論大家最關心的糧食。

糧食作物包括穀物、薯類和豆類,比如稻穀、玉米、高粱、穀子、甘薯、大豆等。近年來,我國糧食年產量一直在6.6億噸的高位,按14億人口算,人均471公斤,相當於要均每天1.29公斤,絕對的過剩,剩餘的哪兒去了?一部分國家收購了作為儲備糧 ,一部分都拿去餵雞鴨鵝豬牛,然後變成了你桌上的肉蛋奶。所以,我們絕對不愁不夠吃。

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2010~2019中國糧食產量(萬噸)

2016年,我國人均糧食的消費量為132.8公斤,而且這一數據是在逐年下降的。我們的日常主糧是稻穀、小麥,以玉米、土豆為補充,僅用稻穀的產量算,14億人口人均就可分得150公斤,已經可滿足溫飽的要求。這樣看來,前幾年推行的“土豆主糧化”似乎無必要?其實不是的,我國還有龐大的飼養業、食品加工行業都需要用到糧食,玉米是重要的飼養原料,玉米、米、麥是重要的酒類原料,還有超市裡常見的膨化食品、調味料的主要原料都是這些糧食,目前我國還需要保持少量的糧食進食,增加主糧來源還是必要的。一句話,為保證讓大家吃得好,需要進口少量糧食。2018年,我國穀物進口量只佔總產量的3.3%,所以在缺少進口的情況下,糧食缺口會有少量的漲價,但漲幅有限。


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2018年各糧食作物佔比

柴米油鹽糖,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油和糖。

2018年,我國大豆產量1597萬噸,其他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等)產量是3433.39萬噸。進口貨物中,與食用油相關的是大豆,2018年進口量為8804萬噸,其主要用途就是榨油,剩餘豆粕作動物飼料;另外單獨進口食用油629萬噸。可以說,食用油的對外依賴超過了50%,國際市場大豆供應的變化將會影響國內食用油的價格變化。當前世界前三大豆生產國為美國、巴西、阿根廷,這三國大豆總產量佔比超過全球的85%;美國當前正深陷疫情旋渦,後兩國情況也愈發不妙。5月份是美國大豆播種重要季節,11月份是巴西、阿根廷大豆播種重要季節,南北兩半球的供應可以實現季節性輪換,這三個國家的大豆種植模式基本都是大農場、大種植場。美國主要大豆產區與人口密集區有部分重合,巴西、阿根廷主要大豆產區與人口密集區錯開,綜合來看美國大豆受疫情影響較大,國內食用油有一定漲價壓力;而缺少大豆豆粕的補充,動物飼養漲價,肉蛋奶也有漲價風險。因此,油肉蛋奶可能都要少吃了。油肉蛋奶價格的重要變量是各國政府能否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保障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這決定了我們能否買到便宜的原料和飼料。

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美國大豆產區

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巴西大豆產區

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阿根廷大豆產區

食糖方面,按2018年數據算,我國需要進口16%食糖,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比例。雖然我國食糖人均消費量大約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由於飲食習慣影響,我國食糖消費量反而從2013年開始略有下降,預計短期內消費量不會有突然變化。我國前三大食糖進口來源地為巴西(26%)、古巴(13%)、泰國(10%),主要製糖原料都是甘蔗。相對大豆來說,甘蔗產區會更靠近人口密集區,受疫情影響會更大,不過我國食糖進口比例遠低於大豆,價格敏感度反而沒那麼高。


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屯糧?還是屯點別的吧!

巴西農作物、產業、礦產分佈

總的來說,疫情影響之下,主糧的受供需影響的漲價壓力不大;油、糖價格主要取決於世界主產區的生產情況,如果都能做到像湖北那樣雖因疫情封城,政府還能採取措施保障春播,最終產量不會有明顯變化,這時最應擔心的反而是氣候變化導致的減產。目前來看,國外產區的疫情發展情況不容樂觀,當地政府也沒能採取很好的措施,而我國對主糧、大豆都有大量的儲備,撐個一年半裁應該沒什麼問題,不過時長再長就難說了,所以,趁現在放開吃喝、好好享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