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三國時代的魏蜀吳三個皇帝中,曹操與孫權都出身世代官宦之後,唯有漢昭烈帝劉備,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草根出身。雖然劉備為了增加號召力與影響力,多次聲稱他是西漢皇族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卻無憑無據,後世史學家都對此表示極大懷疑,認為可信度不高,劉備有極大可能就是平民之後。

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而在《三國志》中,劉備從小就生活在極為貧困的家中,為了混口飯吃,不得不以編草鞋為生。好在劉備母親深謀遠慮,為了讓劉備將來過上不同的生活,省吃儉用的供劉備15歲出門拜師學藝。作為東漢末年的大學士,盧植在當時極具盛名,門下有很多像劉備一般的青年學子,而劉備作為寒門子弟,不僅有頭腦,同時也極為稍長結交好友,與很多同門學子成為摯友,史書中這樣描述劉備:好結交豪傑'年少爭附之。在劉備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種青年才俊,這其中就有三國著名人物公孫瓚、劉德然等。

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劉備呢?起兵二十餘年,能夠聞名天下的除了起兵時的關羽張飛,就沒有其他人了。是劉備遇不到人才嗎?其實不是,劉備征戰多年過程中,他錯失了很多的謀士將領。最有名的當屬徐庶了。而他錯過的最重要的一個人,其實是文聘。很多人對文聘印象不深,也會持有反對意見,他原本是劉表的手下,在《三國演義》中對其的描述微乎其微,怎麼能說是劉備錯過的最重要的人呢?《三國演義》畢竟還是小說,而想要對文聘有所瞭解還是得迴歸史書《三國志》。

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後來牽招在分辨天下形式後選擇投奔袁紹集團,當時的袁紹雄踞天下四大州郡,雖然歸屬漢廷,但是是諸多勢力中最強盛的一個。可惜曹操滅了袁紹,牽招便繼續跟隨袁紹的兒子袁尚,可又受到高幹的加害,無奈之下,牽招只能另尋他主。恰逢曹操又是個及愛才之人,於是牽招就跟了曹操。自從跟了曹操,牽招真正的本領才展現出來。

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可是第一次見面陳矯便失望至極。而且劉備也並沒有希望陳矯出山輔佐他的意思,陳矯氣急之下,便投靠了曹操。劉備與曹操對待陳矯的態度完全不同,曹操的敬重來源於陳登的舉薦,陳矯受到曹操的尊重後也為曹操提供了很多見效顯著的治國方略,他還建議曹操要在江東孫家勢力強大之前,就應該將其消滅。然而後來曹操經歷赤壁大敗,孫權勢力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見陳矯的目光是多麼有遠見。

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曹操手下主簿楊修知道張松乃是人才,力勸曹操將張松收入囊中,日後可為其奪取益州出力。然而內心同為高傲的曹操拒不採納楊修的提議,反而命人將桀驁不馴的張松驅逐出境。張松受此侮辱,心中充滿憤懣,便轉投劉備。回到成都後,張松在益州文武官員面前大講曹操壞話,還不斷攛掇劉璋與劉備結盟,以抵禦漢中張魯。劉璋為張松所欺,眼看與曹操聯盟不成,只好轉變態度與劉備交好,希望能以此自保。在張松的煽動下,劉璋親自出城迎接劉備入川以抵禦張魯。

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牽招被曹操任命為右中郎將、雁門太守,獨自承擔起防禦鮮卑入侵中原的重任。牽招在任上面對鮮卑人的強大軍事壓力,沉著冷靜應對有方,他整修城池,製造軍械,修建一座座堡壘與哨卡,還大力招募流民,開荒屯田、養馬,為軍隊提供源源不斷兵源、糧草與戰馬,魏國北疆邊防軍兵強馬壯,氣象一新。

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同時他還施展合縱連橫之術,“構間離散,使虜更相猜疑”,分化瓦解鮮卑人的內部關係,使得步度根與軻比能自相殘殺,內鬥不止,嚴重削弱鮮卑人的實力。軻比能賊心不死,帶領鮮卑騎兵大舉南下攻打魏國,牽招則組織兵力予以迎頭痛擊,在雲中郡之戰中大敗軻比能,陣斬軻比能的弟弟苴羅侯,打得軻比能龜縮不出。

劉備棄之不用的一個人,被曹操撿了漏,日後威震三國成為一代名將

牽招主持魏國北疆防務期間,“夷虜大小,莫不歸心”,“吏民膽氣日銳,荒野無虞”,使得魏國北疆形勢日益穩定固若金湯。曹操統一中原,牽招為他除去後顧之憂,是最大功臣之一。牽招由此成為威震三國一代名將。甚至於有一年孫權進犯魏國,曹操特意把牽招千里迢迢從北方調到南方,抵禦孫權。聽說牽招要來,孫權不戰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