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口頭教育後,不同孩子的表現,卻能預示他未來的性格

能夠讓孩子未來成才成人的關鍵所在,不是看孩子之前的家境,也不是看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擁有遠見的家長,他們能夠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決定性的因素。

很多家長的一言一行會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著多種多樣的方式,家長的很多言論會在以後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犯了錯,喜歡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希望孩子能從錯誤中得到反省。

被父母口頭教育後,不同孩子的表現,卻能預示他未來的性格

強生是一個小男孩,十分的活潑好動,日常就喜歡這邊碰一碰,那邊動一動。這天,強生跟著媽媽去大型超市逛,因為媽媽需要採購家中的生活用品,帶著孩子一起出門,孩子在超市中看中了按下去會叫的玩偶,十分的喜歡,吵著要買,媽媽拗不過孩子,同意了。

在媽媽挑選完生活用品之後,結賬,孩子對於手裡的玩偶愛不釋手,於是拼命對著其他排隊的人按著玩偶,聽著玩偶發出的聲音,孩子哈哈的大笑十分的開心。但是這樣的情況卻對同樣在排隊等候的人,產生了一定的困擾。

被父母口頭教育後,不同孩子的表現,卻能預示他未來的性格

媽媽知道自己的孩子錯了,先是輕輕的阻止了孩子幾次,但是孩子在乖了一會之後,又繼續了。媽媽再也忍不住了,嚴厲的訓斥了孩子,並奪過孩子手中的玩具,說:“你再這麼玩,就不要買這個玩具了!”

孩子看到媽媽生氣了,沒有說話,只是沉默的低著頭,沒有再去觸碰那個玩具。

不同的孩子,對待被家長口頭教育之後的表現是不盡相同的,有的沉默,有的哭泣,有的吵鬧。其實判斷孩子未來能不能成功,從孩子被家長口頭教育後的表現也能看出。

被父母口頭教育後,不同孩子的表現,卻能預示他未來的性格

第一種反應:孩子被家長口頭教育之後,大吵大鬧

如果家長在被家長口頭教育之後,表現出大吵大鬧的現象,那麼孩子很可能是因為情緒失控。這個類型的孩子屬於在家庭中,屬於比較得寵,嬌生慣養的。這個類型的孩子在家中十分受到家長的疼愛,幾乎是事事順著孩子的意思,平時享受著來自家長的關心和愛護。

孩子一旦受到來自家長的口頭教育,會內心無法接受,認為家長“是壞人”,從而導致情緒失控,這樣的孩子在性格上會比較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只想著能夠佔領別人的好處,而不同意讓別人從自己這裡得到便宜。

被父母口頭教育後,不同孩子的表現,卻能預示他未來的性格

但是要知道,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處於家長的庇護之下,孩子也需要有走上社會的一天,所以家長不應該過於對孩子包辦事情,讓孩子變得任性,玻璃心,遇到挫折不會消化情緒,而是懷揣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在家中家長可以讓著孩子,到了社會這樣的壞毛病,將沒有人願意忍受,能夠成功的因素是能力,另一個因素就是交際,如果孩子交際不行,那麼很難能把握成功的“機會”

被父母口頭教育後,不同孩子的表現,卻能預示他未來的性格

第二種反應:孩子被家長口頭教育之後,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

如果孩子在被家長口頭教育之後,能夠迅速的調整自己的心態,表現得非常鎮定,這樣的孩子可以分兩種類型進行討論。

1)、一種,這樣的孩子屬於“知錯不改”,臉皮厚,所以非常的無所謂,就算被家長批評和教育了,也滿不在意,他們不會把家長的話放在心裡,下次還是一樣的犯錯,這樣的孩子有著自大的思想,認為家長的教育只不過是說說而已;

2)、另一種,孩子會對家長的話,進行思考和接受,從而認識到了自己先前犯錯的原因,進行有效的反思,可以從家長的批評中認識自己的錯誤,不讓自己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有著較強的抗壓性以及適應力。

被父母口頭教育後,不同孩子的表現,卻能預示他未來的性格

這樣的孩子,十分有情商和高智商,他們屬於“知錯能改”的類型,失敗並不怕,怕的是不願意認錯。

第三種反應:孩子被家長口頭教育之後,表現出沉默或是偷哭

有一些孩子雖然被家長口頭教訓之後,會表現出沉默的現象,或是過後自己想起來偷偷哭。那麼這樣的孩子屬於內心比較沒有底氣,屬於自卑,缺乏安全感的類型。

這樣的孩子抗壓能力不足,家長應該及時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抗壓能力,如果孩子長期處於安全感匱乏的狀態,那麼對孩子的影響將是終身的,可能會變得成自閉,更不願意說話,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心聲。

被父母口頭教育後,不同孩子的表現,卻能預示他未來的性格

美國教育專家埃德溫·凱斯特說過“訓斥只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本著懲罰不是目的,讓孩子明白道理認識錯誤才是目的,因此家長需要不斷學習,和孩子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