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的悲歌—從崖山海戰追溯南宋為何覆滅。

流亡的南宋朝廷

漢民族的悲歌—從崖山海戰追溯南宋為何覆滅。

自1271年元朝建立,南宋便開始承受元朝軍隊的猛烈進攻。襄樊之戰,南宋落敗,元朝直逼臨安,南宋王朝危在旦夕。

公元1276年,年僅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恭帝投降後被送往大都,後來在西藏出家,後因觸犯文字獄被賜死。

宋恭帝雖然投降了,可是南宋朝廷的反抗並沒有結束,宋恭帝的哥哥趙昰和弟弟趙昺在大臣們的保護下一路南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匯合。但元軍隊他們緊追不捨,大臣們和二王一起逃往福州。不久,剛滿七歲的趙昰登基為帝,是為宋端宗。

由於元朝鐵騎的強悍,福州很快失守,南宋流亡小朝廷只得逃往泉州。但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早有異心,他拒絕借船給宋端宗,並且投降元朝,好在張世傑搶奪船隻,才得以順利出海。

但船在海上卻遇到了颱風,導致宋端宗的傾覆,宋端宗因此染疾。而此時左丞相陳宜中建議帶宋端宗前往占城,也就是現在的越南,並且自己先去打探消息,殊不知卻是逃跑,並再未歸來。

不久宋端宗由於落水患病而去世,他的弟弟趙昺繼位,並在張世傑的護衛下逃往崖山。

崖山海戰—漢民族的悲歌

漢民族的悲歌—從崖山海戰追溯南宋為何覆滅。

1279年崖山海戰爆發,南宋和蒙古帝國的最後一次交鋒展開。

元軍首領張弘範帶領大量元軍,將崖山三面圍住。宋軍首領張世傑將陸地上的宮殿宿舍通通燒掉,而後將船隻相連,以一字型排在海灣中,準備迎敵不急,大有破斧成舟之勢。

蒙古軍久攻不下,於是封鎖海岸,斷絕船隻與海岸的聯繫。當時南宋官兵竟只能飲用海水,而且由於缺乏食物,很多士兵都餓著肚子。但即使在這樣情況下,南宋官兵依然奮起反抗,元朝軍隊依然無法滅亡南宋。

但南宋朝廷早已來到了窮途末路,在元朝一次又一次的攻打下,南宋官兵支撐不住,節節敗退。張世傑砍斷鎖鏈,帶著幾條大船護送太后逃走,但是由於帝船在最中央無法砍斷,張世傑只得派小船去接。可此時元朝軍隊已經攻上了船,陸秀夫不知來人是敵是友,不敢把小皇帝託付而去。

戰士的喊叫聲還在耳邊迴盪,但是陸秀夫知道,南宋朝廷真的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他的臉上沒有淚水,有的只是一抹決然。

陸秀夫跪在趙昺面前說道:“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年僅七歲的趙昺或許還沒有來得及思考跪在他眼前大臣的意思,便被陸秀夫背起,縱身躍入大海。

南宋的大臣和士兵看到這一幕也紛紛投海而亡,一時間,大海之上滿是屍體,場面極其悲壯。

崖山的夕陽照射著這片被血染紅的海水,大海上漂浮著的十萬屍體在落日的餘暉下顯得有些荒涼,這些為國而死的志士們用最後的生命,保衛著南宋最後的尊嚴。

文天祥當時已經被元軍俘虜,當他得知南宋最後的慘狀時寫詩道: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從崖山海戰追溯南宋失敗的原因

漢民族的悲歌—從崖山海戰追溯南宋為何覆滅。

一:戰略和戰術導致崖山海戰失敗

張世傑放棄在陸地堅守,看似使得元軍最精銳的騎兵無法發揮作用,但同時也把南宋官兵帶進了死衚衕中,導致兵力和士氣大大下降,繼而影響了戰局。

二:南宋朝廷分崩離析,人心不穩

自宋恭帝投降後,一部分大臣已經喪失了抵抗的決心。在逃亡途中,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就不想幫助南宋朝廷。其後左丞相陳宜中更是逃往占城。除此之外,趙昰的舅舅楊亮節與趙昺的舅舅俞如珪為了爭奪朝政大權分別聯合一幫人爭權奪利,使得原本就面臨奔潰的朝廷更加雪上加霜。在雷州半島時,大臣蘇金義、張應科為了爭當皇帝的岳父,竟然在楊太后面前大打出手,將小皇帝嚇哭。從這些方面來看,崖山海戰的失敗似乎是必然的。

漢民族的悲歌—從崖山海戰追溯南宋為何覆滅。

三:南宋朝廷奸臣當道,加速了滅亡

從宋理宗重用賈似道起,宋朝就開始在奸臣的掌控下逐漸走向亡國。賈似道當權期間架空了宋度宗,朝廷被他把控,為所欲為。並且在元軍南下時貽誤戰機,使得南宋錯失最佳時機,導致覆滅。

四:接連弱主,導致南宋的滅亡

宋理宗在失去早年的雄心壯志後,便重用賈似道,期間對朝政置之不理,直接導致賈似道勢力做大。

其後的宋度宗,由於智力問題,更是完全依靠賈似道,他封賈似道為國師,甚至還多次跪求賈似道,實在荒唐。宋度宗連批答公文也交給四個最得寵的女人執掌,號稱春夏秋冬四夫人,自己則荒淫無度。

其後的宋恭帝,由於年齡小,完全無法承擔起振興宋朝的擔子 ,所以,南宋的滅亡和崖山的失敗早已是必然之勢。

五:南宋重文輕武的政治傳統

自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宋朝就一直對軍隊有嚴格的管控。雖然這很好的防止了篡權亂政,但這也使得宋朝軍隊戰鬥力低下,從抗金戰爭的平繳起義軍,宋朝軍隊的戰鬥力一直沒有提高。雖然在文官集團控制下,宋朝的政治、經濟和思想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沒有強大的軍隊,等待宋朝的只有滅亡。

謝謝大家閱讀,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多多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