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整枝很重要,掌握這些栽培技術,再也不愁番茄長不好結果少

番茄是我們常種的蔬菜之一,無論是生產上還是自家菜園裡都會種些番茄。在所有的蔬菜中,番茄不算難種,但是番茄絕對算是很費工的一種蔬菜。雖然大部分果菜或多或少的也都需要進行整枝打杈等植株調整,但是都不像番茄需要調整的環節多。我們常種其他果菜類,如茄子、辣椒、黃瓜、苦瓜、絲瓜、西甜瓜以及各種豆角等,一個人能夠管理兩個棚,但是種植番茄的話一個人只能管理一個棚。

番茄不是種上就可以了,還需要進行這一系列的植株調整吊蔓、繞蔓、打杈、打葉、打頂,如果再加上人工授粉那更是活多的不行。只有把這些環節都做好了,番茄才能長得好,結果又多,但是很多種植者對這些植株調整技術並不是那麼瞭解,本文結合我們的種植經驗,給大家詳細介紹番茄植株調整技術,在種植番茄時肯定會用到,並且肯定會對種好番茄有幫助。

番茄的生長特性決定了必須要進行這麼多環節的植株調整


番茄整枝很重要,掌握這些栽培技術,再也不愁番茄長不好結果少

番茄植株生長特性

番茄莖的分枝能力很強,分枝形式是假軸分枝,也就是說莖端分化出花穗後,這穗花芽下的第一側芽生長旺盛,與主莖連續成假軸(假主莖),每一穗花和其下的第一側芽都是這種關係。莖上有腋芽,腋芽萌發葉片和側枝的能力很強,側枝上又會萌發多級側枝。番茄植株長出8-9片葉時莖上分生出第一花序,此後每間隔一到兩片葉著生一花序。

番茄主蔓很長,大部分品種是無限生長,但是主蔓的支撐能力不足,所以需要搭架或者吊蔓把主蔓固定使之直立生長,從而增加植株的生長空間,果實垂直向下才能長出果型周正、著色良好的番茄。番茄植株長勢很旺,分生葉片和側枝的能力很強,所以需要把所有無效側枝達到以及適當打葉,減少植株養分的消耗,使田間通風透光良好。最後番茄長有一定的果穗數後,要進行打頂,除頂端優勢,減少養分消耗,使養分集中向果實疏鬆送,增加單果重和果個數,進而產量得到提高。

番茄整枝很重要,掌握這些栽培技術,再也不愁番茄長不好結果少

吊繩


番茄整枝很重要,掌握這些栽培技術,再也不愁番茄長不好結果少

上圖的番茄還沒長出無效側枝

番茄植株調整方法

1.吊蔓

番茄長的很快,定植後就的開始吊繩或者搭架了,露地種植番茄一般用主幹搭成人字形架作為支撐,而大棚種植番茄,多是用繩吊蔓,每株上面吊一根繩,繩的長度到達番茄植株基部就可以,繩子綁在基部,但是要綁成活釦,以後拉秧時就簡單了。番茄莖蔓沒有攀援能力,需要人為的使其纏繞在繩上,吊蔓後一般7天左右需要繞蔓一次,番茄繞蔓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壓著果穗和葉片。

2.打杈

打杈是由番茄的生長特性決定的,植株在生長過程中會分生出很多無效的側枝,如果不把這些側枝打掉,就會越長越多,越長越大,番茄就會長得像個小樹一樣,嚴重影響田間的通風透光,溼度大,最終番茄病蟲害會很多。最主要的是過多側枝的生長也會大量消耗植株養分,抑制果實生長,影響產量。

番茄打杈時間視植株生長情況而定,如果植株長勢弱,那麼就要早打杈,減少植株養分消耗,一般長到6、7片葉時就可以打杈了,直接去掉側枝,要去除乾淨,否則會繼續滋生出小分枝。如果植株長勢旺盛,為了墜秧防止瘋長就要打杈晚一些,可以等到第一穗果坐住後再打杈。隨著植株的生長需要不斷打杈,打杈不用太勤,側枝長10-15cm時打掉比較合適,直到留完果穗打頂後,打杈這項工作也就算完成了。

番茄整枝很重要,掌握這些栽培技術,再也不愁番茄長不好結果少

打了葉的番茄


番茄整枝很重要,掌握這些栽培技術,再也不愁番茄長不好結果少

結果很多


3.打葉

番茄種植是需要打葉的,在我們實際操作中打葉幅度還是挺大的。有可能摘最後一穗果時植株上的葉片已經很少了。但是打葉時間不能過早,否則會影響植株長勢,一般在番茄生長中後期進行打葉,首先去掉底部的老、病、殘、黃葉。

其次要去掉坐果節位的葉片,增加果實的光照,從而增加含糖量。通常第一穗果由綠變白要轉色時打掉這穗下面的全部葉片,第二穗果轉色時就可以接著打掉第二穗果下面的葉片,最多再等到第三穗果轉色時再去掉一部分葉片,就不再打葉了,留著上部的葉片可以繼續進行光合作用,保持植株長勢。

4.打頂

目前生產上種植的番茄都是無限生長類型,也就是說只要環境條件合適、植株營養充足,完全可以一直生長。但是在我們實際種植中根據番茄的生長特性、環境條件的情況以及市場的需求,會安排不同茬口種植番茄。大棚番茄一般三個茬口,到了時間就得拉秧,為了讓番茄在規定的生長時間內把植株養分儘可能的用到果實生長上,就需要打頂。至於何時打頂,我們一般根據要留的果穗數進行打頂。

越冬一大茬一般留果6-8穗,早春茬和秋延後茬口留果4穗。最上層果坐住後就可以打頂了。在最上面一穗果上留葉片2-3片進行打頂,防止果實曝露在光照下,否則光照強烈果實會得日灼病。

不光是生產上種植番茄需要進行這些植株調整,家庭種植也一樣,這些環節也是一個也不能少。這幾年番茄的價格一直很高,很大一部分都出在用工費上。雖然蔬菜上也推廣機械化或者智能化,有了栽苗機,但是大部分的種植環節很難被機械所代替,設施蔬菜依然需要大量人工。倒是我們可以通過栽培技術的標準化,加快人工操作速率,從而節省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