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满足现状的人,最后都活成什么样了?

一个人怎样才能知道他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呢?卡耐基认为,那些大人物的伟大志向,不是生来就有的。他们是综合自己的许多经验,以及一 些别人因忽视和眼界所限而未能看到的东西而成就伟业的。这些伟大的志向就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现状,经过审慎思考而觉悟到的。


那些不满足现状的人,最后都活成什么样了?

志向宏远的男人,通常都不会满足于现状,不会为自己的钱包又塞进了几张可怜的钞票就自得其乐。相反会有另一种更大的推动力,将他们的眼界放宽到更大的事业上去。他们会不断地将目标放远,以致不断地鼓励自己向更高的地方攀爬,所以,他们往往能成就一番伟业。

约翰·坦普登的高中时代是在田纳西州度过的。他经常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首脑。虽然这只是一名17岁男孩的梦,但却是其人生目标的萌芽。

进入耶鲁大学后不久,约翰的兴趣就从经营一 般企业转移到研究评估公司财务之上。可是大学二年级时,他的父母由于生活拮据而无法再继续供他念书,迫使他陷入不知该休学就业还是该半工半读的窘状。但是约翰很快就做出决定:无论如何都要 坚持到毕业,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而以后的2年,他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进修硕士。此行对于他后来从事财务经营有很大的影响。

约翰回到美国后,没多久就与一名田纳西的女 子结婚。随后他便前往纽约,正式开始追求自己更 为高远的目标。他的起步是一家颇具规模的证券公 司,他在公司里面的职位为投资咨询部办事员。不久,有位朋友告诉他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年轻上进 的财务经理。

这家公司的名称是国家地理勘察公司,是一家石油勘探公司。约翰听说之后,便前往这家公司应聘,因为他认为这家公司可让他进一步学到许多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东西。约翰很顺利地进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4年。

4年之后,约翰又回到早先的那家公司工作,并等待机会。最后,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一名资深职员即将退休,这个人拥有8个相当有实力的客户,欲以5000美元出让。这对约翰来说是相当大的 赌注,5000美元相当于他的全部财产,若此举失败,他将会变得一文不名。而且,这些客户顶下来之后,能不能留住还是问题。这时约翰再一次面对重大抉择。最后,约翰一心想自立门户的野心战胜了一切,他接下这8个客户,并且立即拜访,十分坦率而且诚挚地向他们说明自己的理想与计划,客户们都被他的热情与直率感动了,都表示愿意留下观察一段时间。当时的约翰才28岁。 这是一个腾飞的起点,约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工作业绩开始蒸蒸日上,他的事业逐步走入正轨。 如今,他已经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总裁,拥有将 近一亿美元的资产,并兼任一家大型互助银行的常务董事及数家公司的董事。

美国作家房龙在他所著的《宽容》一书里写 道:“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他用生动的笔法揭示了人们囿于一定的社会 环境或生活习惯的时候,就会产生思维的惰性和惯性。一方面极易满足,另一方面是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并且会不自觉地充当旧价值观念的卫道士。 这是所有封闭社会的通病。

事实上,许多人不能成为有钱人,就是因为他们总是满足于现状,即使是对生活并不满意,他们也只会对当前的状况发出无谓的哀悼。因此,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富翁的。

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为何他都已经是物理学 界空前绝后的大人物,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当时 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他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然后对那 个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 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 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周长长,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 多,于是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其实何止是爱因斯坦,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不会对自己的成绩满足,他们不断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的起点,攀上新的高峰。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时代,如若想创造出无限可能,那么必然要有足够的上进心才行。尤其是一个男人,如果真的想干出一番事业,那么就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制定一个又一个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才能拥有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不竭动力,使成功成为可能。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永不知足的人,他的意志、品格、力量和决心才能在不断的拼搏和奋斗中得到不断的锻炼和升华。只有不安于现状的 人,才能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达到目标的最高 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