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国」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结,是他终生奋斗的原始动力

「说三国」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结,是他终生奋斗的原始动力

曹操出生于一个宦官家庭,祖父曹腾幼年时即遭阉割入宫中充当太监,邓太后见他年纪幼小,为人谨慎敦厚,就让他到东宫里去侍候太子读书。他非常讨太子的喜欢,其赏赐往往多于常人。后来太子登基,做了皇帝(汉顺帝),曹腾也就随之不断高升,由原来的“黄门从官”到“小黄门”,再到“中常侍”。汉质帝死时,曹腾又与外戚“跋扈将军”梁冀相勾结并迎立桓帝有功,封费亭侯,迁“大长秋”。在宫中用事达30多年之久,前后“奉侍四帝”,是一个老资格的宦官,所以一直处于显位之上。

所谓宦官,又成阉人、寺人、太监,就是阉割掉生殖器后送到宫中服务的人。按理说是不可能生儿育女的。但东汉后期,宦官势力不断扩大,为了使自己的财产、封爵后继有人,他们往往到社会上去找一个小孩来作为养子。曹腾自然也不例外,设法养了一个儿子来“继体传爵”,这个养子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

曹嵩虽然沾了其养父的光,官至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大鸿胪,最后又花一亿万钱买了个三公之一的太尉。至于曹嵩本人的身世,到曹晋之际的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一笔糊涂账。有人说,曹嵩是曹腾从本家那儿过继来的儿子;有人说,曹嵩是夏侯氏之子,就是夏侯惇的叔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陈寿觉得很难弄清楚,干脆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来交待,意思就是搞不清曹嵩的出身由来打发了事。

这种连自己父亲的出身都弄不清楚其究竟的宦官家世,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而造成了他深刻的自卑情结和负罪感。

宦官由于生殖器遭受阉割,不能传宗接代,所以,在注重血缘关系的宗法社会里,历来受人轻蔑,是社会中最为卑贱污秽的阶层。自然,曹操的宦官家世,也就成了他的政敌对他进行攻击、辱侮、讽刺、挖苦的主要手段。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陈琳为袁绍撰写的《讨曹操檄州郡文》中的一句话:“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

「说三国」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结,是他终生奋斗的原始动力

“乞丐携养”,“赘阉遗丑”,对于曹操来说,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恶毒、最可怕的语言了,但它确是无法逃避的事实。尽管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以三万人马大败袁绍的八万大军,可以横行天下,雄踞三国之首,可以讲武策,释经传,打马迎敌,横槊赋诗,然而他却无法逃避、躲藏自己的那个卑贱丑恶、遭人冷眼蔑视的宦官家世,这是一个令曹操无法适当应付,绝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曹操的内心深处,自幼就植下了一种深刻的自卑情结。

成了英雄之后的曹操,在回顾自己人生历程时,曾坦率地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曹操内心深处的自卑,透过这段话已经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来了。

东汉末年,帝国的大厦摇摇欲坠,仕途险恶莫测。所以很多有识之士洁身自好,远离朝廷,韬伏避祸,士大夫中的隐逸之风日甚一日。然而在曹操看来,这些隐逸之士都是具有相当身份的硕学儒士,社会地位甚高。而自己出身于令人厌恶的宦官家庭,卑微丑陋,相形见绌,是难以融入到隐逸之士的行列中去的。所以他要说“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卑的表露。正是这种深刻自卑的强烈刺激、压迫,造成了曹操心理上难以忍受的紧张和焦虑,迫使他做出了许多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以此来解除其紧张状态,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这种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表现在曹操身上,就是想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英雄,用曹操自己的话说就是“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也就是将自卑予以升华,然后得到超越。

曹操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从他一踏上仕途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年刚满20岁的曹操,由于祖父的余荫,“举孝廉为郎”,并很快就得到了“洛阳北部尉”这一头衔。尉是管理治安的一个小官儿,比县令还要低一级。但曹操并不在乎官位的高低,重要的是他需要一个表现自己以引起人们注意的机会。所以,他刚一上任,便急忙赶造五色棒十多根,悬挂在他的办公点“尉廨”的大门左右。如果有犯禁者,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豪强宠臣,“皆棒杀之”。

当时有一个小黄门,名字叫蹇硕,是汉灵帝最宠爱的宦官,后来曾官至西园上军校尉,成为灵帝实际上的托孤之臣,可见十分了得。正是这个蹇硕的叔父,犯禁夜行,撞到了曹操手中,当即被曹操喝令以五色棒打杀之。于是“京城敛迹,莫敢犯者”。曹操也由此而声誉雀起,由洛阳北部尉迁升为顿丘令。世人终于开始注意到曹操的存在,这使曹操在心理上得到了一次安慰和满足。

「说三国」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结,是他终生奋斗的原始动力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而被升迁为济南相。

济南是一个王国,按东汉制度,王能臣名而不能治民,治民则有国相承担。所以,曹操就是实际上的济南王国的太守,实现了他少年时“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的愿望。他决心牢牢地把握这个机会,干一番引人注目的大事业。

济南王国当时有十多个县,长吏大多是一些附附贵戚,倚仗权势,贪饕害民之徒。曹操走马上任,一口气连罢了八个县的主要官吏。一些平日里无法无天的奸猾之徒,见状震怖大骇,纷纷抱头遁逃,于是“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说三国」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结,是他终生奋斗的原始动力

此时东汉王朝越来越腐败黑暗,曹操认为自己的举措有点不合时宜,得不到社会的肯定,遂出现了灰心的情绪,所以,当朝廷委任他为东郡太守的时候,他便称病回故乡去了。他认为自己的年龄尚小,再过20年,也只不过与现在的一些同僚的年龄相仿,所以待政治清明之后,再出来大干一番事业也不迟。于是便在故乡谯县城东50里筑了一栋别墅,想在那里秋夏读书,冬春射猎,过几十年清心淡泊,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一旦真的脱离政治舞台,曹操又蓦然发现,自己并不适应这种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不停地在那里翻滚、躁动,逼迫他走进社会去争取优越感。

恰好此时汉灵帝正在筹组西园八校尉,这是黄巾起义后,朝廷为了巩固政权而组建的一支皇家嫡系军队。曹操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好机会,遂从故乡的别墅里跑了出来,捞了个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此刻,曹操的欲望更大了,“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他希望能够在自己死后,人们可以在他的墓碑上题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满足了他的最大愿望。他不仅要使当时的人们关注他的存在,而且还要让后人知道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曹操轰轰烈烈的存在过。这种强烈的英雄欲望是由内心中深刻的自卑压迫出来的,他是想以自己的辉煌业绩,来赢得社会的顶礼膜拜,进而使人们淡化、忘却他那卑贱难堪的出身。

「说三国」曹操的宦官家世和他的自卑情结,是他终生奋斗的原始动力

自曹操走出别墅担任典军校尉之后,他便始终活跃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擒吕布,败袁绍,克荆州,征乌桓,“挟天子以令诸侯”,雄踞北方而为三国之首。他终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名垂千古的英雄,然而在这个英雄胸膛内跳动着,却是一颗相当自卑的心,这是他一辈子奋斗的原始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