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病逝,突破攝星計劃前景堪憂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因病去世

霍金病逝,突破攝星計劃前景堪憂

英國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兼預言家斯蒂芬·霍金因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一種漸進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併發症於當地時間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

霍金做出很多重要貢獻,最主要的是他與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

作為預言家,霍金曾多次警告過我們,人類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在200 到500 年間,在太空找到一處新的家園。

霍金在2011年接受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共享網站BigThink訪談時,稱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類如果想一直延續下去,就必須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遲早會滅亡。至於這個時間期限,霍金預言,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此消息一出,引起坊間熱議。

為了人類的命運,霍金和俄羅斯大亨,傳奇投資人, DST Global投資公司的CEO尤里•米爾納共同推出了“突破攝星”計劃,將向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發送一個探測器,探索該星系的宜居行星。

2017年的騰訊WE大會上,

霍金病逝,突破攝星計劃前景堪憂

霍金通過遠程視頻向所有與會者詳細介紹了他的突破攝星計劃。並呼籲全社會的支持。

“突破攝星”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這是一項概念驗證的使命,其中涉及三個概念:迷你太空飛行器、 光動力推進和鎖相激光器。“星芯片”是尺寸被縮小到僅幾釐米、但功能完備的太空探測器,它將附著於“光帆”上。“光帆”由超材料製成,重量僅有幾克。

霍金病逝,突破攝星計劃前景堪憂

我們設想,一千個由“星芯片”和“光帆”組成的納米飛行器將被送入軌道。 在地面上,激光器陣列將共同形成一道超強光束,光束穿過大氣,以數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這項創新背後的想法,是以光束來驅動納米飛行器的前進。這樣產生的速度雖然不及光速,但也能達到其五分之一,約合每小時1億英里。這樣的系統可以在一小時內抵達火星,幾天內到達冥王星,一週內就可以追上並超過旅行者號探測器,並在僅二十年後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重要的是,“星芯片”的軌跡可能包括“比鄰星b”,這顆位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宜居帶的行星,與地球的大小類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攝星”與歐洲南方天文臺攜手合作,進一步探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宜居行星。——霍金

霍金離世,突破攝星計劃將失去最主要的推動者,尤里•米爾納顯然缺乏霍金的號召力。突破攝星計劃太過龐大,不僅僅需要資金,而且還需要諸多科學領域的配合。整個計劃前景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