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說漢高祖-02-榜樣的力量

小劉三孩童時代,正是秦國四處征戰統一天下的前夜。公元前260年,也就是劉三出生前四年,秦國和趙國爆發了長平之戰。這是一場決定天下未來走向的大戰,秦趙都傾舉國之力進行對賭國運。可惜趙國錯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大敗輸虧。一夜之間,秦國將趙國四十萬降卒坑殺殆盡,摧毀了趙國最後的生力軍。若不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從魏國竊符救趙,搬魏兵抵抗住秦軍,恐怕趙國已經被秦國消滅了,根本不用等到三十年後秦始皇再出手。

公元前247年,小劉三已經9歲了。這一年秦國舉重兵圍攻魏國,魏王昏庸,加上秦軍勢大,諸侯都不敢救援魏國。危急時刻,信陵君從趙國返回魏國,振臂一呼,諸侯紛紛派兵相助魏國。在信陵君的指揮下,諸侯聯軍大敗秦軍,挽救了魏國。可惜功高震主飽受魏王猜忌,四年之後,小劉三13歲的時候,信陵君抑鬱而亡。信陵君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禮賢下士、急人之困,兩敗強秦,立下不世之功。

小小的劉三,從小到大,總會聽到大人訴說信陵君俠義仁德的故事,榜樣的力量就像一顆種子,悄悄種在了小劉三的心裡。聽到信陵君延攬門客,養士三千人,小劉三也想快快長大,夢想有一天也能去投靠信陵君,做個亂世中戡亂的偉丈夫。

終於,小劉三長大了。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去大梁(現在河南開封)投奔信陵君。可惜信陵君已經去世多年了。後來聽說外黃(現在河南商丘一帶)縣令張耳,曾經是信陵君的門客,為人非常賢明,也在招攬四方英雄,於是他就去投奔了張耳,做了門客。在這裡,他聽到更多關於信陵君的故事,關於他的豁達大度,關於他的愛財如命,關於他的揮金如土,都深深印到劉三的腦子裡。如果說之前在家鄉時,自己腦海中的信陵君,還只是一個模糊的神一樣的存在,這次外黃之行,已經讓自己的偶像,變得有血有肉真實可感。偶像也是人,活生生的人。他能做到的,我就算做不到,也要向榜樣學習,向榜樣看齊!

可惜好景不長,秦始皇開始了滅亡六國的步伐,統一天下的大幕緩緩拉開了。魏國人心惶惶,張耳隱姓埋名逃離他鄉,劉三隻能無奈的結束了這次出遊,回到家鄉。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萬卷書劉三是沒讀過,不過千里路已經差不多了。這次出遊,劉三感受到了榜樣信陵君的遺風,看到了張耳為人處世的賢德,也認識了形形色色的門客,其中不乏有一技之長的人。他也在眾人的議論當中,知道了魏王是如何昏庸,嫉賢妒能,任用奸邪,不顧江山危亡。他再也不是沛縣的一個小小農民,只想著像父親劉老漢一樣,努力耕地,攢錢買地娶媳婦。他的心中,隱隱約約有了一個更大的世界。只是,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初出茅廬的劉三,還不能夠參透。

不必著急,屬於你的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


回到家鄉,等待他的是農民的生活。是農民,就要種地。幸運的是,劉家雖然不富裕,但是還有一些自己的薄田,而不必像同時代的陳勝一樣,僱傭給地主當佃戶。可是,這次回來,劉三的心裡像是藏著一顆火苗兒,他再也不能過這種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單調乏味的生活。父親劉老漢不懂小兒子的理想,更何況劉三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麼。看到劉三整天不好好下地幹活,整個一個遊手好閒浪蕩哥兒的形象,劉老漢既不能理解,也不能贊同。還好,自己的二兒子劉仲,還是一個踏實肯幹的好青年啊。跟他二哥比比,劉三簡直就是村裡的反面典型。

有一次,劉三犯了點小事兒,不敢在家裡住。於是就帶著一群朋友,經常去寡嫂家蹭飯吃。蹭一頓兩頓就算了吧,還老去。自己吃就算了吧,還帶著一群哥們兒一起。沒去幾次大嫂就心疼了,畢竟人家丈夫早亡還拉扯孩子,估計劉三也沒給夠飯錢。於是劉三他們再去的時候,大嫂就撒謊說,我做的飯不夠吃,已經吃光了,你們以後別來了。劉三一看,鍋裡還有飯呢,這才知道是大嫂摳門,從此就不跟大嫂一家不親近了。後來劉邦大封群臣,就沒有分封大哥家的孩子。劉太公勸的時候,劉邦還記得這個事兒,說因為大嫂太摳門了。最終看太公的面子,才給大侄子封侯。如果不是太公強勸,劉大嫂這頓飯,絕對是世界上最貴的一頓飯了,都頂上一個侯爵了。要知道,後世的飛將軍李廣一生戎馬屢立戰功,都沒能封侯。

不管別人怎麼看待自己,也不管自己有錢沒錢,劉三還是嚮往在外黃那種呼朋引伴、飲酒作樂、高談闊論的日子,大家一起指點江山,多麼意氣風發,多麼任性灑脫!可惜啊,小地方的人沒見過世面,他們都不懂啊。劉三雖然沒多少錢,但是請客吃飯從來都很豪爽,慢慢地結識了不少人。這麼說吧,雖然沒什麼錢,但是就交朋友來說,劉三這個人,夠朋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