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倭寇嚴重,朱元璋為何不出兵日本以絕後患?只因一個致命弱點

明朝倭寇嚴重,朱元璋為何不出兵日本以絕後患?只因一個致命弱點

本文作者揮墨歷史,歡迎閱讀文章後點贊、關注和留言。

1368年,農民出身的朱元璋順利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廢除丞相,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著新興的明朝。在統治著明朝的同時,最讓朱元璋忌憚的,還有兩大勢力。

雖然元順帝殘餘勢力被迫逃亡塞北,但他們卻頻繁侵擾明朝邊境,試圖顛覆明朝安穩的局勢。為解決這一問題,朱元璋冊封九位王爺,戍守邊疆。

明朝倭寇嚴重,朱元璋為何不出兵日本以絕後患?只因一個致命弱點

與此同時,來自日本的倭寇以上貢和通商為緣由,北抵遼陽,南到廣東及東南沿海,不斷對沿海的民生和經濟造成破壞。被逼無奈下,朱元璋設置清剿防衛倭寇的機構,可倭寇依舊屢禁不絕,使得明朝軍隊疲於奔命。

縱觀當時,明朝國力遠勝日本,要想吞併日本並非難事,更何況那時的日本正處於分裂時期,明朝為什麼不選擇出兵吞併日本呢?

明朝倭寇嚴重,朱元璋為何不出兵日本以絕後患?只因一個致命弱點

其實對於屢屢來犯的倭寇,明朝也是想盡辦法,其中,群臣建議的上上之選就是舉全國之力,出兵日本以絕倭寇。按照常理來說,這個方法簡直完美,如果當時朱元璋真的批准了,恐怕日本國早就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翻不起大浪了。

可實際上,朱元璋對此考慮很久,最終還是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有太多前車之鑑。無論是隋唐時期,還是元朝時期,都曾經對日本發動過戰爭,可最終都是勝少負多。

明朝倭寇嚴重,朱元璋為何不出兵日本以絕後患?只因一個致命弱點

另外朱元璋很清楚,明朝沒有海軍,要想讓軍隊漂洋過海去征服一個島國,代價未知,因此他並不看好這場戰役。再者說,即便是付出巨大代價征服了日本國,也無利可圖,因為在此時的明朝眼裡,日本國土貧瘠、百姓愚昧,不值得他這樣去做。

權衡再三後,朱元璋放棄了出兵日本的想法,不過為了遏制倭寇,他仍然採用了一些措施。如派遣使臣東渡日本建交,希望利用日本政府的力量來限制倭寇對明朝沿海的侵擾。同時朱元璋還將日本納入不徵之國。

明朝倭寇嚴重,朱元璋為何不出兵日本以絕後患?只因一個致命弱點

所謂不徵之國,就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的《皇明祖訓》中宣佈,將朝鮮、日本等十五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本以為這樣能夠有效限制倭寇,可沒想到此時的日本正處於南北分裂的階段,北方徵夷將軍源義滿所代表的勢力傾向與明朝通商,換取經濟利益,藉此解決財政困難,而南方的懷良親王勢力則支持倭寇,並借倭寇之事要挾明朝與日本北方勢力斷絕。

明朝倭寇嚴重,朱元璋為何不出兵日本以絕後患?只因一個致命弱點

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下,明朝交涉無果,於是選擇了最下乘的做法,閉關鎖國。

通過限制沿海居民出海貿易,將倭寇拒之於國門外,但明朝海岸線有兩萬多里,如果修築海防,所需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都不是此時的明朝所能接受的,所以實際的情況就是對日本恩威並施的同時,限制沿海居民出海貿易。

明朝倭寇嚴重,朱元璋為何不出兵日本以絕後患?只因一個致命弱點

但這樣的措施推行後,倭寇作亂的事情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由此可見這一措施的失敗性。可為求一個體面,明朝表面上借胡惟庸通日的口實來與日本斷絕關係,可背地裡卻繼續對日本施以恩惠,希望通過和平外交的手段來解決倭寇。

結果此舉仍然無用,直到日本南方勢力領袖懷良親王死後,北方勢力逐漸強盛,並結束分裂局面統一日本,並與明朝建立外交關係後,雙方之間的朝貢貿易才使得倭寇逐漸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