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探访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全流程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记者唐红梅 图/陈岩摄)疫情防控尚未结束,口罩依旧不可或缺。

  根据自治区口罩、医用防护服扩产转产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1日统计的数据,截至3月31日,新疆44家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日产口罩231.1万只,已累计生产口罩3498.7万只。

  4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的恒升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升医学),探访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的全流程。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探访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全流程

4月13日,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恒升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用口罩生产流水线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产品包装流程的工作。

  生产车间无尘环境

  一次性医用口罩属于第II类医疗器械,必须在十万级以上的净化车间生产。

  进入生产车间前,工作人员将记者带至专门区域,在这里佩戴帽子、口罩 、鞋套,更换防护服和进行手部消毒。

  “这样还不能直接进入车间。”口罩生产线厂长冯跃翔说,每个人都要分别经过专门的除尘房间。房门关闭后,房间里的气流会对人体360度“风淋”,将附着在身体和衣服表面的灰尘吹走。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探访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全流程

4月13日,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恒升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用口罩生产流水线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产品包装流程的工作。

  车间内,机器的“滋滋”声不绝于耳,“全副武装”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冯跃翔说,目前口罩生产线还处于试生产状态,可生产四个型号的产品, 包括医用口罩的无菌口罩和非无菌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的无菌口罩和非无菌口罩。

  熔喷布滤菌率95%以上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探访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全流程

4月13日,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恒升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用口罩生产流水线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口罩本体加工环节的生产。

  一次性医用口罩看似只有三层,但需要经过本体打片、耳带焊接、 口罩包装的生产过程,并不简单。

  整个医用口罩的生产流程要达到完全的无菌状态,车间每天生产前都要对机器每个部位消毒,这也是与普通民用口罩的最大区别。

  第一道工序是口罩本体打片。原材料的三卷布,分别是口罩的里外两层无纺布和中间的一层熔喷布。

  在机器的牵引下,三片布快速重叠在一起,口罩口鼻处形成褶皱,随后被压平、定型、超声波焊接、再定型等之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最关键的就是中间那层防细菌、防病毒的熔喷布。”车间技术工程师李勇说,熔喷布的滤菌率可达95%以上。

  李勇面前是电脑操控系统和几个小工具,他要随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并调试。

  正说着,一片成型的口罩被卡住,李勇用戴着胶皮手套的手迅速取出,再次核对电脑参数。

  “我们现在所有人和设备都处于磨合的状态。”李勇说,4月1日以来,几乎每天都会调整设备,有时某个零配件只需要调整0.1毫米,设备就会顺畅许多。

  就拿第二道工序耳带焊接来说,它需要适宜的力度,如果焊接不稳,佩戴过程中 ,耳带会断。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探访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全流程

4月13日,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恒升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用口罩生产流水线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口罩耳带焊接环节的生产。

  保证每个口罩质量

  在生产口罩的过程中,李勇对设备精心调校和测试后,能够实现高度自动化和高速生产,一天(8小时)可生产4.8万个口罩。

  “我们会保证每一个口罩的质量。”李勇说,最终的口罩成品由罩体、鼻夹和口罩带三部分组成,他们会严格检查口罩的完整性和合格率。

  同时,成品还要经过再次灭菌,合格后才能上市。

  恒升医学行政副总王卉说,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杭州和北京都有研发基地,原本的产品主要是以血糖检测系统、动态血糖仪、胰岛素泵等部分医学设备及生物制剂为主。疫情期间,利用现有的场地和资质,从上个月底开始引入口罩生产线。

  王卉说,该公司与全国3000多家医院有合作,口罩有固定的销路,下一步还将向海外市场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