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全流程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文/記者唐紅梅 圖/陳巖攝)疫情防控尚未結束,口罩依舊不可或缺。

  根據自治區口罩、醫用防護服擴產轉產領導小組辦公室4月1日統計的數據,截至3月31日,新疆44家防護用品生產企業日產口罩231.1萬隻,已累計生產口罩3498.7萬隻。

  4月13日,記者走進位於經開區(頭屯河區)的恆升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升醫學),探訪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的全流程。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全流程

4月13日,在經開區(頭屯河區)恆升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用口罩生產流水線上,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產品包裝流程的工作。

  生產車間無塵環境

  一次性醫用口罩屬於第II類醫療器械,必須在十萬級以上的淨化車間生產。

  進入生產車間前,工作人員將記者帶至專門區域,在這裡佩戴帽子、口罩 、鞋套,更換防護服和進行手部消毒。

  “這樣還不能直接進入車間。”口罩生產線廠長馮躍翔說,每個人都要分別經過專門的除塵房間。房門關閉後,房間裡的氣流會對人體360度“風淋”,將附著在身體和衣服表面的灰塵吹走。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全流程

4月13日,在經開區(頭屯河區)恆升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用口罩生產流水線上,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產品包裝流程的工作。

  車間內,機器的“滋滋”聲不絕於耳,“全副武裝”的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忙碌著。  馮躍翔說,目前口罩生產線還處於試生產狀態,可生產四個型號的產品, 包括醫用口罩的無菌口罩和非無菌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的無菌口罩和非無菌口罩。

  熔噴布濾菌率95%以上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全流程

4月13日,在經開區(頭屯河區)恆升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用口罩生產流水線上,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口罩本體加工環節的生產。

  一次性醫用口罩看似只有三層,但需要經過本體打片、耳帶焊接、 口罩包裝的生產過程,並不簡單。

  整個醫用口罩的生產流程要達到完全的無菌狀態,車間每天生產前都要對機器每個部位消毒,這也是與普通民用口罩的最大區別。

  第一道工序是口罩本體打片。原材料的三卷布,分別是口罩的裡外兩層無紡布和中間的一層熔噴布。

  在機器的牽引下,三片布快速重疊在一起,口罩口鼻處形成褶皺,隨後被壓平、定型、超聲波焊接、再定型等之後,進入下一道工序。

  “最關鍵的就是中間那層防細菌、防病毒的熔噴布。”車間技術工程師李勇說,熔噴布的濾菌率可達95%以上。

  李勇面前是電腦操控系統和幾個小工具,他要隨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況,並調試。

  正說著,一片成型的口罩被卡住,李勇用戴著膠皮手套的手迅速取出,再次核對電腦參數。

  “我們現在所有人和設備都處於磨合的狀態。”李勇說,4月1日以來,幾乎每天都會調整設備,有時某個零配件只需要調整0.1毫米,設備就會順暢許多。

  就拿第二道工序耳帶焊接來說,它需要適宜的力度,如果焊接不穩,佩戴過程中 ,耳帶會斷。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全流程

4月13日,在經開區(頭屯河區)恆升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用口罩生產流水線上,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口罩耳帶焊接環節的生產。

  保證每個口罩質量

  在生產口罩的過程中,李勇對設備精心調校和測試後,能夠實現高度自動化和高速生產,一天(8小時)可生產4.8萬個口罩。

  “我們會保證每一個口罩的質量。”李勇說,最終的口罩成品由罩體、鼻夾和口罩帶三部分組成,他們會嚴格檢查口罩的完整性和合格率。

  同時,成品還要經過再次滅菌,合格後才能上市。

  恆升醫學行政副總王卉說,該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杭州和北京都有研發基地,原本的產品主要是以血糖檢測系統、動態血糖儀、胰島素泵等部分醫學設備及生物製劑為主。疫情期間,利用現有的場地和資質,從上個月底開始引入口罩生產線。

  王卉說,該公司與全國3000多家醫院有合作,口罩有固定的銷路,下一步還將向海外市場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