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未成年人都遭遇过这些……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龙迪在《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儿童性侵犯行动指南》中,谈到什么是儿童性侵犯,家长和老师应承担怎样的责任、采取怎样的行为。


30%未成年人都遭遇过这些……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如何应对儿童性侵。在本书的后记中,龙迪写道:“全球40多年的研究表明,性侵犯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并不完全取决于性侵犯事件本身,还取决于周围人的态度和做法。如果孩子能够及时从家庭、学校、社区中得到足够来自成年人的人际支持,不仅可以避免伤害再度发生,还有利于消除性侵犯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龙迪在《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儿童性侵犯行动指南》中,谈到什么是儿童性侵犯,家长和老师应承担怎样的责任、采取怎样的行为。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如何应对儿童性侵。


在本书的后记中,龙迪写道:“全球40多年的研究表明,性侵犯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并不完全取决于性侵犯事件本身,还取决于周围人的态度和做法。如果孩子能够及时从家庭、学校、社区中得到足够来自成年人的人际支持,不仅可以避免伤害再度发生,还有利于消除性侵犯造成的负面影响。

30%未成年人都遭遇过这些……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用手,也可能用嘴、舌、生殖器官等身体部位,甚至是异物。身体接触性侵犯行为是严重的性侵犯行为,极有可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法律严惩!


非身体接触性侵犯


非身体接触性侵犯行为是指在儿童面前暴露生殖器,或者迫使儿童暴露隐私部位;观看儿童的隐私部位;让儿童观看别人的隐私部位;对儿童说的话过分关注、取笑或侮辱隐私部位,用猥琐的语言进行性挑逗;要儿童脱光衣服让别人观看或拍照/录影;让儿童观看别人脱光衣服的样子或图片/影像、电影、网站;隔着衣服 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偷看儿童洗澡、换衣服、上厕所等。这些行为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到儿童的身体,因为也会对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和心理伤害,同样属于对儿 童的性侵犯行为。

互联网性侵犯行为

互联网性侵犯行为是指利用微信、短信、QQ或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利用虚拟年龄、性别、身份等信息,获得儿童的信任,然后给儿童传色情图片或影像,或者要求儿童在互联网视频镜头前脱光衣服做不雅动作;利用儿童制作色情图片/ 影像,保留或在互联网上传播;甚至用传播色情图片/影像来威胁并要求儿童线下见面,做出身体接触性侵犯行为或其他性剥削行为。

下列行为也属于性侵犯儿童的行为,包括以儿童为主体制作色情物品或者图像资料等,引诱、强迫儿童卖淫或者提供其他与性有关的服务等。

性探索不是性侵犯。同龄儿童之间会因为好奇而进行性探索,这种探索通常以一起自愿游戏的方式进行,不属于性侵犯。例如,儿童在两岁的时候就能够通过相互抚摸、拥抱和亲吻表达对彼此的喜爱,但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这种行为与性欲无关,并且卷入性游戏是儿童坦然、自愿的,不属于儿童性侵犯。

不过,如果有同龄人用威胁、武力、欺骗等方式,强迫你与他/她进行性探索,并且他/她的年龄比你大,他/她的行为也可能是性侵犯。另外,即使他/她的年龄比你小一些,但是,如果他/她的身心发育比你成熟,或者身材比你高大,或者态度强势,强迫你与他/她进行性探索,也可能是性侵犯。


30%未成年人都遭遇过这些……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对儿童实施性侵犯的人

只有少数是陌生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性侵犯者是长得丑、穿得脏、不讨人喜欢的陌生男人。其实并不是这样。“坏人”这两个字,并不会写在坏人的脸上。坏人有时候看起来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他们也有可能长得好看,很有教养,甚至还会对你很好,比如给你礼物、送你糖果等。

性侵犯者通常有正常的生活,有正当的职业,礼貌待人,甚至看起来是个“大好人”。因此,我们不能单从外貌、学历、性别、年龄上猜出谁是性侵犯者,只能根据他们做出的行为来判断。

全世界研究显示,对儿童实施性侵犯的人,只有少数是陌生人,绝大多数是儿童认识、熟悉、信任、倾心或喜欢的人,甚至就是儿童的家人、亲属,或者恋爱对象。这些人可能是成年人,也可能是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者是年龄虽小、但权势较大的儿童;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可能是异性,也可能是同性;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

30%未成年人都遭遇过这些……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