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年間一奇葩 堂堂舉人居然去做流氓 最後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我們知道,在清朝,要取得一個舉人的功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清人吳敬梓的大作《儒林外史》裡,就有一個經典的范進中舉的橋段,從這個橋段中,就可得知,中一個舉人是何等的艱難了。

但在咸豐年間,卻出了這樣一個奇葩,此人中了舉人,卻放著一個好好的舉人不做,偏偏要帶著一幫惡丐橫行鄉里,四處為非作歹,做上了流氓頭子。這個不做舉人做流氓的奇葩,就是朱福保。

咸豐年間一奇葩 堂堂舉人居然去做流氓 最後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朱福保是江蘇吳縣人,他雖然有著舉人功名,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職業的流氓,專靠訛人求生活。就像俗話說的那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朱福保既然能中舉人,肚子裡當然有墨水,所以耍起流氓來,比起一般的那些只會用武力施暴的地痞惡棍,就要高明多了。

一次,一家麵館新開業,生意非常火爆。這家麵館賣的面分為兩種,一種是大面,也就是加了臊子的面,另一種是光面,也就是沒有加臊子的小面。店裡有個規矩,就是吃大面的人可以到樓上去吃,而吃光面的人,則只能在樓下吃。

看來,這個麵館老闆也是個頗有商業頭腦的人,在那個時代裡就有了大眾消費和VIP消費的觀念了。

這天,朱福保來到麵館,直接上了樓,然後就頻頻地招呼夥計給自己來碗光面。這麵館夥計不認識朱福保這個大流氓啊,於是就老老實實地對朱福保說,客官,我們這裡有個規矩,吃光面的人,得到樓下去吃。

咸豐年間一奇葩 堂堂舉人居然去做流氓 最後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朱福保聽了這話,也不生氣,只是慢條斯理地問夥計說,那以你這麼說來,如果我吃一碗中面的話,就只有到樓梯上去吃囉。這裡,朱福保口中所說的中面,指的是隻加一半臊子的面。

麵館夥計聽朱福保這麼一說,就把他當作了一個胡攪蠻纏的窮光蛋,也就懶得搭理他了。朱福保也不作聲,就這麼走了。

第二天一早,朱福保就召來了一幫乞丐,他給這些乞丐每個人幾十文錢,讓他們兩個人為一組,分批次的到麵館去吃麵。

這些乞丐到了麵館,人人都點了一碗中面,然後就坐在樓梯上,端著碗吃起面來。沒過多久,麵館的樓梯上,就堆滿了吃麵的乞丐了。

咸豐年間一奇葩 堂堂舉人居然去做流氓 最後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而且,更讓麵館老闆頭疼的是,這些乞丐是走了兩個,就又來兩個,一直到中午時分,麵館的樓梯上,依然是扎堆的乞丐。前來吃麵的客人進店一看,這樓梯上滿是乞丐,哪裡還敢來吃麵,一個個的往麵館裡望了一眼後,就轉身走掉了。

這時候,麵館老闆終於明白了過來,這是有人乘心和自己過不去呀。然後一打聽,才知道得罪了朱福保,於是趕緊找到朱福保,拿出好些銀子來向其賠罪。朱福保這才讓那些乞丐離開了麵館。

還有一次,朱福保路過一間古董店,看見裡面有個古瓷瓶。這瓷瓶色澤極佳,朱福保就想把它買下來。他問老闆說,這個瓶子要多少錢啊。老闆就回答說,這個瓶子少了十個銀元不賣。

朱福保一聽,就說,以我看來,這個瓶子也就值一個銀元。老闆一聽,對朱福保嗤之以鼻,說道:一個銀元?一個銀元只能買瓶子的兩個耳朵。原來,這個古瓷瓶上,有兩個耳朵的造型。

咸豐年間一奇葩 堂堂舉人居然去做流氓 最後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朱福保聽了後,默不作聲地走了。

第二天,朱福保又來到古董店裡,他從口袋裡摸了一個銀元出來,放在櫃檯上,然後,二話不說,就從地上撿了塊磚頭,直接就把瓷瓶的兩個耳朵給敲了下來,然後把這兩個瓷瓶耳朵揣進懷裡就走了。

古董店老闆沒想到朱福保給他來了這麼一出,但是礙於朱福保的惡名,也不敢去找他追究,只好自己忍氣吞聲地在家慪了好幾天的氣。

朱福保到處訛人,終於被人告發,結果被革掉了功名,關進了大牢。但在咸豐年間,遇到大赦,朱福保出了獄。

出獄後的朱福保更加的橫行無忌。後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朱福保又搭上了太平天國這條線,從此越發的不可一世了。

咸豐年間一奇葩 堂堂舉人居然去做流氓 最後結局讓人拍手稱快

直到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朱福保見勢不對,這才逃到洞庭東山去躲了起來。當地人早就聽聞過“朱舉人”的大名,在得知朱福保到來的消息後,人們驚恐不已,紛紛議論道:這朱舉人來了咱們這裡,咱們可沒有好日子過了。

一番商議之後,眾人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鄉人們拿著鋤頭棍棒,來到朱福保的住處,還沒等朱福保反應過來,眾人衝上前去,對著他就是一陣亂棒。

橫行了大半輩子的大流氓朱福保就這樣死在了鄉人們的亂棒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