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下)

在幕府時期互看不順眼的兩個強藩長州藩和薩摩藩,因為在倒幕這個議題上有了共識,於是合作推翻了德川幕府,日本自此開啟了明治維新。長州藩的部隊演變成了陸軍,而薩摩藩變成了海軍。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奮發圖強,學習追趕西方列強,國力不斷增強。最終在1894年爆發的甲午戰爭戰勝了腐朽的清朝。海戰方面,清朝北洋水師被日本海軍重創,沒有沉沒的軍艦全體投降。陸戰方面,日軍一天之內攻克平壤,清軍倉惶撤退。在撤退途中又被日軍伏擊,傷亡慘重。最終陸軍在10天之內就把清軍從朝鮮趕回中國境內。由於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實力羸弱,日本海陸兩隻馬鹿來不及內鬥,清朝就已經投降了。但是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陸海兩軍不對付的問題就逐漸浮現了,對於攻打旅順要塞的戰略,雙方一直爭執不下,海軍本想自己攬功,不願意陸軍參戰。但是隻憑海軍一家無法攻下旅順,最終只好改變戰略,變成由海軍主導消滅俄國旅順艦隊,陸軍只要包圍旅順並提供必要的支援即可。但最後發現還是拿不下旅順,只好請求陸軍地面部隊攻打旅順。最終由乃木希典率領的陸軍以傷亡15000人的慘痛代價才攻下旅順要塞。損失如此慘重的根本原因在於海軍最初種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貽誤了戰機,最後由陸軍出來收拾爛攤子的時候,攻堅難度已大大增加。

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下)

中午甲午戰爭

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雖然是戰勝國,但因主戰場都在歐洲,所以在整個戰爭期間存在感並不高。不過日本海軍趁德國在歐洲焦頭爛額之際,奪取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小島,海軍也用這個理由大幅擴充軍備,不但在國內一時間聲勢壓過陸軍,戰後連國際能見度都提高了。日本作為後起之秀,得到了各大國的承認。打完一次世界大戰到二戰爆發前這段時間,世界相對和平,日本海軍也積極的與世界交流,許多海軍高層軍官紛紛留學歐洲或是駐派國外,例如日俄戰爭的英雄東鄉平八郎就曾留學於英國;二戰海軍扛把子山本五十六是哈佛高材生,而且是海軍駐美武官;米內光正曾任駐俄武官;井上成美則出任過瑞士、德國、法國海軍武官,會講流利的德語及英語。東鄉平八郎過世時,英美等世界強權都曾派艦隊來致敬。日本海軍也參與了日內瓦海軍會議、倫敦海軍會議等世界各種會議。而此時,日本陸軍的關東軍正在中國東北挑起戰事。日本陸軍雖然師從德國,但其軍官留學國外的很少,造就了其領導視野小、所學淺的特點。之後日本陸軍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惡行、暴行都多多少少受此影響。

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下)

山本五十六

二戰前夕,陸海兩軍除了在爭奪預算資源上吵翻天,還曾因為戰略問題發生爭執。陸軍主張北進政策,先進入中國東北再向蘇聯西伯利亞進攻,在外交方面則希望與德國結盟。海軍則支持南進,向南進攻南洋群島,與英美有限的開戰,而且反對與德國結盟,認為會被捲進歐洲戰場。就在雙方爭執不下之際,陸軍在外蒙古邊境與蘇聯交戰,結果被揍成豬頭,北進政策也就被否定了,轉而改為南進政策,基於此後來才有了海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下)

珍珠港事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海軍下水了一艘史上最大的戰艦,也就是排水量64000噸的大和號戰列艦,該艦的建造把本來就稀少的鋼鐵資源都用光了,從而導致陸軍的坦克都成了薄皮嫩雞。而大和號建成後卻整天無所事事,被陸軍嘲笑為大和旅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勢如破竹,佔領了整個南太平洋。陸軍在打下荷屬東印度後,獲取了大量的錫、鋁土和橡膠等戰略物資。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石油。日本陸軍用不到這麼多石油,並沒有好心的把石油送給海軍,於是便用陸軍自己的軍艦把這些資源都運回日本。然而在陸軍軍艦回本土的海域中卻佈滿了美帝的潛艇,於是要求海軍護航,用石油當作報酬。要知道陸軍登陸爪哇島還是靠的海軍的軍艦,現在打贏了戰爭,資源不分給海軍,還要海軍幫忙把資源送回國內。可想而知海軍有多生氣,但是不幫就沒有石油可用,沒有辦法的海軍只能一邊幹活一邊罵娘。

陸海軍都有各自的利益團體,像是日本海軍喜歡三菱造船與愛知航空工廠;而日本陸軍則與川崎航空、三井造船往來密切,這種官商勾結進一步使得兩軍矛盾更加擴大。因為企業間互不交流,都把科技當成自家的商業機密,大家閉門造車,使得日軍的武器慢慢被美國拉開差距。像是飛機方面,兩邊都有自己所屬的航空隊,且飛機型號眾多,但海陸兩軍的飛機零件基本上完全不能互換著用。陸軍為了做出更好的飛機,從盟友德國那邊引進了賓士DB601飛機發動機,最後由川崎航空負責研發出了三式戰鬥機飛燕。日本海軍也覺得這款發動機不錯,但是又拉不下臉來跟陸軍要,於是也從德國引進,最後做出了彗星轟炸機和晴嵐攻擊機。一個引擎,德國賺了兩份錢,希特勒知道這件事之後還很納悶的說了一句:“日本海軍和陸軍是敵人嗎?”

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下)

彗星俯衝轟炸機

剛才我們說到日本陸軍將石油用在自己的軍艦上,大家沒有看錯,日本陸軍確實有自己的艦隊,名字叫做陸軍船舶兵,該部隊人數最多時達到了18萬人。旗下有各式運輸船、裝甲艦、驅逐艦、潛艇甚至是航空母艦。其中運輸潛艇還計劃生產400艘以上,因為陸軍根本不相信海軍會幫忙運輸。陸軍航運總部在宇品,海軍大本營在橫須賀。雙方之間從未交換過任何像是航線、到港時間等情報。所以經常會有美國潛艇在這個海域擊沉了一艘海軍艦船後,第二天又在同樣的地方擊沉了一艘日本艦船,不用思考,那一定是陸軍的船。海軍方面,既然陸軍能造航空母艦,那我海軍也一定能生產坦克,所以海軍就生產了特二式內火艇,一種兩棲戰車,性能甚至比陸軍的戰車要好很多。不過到了戰爭末期,陸海兩軍也終於想通了,他們靠著納粹德國提供的設計圖,海軍負責仿製飛機,陸軍負責仿製發動機,一起合作造出了秋水火箭戰鬥機,不過試飛一個月後,日本就投降了。小編認為,二戰期間日本海軍最大的敵人就是日本陸軍,不知大家對這個看法有什麼意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