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你好 Ai》:科技讓我們有更多可能

《你好 AI》是我十分喜歡的一部國產紀錄片,真的太有感覺了。講述了人工智能在社會中的應用,雖然現在離我們的生活還有一定距離,但是科技總是在解放我們的雙手,突破我們的大腦,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

這部紀錄片目前豆瓣暫無評分,在B站可以無廣告免費觀看。相信看完的朋友一定會喜歡上這一部國產紀錄片的,總有某一點能夠打動你,正如我一樣。(PS:這篇文章轉自我的微信公眾號,所以遇到相似的文章請告訴我,先不要著急投訴舉報,非常感謝!)

紀錄片《你好 Ai》:科技讓我們有更多可能

《你好 AI》豆瓣截圖

這部紀錄片我最喜歡的是這一集,激活歷史。歷史留下了輝煌的記憶,中國的長城,壁畫等等,都是光輝歷史的記憶。正如《銀翼殺手》中的經典場景雨中淚所講述的那樣,我曾見證過的輝煌,都將湮沒於時間的洪流中,就像淚水消逝在雨中。那些輝煌的奇蹟在它消散的那一刻,就像淚水融入雨中,藝術被時光侵蝕,就好像它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一般。

紀錄片《你好 Ai》:科技讓我們有更多可能

文物是不能永生也不能再生的

我也因此回想我童年的那些記憶,好多曾經屬於生活必需品的東西逐漸被新的事物替代。比如說xiapa(蝦扒,應該是這麼寫的吧,這是一種竹子編制的捕魚工具)、bantong(半桶,或許是這麼寫的,這是我們前幾年收稻穀的時候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現在被收割機替代)、連蓋、犁頭和磨耙等,逐漸被現代化工具替代,在漸漸從我的生活裡消失,從我的記憶中消散,有的東西我甚至在百度中都難以找不到一張我記憶中的圖片,它們曾經給過我們很多歡樂,給我們帶來很多記憶,然而如今每家每戶都沒了它們的蹤影。我在百度中尋找過我記憶中的xiapa,但是並沒有搜到記憶裡的東西,雖然網絡中也有類似的工具,但是沒有它漂亮,沒有它精細。

紀錄片《你好 Ai》:科技讓我們有更多可能

文物禁不起風沙和生物的侵蝕

除了一些工具在逐漸被淘汰,伴隨這些工具的一些文化也在逐漸丟失。在我的家鄉曾經流行的滑竿,其實在我小的時候就已經很少見到了,但是之前我奶奶很喜歡給我講這些東西。因為滑竿是講求合作的項目,後面的人很難看清前路情況,多數情況下要前面的人給後面的人提示,但是直接告訴後面的人路況顯然缺乏互動和樂趣,所以形成了一種對唱的文化。一是讓大家的節拍統一,就像走方隊的時候一樣要有統一的口號來統一步調;二是大家你來我往的對話,並大聲吼出來能夠提升士氣,不會顯得那麼疲乏;第三就是最主要的用處能夠起到提示的作用。我奶奶曾經就跟我說,前面的人說:天上燕子飛,後面的人就知道路面情況了,他們會回應:地上牛糞一大堆。前面的人就會清楚後面的人知道情況了,所以他們會帶頭避開地上的牛糞。但是多數情況下是沒有意外情況的,他們就見啥說啥,不能讓精神勁降下來,所以旁人看著他們都不免來了精神。可是這股文化正慢慢的從我的生活中消退。在我的記憶中,現在好像只有抬棺材的時候才會請抬滑竿的人,估計過不了多久滑竿連同其文化都會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的下一代都不會知道它們的身影存在過。

紀錄片《你好 Ai》:科技讓我們有更多可能

很多語言在消失

我多麼希望也能夠有一批人能夠像那位記錄滿語的青年一樣,把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記錄下來,雖然它們失去了曾經的作用,但是作為一種文化,是值得被記錄被珍藏的,就像我們的童年,儘管已經回不去了,但是看見一張童年時的相片,連同那時的記憶就湧現出來了,這張相片帶來的回憶便是它的意義。

其實有一點我特別後悔,我為什麼沒有將奶奶的聲音錄製下來。沒有和她多留下一些影像,現在留下的只有幾張手機拍攝的照片和相冊裡面幾張小時的相片。以後連奶奶的聲音都聽不見了,她的音容笑貌都不能切身感受了。所以,我喜歡各位朋友能夠多與自己的親人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留下一些能夠看得見聽得著的記憶。

紀錄片《你好 Ai》:科技讓我們有更多可能

記憶無法被取代

不好意思,本來是想推薦這部紀錄片的,轉而介紹自己家鄉的文化去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聯想,我對這部紀錄片有了不一樣的喜歡,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部紀錄片,科技不僅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也能讓我們更好的保存記憶,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科技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可能。

Hello world! 你好 AI!Hello new wor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