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武氏血脈有過一段忘年戀,被武則天女兒放逐,後寫下千古名篇

如果詩人沒有經歷過磨難,那他的作品是經不起細讀的。尼采說:"一切文學,我獨愛以血書者。"這句話對文學的悲劇性有了一個哲學上的解讀。

悲劇的戲劇張力是人類所發現的一大寶藏,中國古典小說,全是悲劇。中國古典戲劇,結局亦無一例外全是悲劇結尾。而生活在從前的人,活生生的詩人,他們無不是經歷大起大落,然後以血書詩歌,終傳揚後世。

一千多年前,大唐的一位詩人也是如此。直到如今,史學上對他的出生年月都沒有確切的答案,只有大約生於公元多少多少年。但是他的作品,被後人稱為"詩中的詩,頂峰的頂峰"。那首驚豔了歷史的詩作名為《春江花月夜》,那位詩人叫張若虛。而埋藏在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則是一個徹底的悲劇。

他與武氏血脈有過一段忘年戀,被武則天女兒放逐,後寫下千古名篇


在張若虛四十餘歲那年,他因為才能,在當時"帝國的女兒"的府中做一個家庭教師,我們姑且這麼稱呼他的工作,那位帝國的女兒叫太平公主,是當時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女兒,也是最受寵的一個孩子。

張若虛就在她府上做事,教導她的兩個女兒。而當時的太平公主則嫁給了武家的一位"老實人"。老實人叫武攸暨,而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長女武氏,次女永和縣主武氏,長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兩個女兒,大的叫武豔,小的叫武麗。(這裡兩個女兒名字有爭議,文章選取的是野史版本)

他與武氏血脈有過一段忘年戀,被武則天女兒放逐,後寫下千古名篇


武攸暨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之前16歲的太平公主嫁給了高宗的嫡親外甥薛紹。但是當武則天準備奪權時,為了保護太平公主,選擇了讓太平公主與薛紹離婚,然後嫁給武家人,這樣便可保全女兒,免得清算李唐門人的時候波及到她。

之所以叫武攸暨老實人,是因為此人十分敦厚,對太平公主完全管不住。加之武則天的榮寵,太平公主在武家真的是隻手遮天。當武則天稱帝,成為大周皇帝后,她就已經有了事實上皇帝的所有權利,包括性的選擇。武則天一生中有過數十個男寵,而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是一個6,70歲的老人了。這還不算,她的女兒太平公主和她簡直是上行下效,二人甚至有共享一個男寵的做法。而老實人武攸暨則沒有能力做出任何不滿的動作,只能任由太平公主在自己頭上使勁的加綠帽子。

他與武氏血脈有過一段忘年戀,被武則天女兒放逐,後寫下千古名篇


然後,故事的發展就來到了張若虛這裡,他在武家工作做的非常好,簡直是勞模。在他的教導下,武則天的兩個女兒也知書達理,聰慧異常。有一天,太平公主向張若虛問女兒的學習情況,那張若虛只能一通亂誇,但是言語之中似乎更傾向於二女兒武麗。太平公主何等聰明,一下就猜出此中必有緣由。

原來當時的張若虛已經深深愛上了武麗,而武麗對這位博學的老師也是芳心暗許,二人雖沒有什麼不軌之舉,但是日常相處卻很曖昧,已經完全超出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模式。更要命的是,張若虛已經四十有餘,而武麗才剛剛及笄,正是一生中最美的年華。


他與武氏血脈有過一段忘年戀,被武則天女兒放逐,後寫下千古名篇

就在那個時候,太平公主卻新看上了一個帥哥,多次邀請這名帥哥到自己府上玩,參加宴會啥的。但是帥哥心知肚明,一直不去,怕是去了就保不住自己的貞操了。沒辦法,太平公主只能作罷,她雖然權勢滔天,卻不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強搶民男。何況那個帥哥又不止她一個人盯上了。只是不久後,她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借給自己女兒招婿的機會把帥哥弄到家裡來。只是當時的武麗怎麼會答應這個要求,她正和張若虛愛的火熱,甚至有了私奔的想法。

於是太平公主找到張若虛,稱讚了一番他的才華後,提出可以給他一個官職,說張若虛的才華在她府裡當個教書先生真的浪費才華了。張若虛豈能不知這話裡的意思,很明顯太平公主這是要趕人了,而原因應該是自己和武麗的行為過火了。


他與武氏血脈有過一段忘年戀,被武則天女兒放逐,後寫下千古名篇

張若虛此人是個負責任的暖男,想著自己和武麗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就算是民風開放的唐代,師生戀加上忘年戀也足夠讓他們抬不起頭來。於是他選擇忍痛割愛,離開武麗,從此浪跡天涯。但是武麗卻不願意讓張先生走,說自己不愛榮華富貴,只願和他一起終老。

但是張若虛還是清醒的很,這天下是武家的天下,自己和武麗跑的再遠又能跑到哪裡去呢?何況自己年齡太大,不能陪武麗一輩子,所以選擇離開。而就在離開的時候,看著眼前淚眼婆娑的武麗,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子,張若虛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冒著生命危險送給了武麗一首詩。這首詩就是後來的《春江花月夜》。

這就是《春江花月夜》背後的故事,也是個悲劇。

他與武氏血脈有過一段忘年戀,被武則天女兒放逐,後寫下千古名篇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這種愁緒,幾人又能懂呢?除了深刻的情感,這首詩把春,江,花,月,夜五個意象融合在了一起,沒有半點生拉硬拽的生硬感,其中的才華,又有幾人能達到。詩中關於天地人,時間,宇宙的思考,也把詩作的境界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所謂"孤篇蓋全唐",絕對夠格。而這位詩人,流傳下來的詩,僅僅兩首。

這裡我把《春江花月夜》全詩貼上來,希望大家讀著詩,看著這個故事,能有更細微的解讀。

歡迎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