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18,關於體制內工作的8個真誠問答

整理了最近給網友們的一些答疑,個人經驗不代表整個群體,請大家客觀參考。

一、當時進體制內考試的難度如何?

我是當年同時通過了兩地的公務員考試(家鄉和現在工作的城市,均進入體檢環節),具體報考人數記不太清了,家裡面那個是50:1(200個報名的要4個),現在上班的這個競爭大一些,大概100:1(600個報名的裡面要6個)的樣子,但是無論如何都是屬於十八線省份的省考,沒有國考那樣競爭激烈。而且我都是報考的對口專業崗位,按照1:3的面試比例,目前工作的這個崗位,進面試的人數是18個,我筆試名次第9,面試第2,靠面試逆襲。


二、你身邊的家人都是怎麼看待體制內工作的?當你真正走進這個行業之後你發現有哪些情況是非常出乎你的意料的,或是你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過的?

1.第一問:之前家裡人認為公務員權力很大,福利待遇很好,工作很穩定,是金飯碗,特別是在“權力很大”這方面,他們認為當了公務員就可以幫著親戚走“綠色通道”批項目,有一些灰色收入,提前瞭解很多政策風向進行投資,特別是對於我考的部門,屬於城建口,家裡人認為這都是實權部門,手中肯定有不少的權力。

2.第二問:我倒是沒有像我的家人一樣有那樣的期待,但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是有一些的,比如我之前一直認為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很高、可以分房、進了政府部門能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這些後來都被證明了是不存在的,或者至少可以說是很難的。最出乎意料的一個是福利待遇比我想象的低,很多公務員本身非富即貴,自己家庭條件就特別好,他們完全不靠工資收入養家,這方面我自己是比不上的。另一個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們是公務員面向社會招考以來實質上第一次公開公平考進來的人,進來之後發現之前已經十年沒有招錄過人了,可想而知當時體制內的人員構成。當然,現在這種情況不存在了,逢進必考。


三、像你們這樣的寫材料的部門是不是考核過程也很嚴格?因為我也聽到很多人說寫這種公文材料連標點符號都不能錯,就是那種非常非常嚴格的,這個過程對技術性的要求高嗎?就是對你們的專業水平要求高嗎?

我覺得分崗位,就我經歷過的崗位而言(我在市委組織部、基層都呆過),你要說市政府、市委、組織部等等部門的寫材料的崗位,對技術性的要求可能不太高,有套路可言。

但是在專業性很強的業務部門的文秘崗位,對技術性要求比較高,我所在的崗位——城建口某委辦局的辦公室文秘,之前從其它單位挖過的學中文、法學專業的很多人,用了一段時間發現不能勝任工作,因為他們實在是不瞭解專業知識。在我之前,我的崗位是一個純搞技術的人裡一個邏輯性還比較好的人在寫。

這麼說吧,要寫我們這樣單位的材料,你既要懂業務,又要文筆好,而這樣的人少之又少。比如,你寫個工作總結,你至少要搞清楚什麼是“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一書三證”“景觀生態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等等都包含哪些內容,在總結的時候,哪些工作能歸到規劃編制類,哪些屬於規劃管理?Arcgis是什麼,座標系是什麼?98座標系和2000座標系有什麼區別?三維建模的難點在哪?城市規劃怎麼指導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建設?而我所在的部門又是一個融合了大數據和設計類、工程類學科的一個綜合學科,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如今即將面臨體制改革,整體學科內容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懂業務僅僅文筆好想寫稿子無從下筆,僅僅懂業務文筆不行稿子也沒法寫,想靠吃老本一勞永逸不想終身學習更是不行。

還有,寫材料這件事,對於公文材料在格式上的嚴格要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公文處理最基礎的要求,畢竟有國標在那裡管著。比如我寫的所有東西行間距都是30磅到單倍行距,頁邊距都是上下3.6釐米,左右2.7釐米,幾級標題用什麼字體,這些都是有國標的硬性規定和區間要求的,沒辦法改變。然後一個單位的辦公室、黨委口政府口的辦公廳,又是機關的樣板部門,下面的人是要跟著你學規範的,這些都是對公務員基本的要求。一個合格的文秘,也是一個合格的校對。


四、有人說公務員就是一個服務行業,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能的,那你贊成這種說法嗎?

還是那句話,分崗位,大部分綜合科室、窗口部門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能,高中生都能勝任,比如:機關黨委、非業務局的辦公室、紀檢室、人事科等等,但是你得通過公務員考試,證明你的基本邏輯能力、認知能力、判斷能力沒有問題,就可以了。

一些崗位不行,比如審批部門,我們局發證要對照圖紙看一些數據,做一些論證,包括但不僅限於用地面積、建築面積、容積率、人口密度、地下水位對建築塌陷的影響、城市建築和防空要求等等,中小學選址還要看服務半徑是否滿足要求,工業項目選址還要看風向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區域經濟評價等等,一個審批部門的業務幹部在批一個項目之前,要下現場、經過專家論證會、會同其他部門意見,才能給出審批結果。

除此之外,水務部門、林業部門、海洋部門、國土部門、城建口的其它部門,我想或多或少的都需要對應部門的專業技能和水平。


五、你在文章當中也有提到過你在基層跟老百姓打交道的經歷,我想問一下就是你在基層的時候有沒有遭遇過群眾的誤解和質疑?有沒有具體的事件?

群眾的想法其實跟我的家人之前對公務員的理解差不多,也難怪,因為早年的少數公務員確實存在群眾所想象的事情,濫用職權、灰色收入等等。我自己倒是沒有被群眾質疑過這方面的事情,他們啊,大多隻是在上訪的時候出於口舌之快說一下,但是他們同時也知道我只是個普通科員,沒什麼權力,畢竟在他們眼中,職位越高權力才越大。

我遇到的是另外的事情,就是當年下鄉幫助村民進行危房改造,當時政府給我們下了任務,除了技術上的指導外,還要儘可能地“為人民服務”,幫助老鄉們把院子收拾一下啊什麼的,體現一下政府的關懷,可能是因為我們做的太好了,有人順手幫村民把玻璃都擦了、把院子都收拾乾淨了。

結果第二天去幫另一戶乾的時候,因為距離太遠了,到達的時候已經下午了,我們完成了技術指導和簡單的幫扶工作以後,其實已經完成了工作任務,準備回去了,然而卻得到了村民這樣的問話:“我們的玻璃怎麼不給擦一下?我們院子裡那個狗窩都快塌了,你們幫著給重新搭一個吧。”

這樣的事情在扶貧攻堅工作中更是比比皆是,不是我們服務不到位,而是你扶著扶著村民坐下了,再扶著扶著村民躺下了,就等著你直接把飯喂到嘴裡。


六、像你們的崗位平時應酬多嗎?就是出去喝酒的女公務員,在這個群體當中,跟男公務員,你覺得有很明顯的區別嗎?

應酬這件事2013年是分水嶺,13年以前很多,兄弟單位來考察要喝,市領導下來調研要喝,下個基層也要喝,13年以後沒了,八項規定出臺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領導幹部也特別高興,其實不管是之前還是之後,大家其實特別討厭官場酒文化,不喝酒辦不成事,只不過13年以後,國家一刀切,出了很多禁酒令,除了私人應酬,基本沒辦法再喝酒了,大家都很高興,領導幹部也少了很多負擔。

女公務員跟男公務員要說有區別,體現在體制內流傳的一句話上“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牲口使”,就是這個區別。哈哈開玩笑,其實除了在升遷上面對女性有一些固有的歧視,別的方面基本一致,沒什麼區別,以前的酒桌上,男女都一樣。


七、當時選擇公務員這個行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有沒有覺得自己可能屈才了?可能在這裡被束縛了?什麼樣的時候會讓你有一種很想離開這個行業,很想離開這個崗位的一瞬間,就是那種情緒的爆發點,有沒有這樣的事件?

我學專業當年就業面比較窄,除了設計院就是去政府部門,沒有更多的選擇,我當時又覺得自己不是業務特別精、技術非常過硬的那種,就選擇了考公務員。

屈才和束縛倒沒有,是在這裡我重新拿起筆開始寫材料,也因為寫材料被領導發現和賞識,其實體制內的生活給我提供了很多我以前想不到的機會,比如我根本不會想到我自己考上之後竟然是靠寫東西來立足的。

想離開這個行業的點有一個,就是周圍同齡的有背景不如你的人陸續升遷,你卻沒有動靜,他們還成為了你的領導,讓你覺得你的付出都不值得,也想去混日子算了。

最後堅持下來的理由其實也簡單,就是過不了自己良心那一關,覺得混日子對不起自己,這麼看淡了以後,反倒你得到了一些機會,讓你覺得其實不應該跟他們去比。因為其實很多時候你覺得只有在體制內才會遇到的問題,企業裡也同樣存在的,你在這裡解決不好自己心裡的不平衡,去了別的地方你依然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還是要想辦法看淡些。

現在有時候想離開的點在於,這工作真的是一眼望到頭的,對於我太缺乏挑戰了,然而作為一個單親媽媽,這份工作帶給我的穩定又是我特別需要的一個東西,從這個角度說,即使我對這份工作有一百個厭倦,但因為這一點,我也得掂量掂量。


八、對於這個公務員群體,他的人際關係的維護你有什麼非常切身的感受?辦公室政治之類的,有沒有很明顯的這種感受?然後另外一個是,什麼時候會讓你產生一種成就感、榮譽感?

其實還是那句話,很多體制內的辦公室政治問題,放到企業也一樣會遇到,只不過,公務員隊伍裡特別多而已。對於人際關係的維護我的原則就是“學會傾聽,別在背後議論別人,別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站隊容易把自己坑了”,其實你想想,這些是不是也是企業裡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呢?

不自由在我們這一層面倒還沒什麼體現,副縣級以上的領導幹部明顯一些,他們基本不能自由出境,所謂的不自由應該說是對權力的一種約束,我們這些小嘍囉,其實和普通人一樣啦。

成就感也分人吧,有的人當公務員是為了仕途,有的人是為了人脈關係,有的業務幹部滿足於城市建設確實在自己手中有了好的發展和變化。

而對於我來說,讓我產生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有兩件事,一個是能力得到認可的時候,比如寫的材料領導一次過,沒有修改;一個是覺得自己真的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改變了別人的命運的時候,比如我們連續捐資助學了15年的一個鄉的小學,從當初的破敗不堪,到如今的設施完備,我們當年利用扶貧資金幫助學校重新規劃選址建設,並一對一連續資助了幾十個孩子。有當年一對一幫扶的孩子在考上大學之後給我們打來電話說謝謝,說如果不是我們,當初重男輕女的家庭是不會讓她繼續念下去的,如今她不需要我們的資助了,靠自己也能完成學業了。就是類似這樣的時刻,讓我有了職業帶來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請回答2018,關於體制內工作的8個真誠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