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懷遠縣褚集鎮趙莊村貧困戶徐子輝

安徽網蚌埠消息 徐子輝1985年出生,一家四口,三個殘疾,2016年10月成為貧困戶,2017年底脫貧。他雖然是殘疾人,家庭十分困難,但是他不等不靠,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同時,他還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黨、感恩政府、感恩社會。他的事蹟在村上家喻戶曉,激勵著村上其他貧困戶自立自強,感恩奮進,在村裡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的模範引領作用。

立志氣

他先天性胯骨畸形,後又股骨頭壞死,有段時間病情加重都不能正常行走,他的妻子也是殘疾,小女兒也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不僅花光了多年的積蓄,還欠下了幾萬元的債務。在家務農收入微薄,面對生活的困境和命運的考驗,他常常是把眼淚往肚子裡流,對生活也漸漸失去了信心。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成為貧困戶以前,他對生活的態度就是:有吃就行,不管好壞;有穿就行,不管破舊,生活沒有上進心。趙莊村扶貧專幹得知情況後,決定先從“扶志”入手,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多次上門與拉家常,告訴他人活得要有志氣,不能整天渾渾噩噩,將來小孩怎麼辦,要想辦法掙錢,改變目前的這種狀態,要有致富的勇氣、勤勞實幹的精神,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是靠“等靠要”得來的。通過村扶貧工作隊多次走訪,讓他的思想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他說:“我一定要不吃饅頭,爭口氣,不能光靠政府來救濟我,我要憑自己這雙手擺脫貧困生活,過上好日子。”從此,他毅然決然挑起生活的重擔,下定決心走上致富之路。

謀路子

開始的徐子輝一貧如洗,連女兒讀書學費都拿不出來,他對扶貧政策認識存在偏差,就業增收意願不強,由於不懂技術,只能依靠種地來過日子。“手中無網看魚跳”,想發展生產、想做生意,但缺乏本錢,也沒有致富增收的門路。村扶貧工作隊在瞭解到其實際困難後,幫助他申請了低保,鼓勵他利用小額扶貧貸款發展特色種養業,。他利用小額扶貧貸款的錢買了6只羊,時常到村農家書屋查找相關養殖書籍和通過互聯網檢索學習養殖技術,現在山羊要是有個小毛病他也能自己解決,他在養殖贍養的過程中,不斷摸索調配出適合山羊營養的飼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他家的山羊都長勢很好,也有了相當可觀的收入。

做表率

徐子輝通過自己和妻子的辛勤努力,養殖業都取得很好的成績,收入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由剛開始的6頭髮展到現在的43頭,並在2017年度順利脫貧。目前,他家的養羊技術越來越成熟,養殖規模相對穩定,產業循環鏈已形成,每一年的收入也在穩步提升。飲水不忘挖井水,他說自已脫貧了不算脫貧,大家都脫貧了才算真正脫貧。在村裡時常宣傳“我脫貧,我光榮”,群眾有幫助需求他主動伸出援手,主動參加村上有需要群眾參與的脫貧事情,為全村脫貧工作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李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