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未來社會的九大生存原則》書摘

正如威廉吉布森指出: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爆裂》便是來自未來的明信片。

越是在發生重大改變的時刻,越是會出現兩極分化,贏家、輸家有時只在一念間。未來已經裝上了全新的操作系統。這是一個重大升級,對我們而言,隨之而來的則是陡峭的學習曲線。在指數時代,替換舊邏輯,我們的思維亟需與世界對接,推翻過去已經成為大眾所接受的常識,學會差異化思考才能屹立不倒,不被捲入歷史的洪流。

湧現優於權威、拉力優於推力、指南針優於地圖、風險優於安全、違抗優於服從、實踐優於理論、多樣性優於能力、韌性優於力量以及系統優於個體。在《爆裂》一書中,伊藤穰一和傑夫豪將這一邏輯提煉為9大原則,幫助人們駕馭這一動盪時刻,應對當下的挑戰。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聚集了全世界的創造性人才,被譽為實現寓言的地方。《爆裂》一書則包含了非凡的案例研究和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等機構的前沿研究和哲學理念,它將幫助你適應這個難以預測的世界,並獲得成功。

本書作者伊藤穰一,沒有從大學畢業,但是卻掌管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創新機構——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在互聯網時代,一種「新體制」正在解決一些過去的「舊體制」解決不了的問題。它是在描述一個——龐大的、整體的、已經到來的、正在製造成敗的——全新體制。

這本書只講了九個道理:

1.湧現優於權威

意思是說新的事物(比如新技術)比過去的權威更重要。在這種前提下,人類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新的事物。

當大量細微的事物通過簡單的選擇行為,如向左還是向右、攻擊還是忽視、買入還是賣出等,表現出遠超個體能力的特性時,“湧現”便會發生。蟻群是最典型的例子。這一元組織擁有比個體強大得多的能力和智慧:蟻群知道附近有沒有食物,何時採取躲避動作,需要出動多少螞蟻去尋找當天的食物或抵禦攻擊。

人類的大腦是另外一個蘊含“湧現”理論的令人震驚的例子。組成人類基因組的2萬個不同基因中,大約有1/3出現在大腦中,並且掌管著數百億個神經細胞的生死。每一個神經細胞儘管相對複雜,但自身沒有意識,或者說不夠聰明。然而,當這些神經細胞相互連接時,便會形成一個令人驚訝的網絡,該網絡不僅比神經細胞總和更強大,而且能夠意識到自己在思考。儘管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仍然是“大腦真正的工作機理”,但很明顯,以正確的方式將不太複雜的部分相互連成網絡,便可以湧現思考和意識。

生命本身便是“湧現”而來的,是包括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核酸等在內的分子各自發揮作用的結果。脂類從來不會對蛋白質說:“我們需要組織和聚集起來組成一個像傑夫一樣笨拙的、謝頂的兩足動物。”脂類只想要存儲能量,或者與其他脂類相互連接創造細胞膜。

從蟻群到維基百科,從人體到經濟系統,都是符合湧現特徵的典型系統,這些系統都表現出了系統的力量可以完成單獨個體能力無法完成的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湧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它為大眾提供了一個通道,大眾的聲音能夠被傳遞可以被傾聽,同時,也推動了更多人參與討論、思考和協作,使得群體智慧不斷湧現出。

過去建立的權威可能隨時會瓦解,從權威到湧現的轉變正改變著很多機構的未來,它會催生新智慧的誕生,從而推動重塑未來社會。

作者伊藤穰一舉了一個例子,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高級研究員湯姆·奈特,他在計算機科學的諸多領域有重要的發明,但是他卻在年紀很大時跑去和大二學生們一同去學生物課了,因為他知道今天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密度已經接近極限,未來很難再提高了。在細胞層面基於化學反應的集成電路板或許能代表未來,因此,即使作為一個計算機科學的權威人士,奈特仍認為自己必須讀一個生物學的碩士學位,以便應對湧現出來的新技術的挑戰。

從權威到“湧現”的轉變正在改變許多機構的未來。在前一種系統內,機構就像輪船一樣,少數幾個高高在上的人決定行駛的航線是否明智;而在後一種系統內,許多決定並不是這樣產生的,而是從大量員工或股東中間“湧現”出來的。許多公司起初對這種現象持恐懼或不屑一顧的態度,但它們現在意識到,“湧現”系統或許會讓它們提供的服務不再必要。當然,“湧現”系統也可以獲得更大的回報,就像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看到的一樣。

從《不列顛百科全書》到維基百科的出現便是這一轉型階段的絕佳例證,前者的作者是權威的專家團隊,後者的作者則是出於公益目的自發寫作的讀者群體。2005年,《自然》(Nature)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二者在質量方面相差無幾。5自此之後,我們便見證了維基百科的穩步發展。它不僅能夠及時更新信息(名人死亡、兩個敵對的派系之間爆發衝突),而且還能引發不同意見,促使人們思考,並最終就信息的呈現達成共識。

【我的評論】未來,某個領域的權威(前浪)不是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而是在海里就直接被湧現出來的新權威淹沒。

2.拉力優於推力

所謂推力,就是用各種方式推銷給你東西,而所謂拉力就是自己有需求而主動獲取。在互聯網時代,分佈式的、來自底部的主動需求,顯然要比從上面推下來的東西有價值。

正如內在獎勵比外在獎勵更能激勵人們有更好的表現,拉力是一種自發的力量,它比外部的推力更有效。人們一貫用的推力策略將資源推向他們覺得有用的地方,這種方式效率低下。而拉力思維是先有需求,再將有用的資源吸引過來,從而使得世界從資源儲存向資源流動轉變。

推力”戰略與網絡本身固有的屬性是對立的,當然你也可以把這些固有屬性說成是網絡的DNA。像暴雪娛樂(Blizzard Entertainment)這樣的在線遊戲公司早就採用了“拉力”戰略,而且很快把它變成了自己的優勢。暴雪娛樂將遊戲玩家和遊戲迷社區視為其組織的一部分。事實上,許多遊戲玩家已成為暴雪娛樂的正式員工。玩家的想法已被納入遊戲的開發和設計中。遊戲開發人員還經常與玩家分享遊戲研發的內部運作,甚至允許玩家使用受版權保護的內容來創建視頻或其他衍生商品。在這些系統中,我們很難看到公司和客戶之間存在明顯的界限。

由此可以看出,“拉力”戰略不僅適用於各組成部分和人力,對金融資本也同樣有效。Kickstarter允許人們以一種比傳統籌資更靈活、更迅速的方式籌得他們所想要的。事實證明,亞馬遜網絡服務背後的成功邏輯同樣適用於資金籌集。通常人們會把眾籌與研發新產品等不太可靠的想法聯繫起來,但Experiment.com(一個在線眾籌、融資平臺)表明,同樣的系統也可以用來為嚴肅的科研項目籌資。

除眾籌外,眾包也為獨立創作者提供了經濟實惠的方案,讓他們可以拓展資源。初創公司和個人可以不僱用工程師、設計師、程序員團隊,而是藉助全球自由職業者和志願者社群所提供的專業知識填補空缺。這當然也與“湧現”系統有關,因為沒有任何規則存在於真空中,它們相互補充、相互溝通。

Safecast項目表明,在軟件和硬件開放的環境下,有奉獻精神的志願者團隊能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構建比政府提供的官方工具更準確、更有用的工具。這些工具能為受災地區的民眾提供準確的數據,使他們能夠照顧自己和鄰居,同時也能鼓勵他們為幫助自己和全世界人民創建數據。

Safecast項目之所以能快速啟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眾能自由訪問社交媒體和其他在線工具,這使得志同道合的人們能夠快速創建社區,分享信息,鼓勵彼此,也能提供其他的無形資源。這些拓展後的網絡還可以為定位工具、工作空間和製造設施提供幫助,進一步降低創新成本,讓新想法和新項目擺脫中心權威的指令而自由發展。

很多類似的項目也受益於推動硬件領域實現快速、低成本創新的現代樣機技術和供應鏈。同樣的創新模式已在軟件領域出現。這使得獨立創作者開發複雜的消費產品成為現實,

在我們的生活中,覺察模式和專注–執行模式之間自由切換的能力是擁有偶然幸運的關鍵技能,但關鍵是將那些“幸運”的事轉化為切實的機會。

其中一個問題是,傳統的教育體系以及大部分商務培訓都鼓勵專注和執行,限制成為“覺察者”的機會。很多培訓都集中在對已知問題的解決而不是預想和探索未知問題。

在“拉力優於推力”上,你必須充分警覺,關注當下,通過探索和好奇開拓廣泛的人際網絡。你需要將興趣和能力有效組合起來,能夠在機會和危險出現時快速反應。過分關注過去或未來,會讓你的視野變得侷限,使你無法應對變化、機會和威脅。在許多方面,拉力就像禪或武術訓練,需要有奉獻和開放的心態。

【我的評論】讓用戶形成缺失感,再去提供商品,會好很多。內容營銷大有可為。給用戶選擇,比強迫更有價值。

3.指南針優於地圖

在能夠預測的年代,我們看到地圖就能找到路徑,但是在未來,很難畫出一份準確而具有時效性的地圖,因此使用指南針找準方向,要比按圖索驥有意義得多。

地圖意味著掌握詳細的地形信息以及捷徑,而指南針是更加靈活的工具,需要使用者發揮創造性和自主性找到自己的路。一份詳細的地圖或許可以付出更小的代價和成本指引你到達目的地,而好的指南針卻總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不僅能發揮你的創造性和自主性,還能讓你快速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在探索之路上也許會讓你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

指南針優於地圖”戰略不僅可以讓創新者在探索新理念的同時不偏離目標,幫助學習者從全局角度出發理解遇到的難題,也可以讓個人和企業快速應對不斷變化的設想和環境。面對障礙時,攜帶指南針的創新者可以藉此導航繞過障礙,而不需要回到原點重新規劃路線。這樣他們不僅可以快速改變方向,還可以省下時間和成本,不用為了應對眾多無法預見的突發情況而制訂若干計劃。

各項指導原則不會引導你去一個特定的目的地。它們像指南針一樣發揮作用,在創新的過程中為你指明方向,不管你選擇哪片區域。

多年來,富有才華的教育改革家一直致力於改變教育狀況,他們的努力鼓舞人心,但進展緩慢。遺憾的是,這些可能是錯誤的嘗試。“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KIPP)項目創辦於1994年,如今在全美最落後的社區中運營183所公立特許學校。它們在公立學校紛紛失敗的社區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公立特許學校重視紀律,延長每日教學時間,讓學生循序漸進學習數學、閱讀和寫作,並且強調佈置作業。美國數學政策研究所在201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發現,KIPP學校學生的數學科目學習進度平均領先其他學校學生11個月,科學科目領先14個月。

教育改革家還推出了一項最新的全美教育創新計劃——“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ndards)。45個州開始實施美國全國州長協會制定的新教育目標。11這些州也推出了一系列標準化考試衡量學生的學習程度。然而,不同領域越來越多的專家呼籲,當我們修好自己老舊的道奇車裡的發動機時,世界上其他國家已經在新式陸行艇上應用冷聚變引擎技術了。比如,芬蘭不舉行任何標準化考試,幾乎不設置核心課程,讓每個老師擁有近乎完全的自主權。

“KIPP項目的前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漢密爾頓(Scott Hamilton)說道,“過去幾年,我做的事卓有成效,KIPP項目發展壯大,‘美麗美國’(Teach for America)項目規模擴大了4倍。我在其中發揮了作用,對此我感到十分欣慰。可是對比來看,過去幾十年中我們花在每個孩子教育上面的錢翻番了,但成效甚微。”13

漢密爾頓認為美國學校即便按照更嚴格的“共同核心標準”,教育狀況也不會變好,因為這些學校錯失了良機。他目前運營一個名叫“環行”(Circumventure)的項目,通過焦點小組、現場測試和採訪來確定家長和學生真正想從學校獲得什麼。去年大部分時間裡,他在全美各地和2 000位家長以及他們的孩子進行了溝通。“我瞭解到的是,人們對學習本身有很濃厚的興趣,但對學校的大部分課程不感興趣。換句話說,學習和學校之間的關聯性很低。

一個女孩問我,‘我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為什麼要學代數’。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漢密爾頓打電話給研究教育的認知科學家丹·威林厄姆(Dan Willingham),詢問為什麼高中生要學習在他們生活中應用極少的代數。威林厄姆回答:“首先,代數是大腦的體操。”他接著說了更重要的原因,“代數教大腦如何將抽象的理論應用於實際”。換句話說,代數是座橋樑,連接柏拉圖的理念世界和我們居住的紛亂世界。學生,包括所有人,都需要這座橋樑。

漢密爾頓有了答案。代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座橋樑——抽象思維。它是我們導航用的指南針。“那麼我們的教授方法是最好的嗎?”漢密爾頓問道,“因為如果有其他有趣且由學生驅動的方法,我可以把這些方法整理出來。”

幸運的是,現在有一款應用實現了這個目標。- Scratch

自2007年推出後,Scratch緩慢而持續地發展,如今規模越來越龐大。戴維·西格爾接觸它時,該軟件網站的流量比麻省理工學院任何一個站點的流量都多,在線項目增加到成千上萬。每隔兩三秒,軟件的論壇區都會有新的評論和留言。雷斯尼克團隊正在進行一次徹底的軟件修補和更新,但工作量讓雷斯尼克和整個團隊精疲力竭。“我明白,若要讓Scratch完全釋放它的潛力,我們的工作團隊需要一個新的架構。”他回憶說,“單單憑藉媒體實驗室本身是無法完成的。

他們的目標是不僅讓小學生能夠編程,而且還能從中找到樂趣。西格爾意識到自己在家中輔導兒子扎克編程也十分困難。“我只能想象,沒有我這樣專業背景的父母持續鼓勵孩子編程,孩子會遇到怎樣的困難。”但他若有所思地說,Scratch能夠成為最好的工具。“軟件在小學和中學將非常有用,因為大多數小學、中學並沒有多少合格的編程指導人員。

雷斯尼克和西格爾都認為學習編程並不只是為了培養未來的計算機工程師,學習編程是一種學習如何學習的極其有效的方法。雷斯尼克說:“學習編程能幫你組織、表達和分享你的想法,就像學習寫作一樣。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

西格爾認同這個理念,“這不是學習為了編程,而是編程為了學習”。

【我的評論】沒有一成不變的路徑。在變化的環境中,指南針比地圖更好,你永遠可以根據自己的資源能力狀況選擇最適合的路徑。目標不變,路徑和方法都可以隨機應變。

4.風險優於安全

隨著創新成本的下降,風險的性質也在改變。應對未來,新規則是我們應該擁抱風險,擁抱風險並不意味著我們對風險視而不見,而是在互聯網時代採用一種更為靈活的思維和方式運行。

押注偉大的人和偉大的創意或許比閱讀華麗的商業計劃書,與西裝革履的工商管理碩士對話回報更高。把新嘗試帶來的失敗看作一次折扣價學習機會。

伊藤穰一舉了深圳的例子。為什麼這個地方成了全世界很多高端硬件產品部件的供應源頭,伊藤穰一認為這是因為深圳的小企業更願意承擔風險,在未來,沒有什麼是絕對安全的。美國只有像深圳那樣願意擁抱風險,願意承受失敗並從頭再來,才能夠與深圳相競爭,這其實等於是讓美國回到當初的成長階段,看似是倒退,其實是進步。

在品牌、市場營銷以及提出每個人都想放在口袋中的小玩意兒的創意方面,西方擁有優勢。但在帶著這種優越感沾沾自喜之前,請考慮到一點:幾乎所有大型電子製造商都在深圳生產產品,而且這些中國工廠也越來越具備生產精巧、高端的本土產品的能力。

當製造一部極好的新款照相手機的難度不再大於為安卓(Android)手機系統創造一款全新應用程序時,我們無須水晶球便可以看清楚現狀,因為事實已經發生了,那便是“山寨”,而且正在深圳上演。

大約5年前,改變便已經出現。首先是山寨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Nckia和Samsing的產品質量和耐用性很快便趕上了諾基亞(Nokia)和三星(Samsung)。然後,更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山寨產品開始對原版產品進行改良,它們開始創新。由於不受專利和嚴格的法規限制,山寨產品製造商開始生產具有稀奇古怪功能的產品,如帶有高清投影功能的手機。為什麼不這樣運作呢?利用凱西的超級快速、靈活的供應鏈,聰明的企業家可以小規模生產出不同種類產品的試用品,然後評估需求,再大規模生產銷路好的產品。

安德魯·黃對《連線》雜誌的記者說:“它們對硬件所做的事情就跟網絡所做的複製、混成和刻錄一樣。”措手不及的大型消費類電子產品公司慌亂應戰,爭相追趕:帶有雙SIM卡(用戶身份識別卡)卡槽的LG手機?內置假鈔識別器的三星手機?這兩種功能實際上都是山寨產品的創新。當然,當三星推出這一功能時,山寨廠商已開始轉而開發更多其他功能和創新。大公司往往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對市場需求做出響應,它們趕不上山寨廠商的速度。與山寨廠商不同,大公司在發佈每項產品之前,必須就複雜的國際專利事項進行談判。

當小組訪問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時,他們看到了一家已經居於領先地位的公司。33該公司生產了幻影系列四旋翼無人機。大疆創新是一家初創公司,以每年5倍的速度不斷增長。它研製的無人機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其擁有的專利數量也排在中國前10名。該公司明顯受益於那些工廠的經營理念,但同時也明白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大疆創新集合了硅谷初創公司的創新思維和小組參觀過的那些工廠的經營理念。

2009年,山寨手機佔據了全球手機市場20%的份額,而且正在快速將觸角擴散至其他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這是大到不可思議的蛋糕中的一大塊:如果把全球黑市產品市場比作一個國家,其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0萬億美元,排在全球第二位。從這個角度考慮,承擔風險是值得的。

2010年,在把比特幣開源項目的關鍵部分交給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之前,中本聰憑藉一己之力完成了幾乎所有對於該軟件的修正。作為比特幣基金會前首席科學家的安德烈森說,截至2015年年底,中本聰最初編寫的代碼仍然佔到了比特幣核心的30%。11他還表示,那些有權力接受比特幣核心更改的核心開發者很古怪,而且懼怕風險,相比他們,中本聰有過之無不及。事實上,安德烈森認為,中本聰於2011年4月離開這一項目的原因之一便是,他控制代碼的想法與建設其所需的開發者社區背道而馳。

2010年2月,“比特幣市場”成為首個比特幣兌換市場,人們可以用法定貨幣購買比特幣,或者將比特幣摺合成傳統形式的貨幣。2010年5月,全球第一筆比特幣真實交易產生,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的拉斯洛·豪涅茨(Laszlo Hanyecz)花1萬枚比特幣買了兩塊比薩。儘管這個價格在當時看上去較為合理,約合25美元,但在2015年年初,同樣的1萬枚比特幣的價值已經超過了200萬美元。

也是在2010年,最知名或許也是最為聲名狼藉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 Gox開始崛起。

比特幣的一個矛盾,即數字加密貨幣的匿名特徵會引起犯罪分子和恐怖主義分子的關注,而其專門設置的透明架構則使其在面對外界檢查時完全無法應對。這並非一個缺陷,它本身就是平臺的一部分。正如Bitcoin.org所說:“比特幣設計之初便是想讓用戶像使用其他任何形式的貨幣一樣,以可接受的隱私程度進行交易。然而,比特幣並不是匿名的,無法提供像現金一樣的隱私性。使用比特幣會留下大量的公開記錄。”

這與最初的《密碼朋克宣言》(Cypherpunk’s Manifesto)是一致的:“隱私並不是秘密。隱私是人們不希望外界知道的事情,但秘密則是人們不希望任何人知道的事情。隱私是選擇性地向世界展示個體的權力。”比特幣需要從用戶那裡獲取一些信息,用戶來決定想向誰透露、透露多少。”

高等教育中的“低買高賣”,是指要努力找到一個新興領域,你在其中擁有一定的優勢和熱情。這或許會有風險,但你會有更大的可能性躋身這一新興領域的頂端,面臨較少的競爭。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你至少依然在做你喜歡的事情。

除了“低買高賣”之外,風險投資的另一個重要經驗是,當創新成本變得很低時,努力提高成功率要比減少損失更為重要。在本章中,我們討論了要花費更多用於投資價值而非盡職調查,不要為了挽回一項投資而投入更多的資金。除此之外,還要保持樂觀,培育你的投資組合中的贏家。

隨著創新成本的不斷降低,讓公司運轉起來的初期投資額通常會很少。當資金短缺、初創成本增加時,擁有資金的人會有更大的權力。但現在,擁有好產品和好團隊的連續創業者通常會在硅谷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我的評論】創新都有風險,怎麼樣能夠讓自己不斷有創新的願望,必須是願意且能夠承擔風險。

5.違抗優於服從

創新需要創造力,而創造力要擺脫束縛,科學進步的規則便是打破規則。在解決問題時,違抗通常要比服從獲益更多,例如計算機安全便是在黑客打擊中得到改善。尤其是在科技時代,每一個人都需要打破常規的創造力。而為了使創新能力增強,人們需要在遵循規則的同時,不斷思考其公平性,並擁有無須獲准便能採取行動的自由。獨立思考,質疑權威是取得創新突破的關鍵。

伊藤穰一在這本書中用一個故事說明違抗的重要性,即20世紀初杜邦公司(DuPont)發明尼龍的故事。卡羅瑟斯(Carothers)的老闆斯泰恩(Stine)給予下面的科學家足夠的自由做自己的研究。但是,他後來的老闆博爾頓(Bolton)要求大家研究能賺錢的東西,所幸的是卡羅瑟斯仍繼續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並且利用過去自由研究時期積累的科研成果,最終發明了尼龍。杜邦公司的尼龍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尼龍連褲襪首次面向公眾銷售那天,銷量達到了約80萬條。到1941年12月,尼龍襪已佔據30%的美國市場,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消費品之一。

伊藤穰一認為,沒有違抗就沒有大發明,因為創造力需要擺脫束縛,這其實就是在違抗那些出於善意的(和不那麼善意的)管理者的意願。

20世紀20年代初,3M公司研究員迪克·德魯(Dick Drew)將其研究重心從砂紙轉移到新型膠帶。此前,砂紙一直是公司的主打產品。他受到一群汽車工人的啟發,這些工人總是抱怨遮蓋部分車身的膠帶經常會粘上金屬上的油漆。他的新研究方向和他的日常工作——尋找將研磨劑粘到紙上的更好方法——沒有太大區別。但對於公司總裁威廉·麥克奈特(William McKnight)來說,這已偏離太多。他要求德魯立刻中止現在的研究,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

德魯答應了,但仍堅持研發一種更好的遮蔽膠帶。當麥克奈特走進實驗室時,恰好碰到德魯在研發這種膠帶,他沒說一句話,但之後拒絕出資購買德魯用來批量生產這種新型膠帶的造紙機器。德魯並沒有氣餒,他利用可不經許可購買100美元以內物品的權限,下了很多99美元的訂單以購買新機器。他最終向麥克奈特承認了自己的“詭計”,麥克奈特深受觸動,由此制定了新的企業政策:“如果有人在研究對的項目,而且他們竭盡所能地致力於找到解決方案,那就不要干涉他們,包容他們的主動精神並相信他們。”

1925年,德魯研製出了首款帶有壓敏黏合劑的膠帶。不久之後,他發明了透明膠帶(人們所熟知的蘇格蘭膠帶),從此徹底改變了3M公司的經營軌跡,從一家生產砂紙和金剛砂的美國本地製造商轉變成為多元化經營企業,而且仍在繼續從事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研究,例如意外發明瞭便利貼(研發一種超強黏合劑失敗後,卻意外地發明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有黏性的便籤本)。”

卡羅瑟斯和德魯的共同特點是,不管老闆要他們做什麼,他們都對沒有特定目標、自由的研究充滿熱情。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種情況很罕見,現在可能更少見。我們的公司,封閉的工作環境,都沒有這種自由精神,甚至連教育體系都不鼓勵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和探索,而是教育學生要遵守規則,不提問題。這也是很多人越長大越感覺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之一。伊藤穰一經常問聽眾,他們中有多少人在上幼兒園時覺得自己是偉大的畫家,又有多少人現在仍然這麼認為。不出意料,他們的答案都很令人沮喪。

探索、質疑、違抗,這種對待工作和學習的方法幫助推動了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也改變了從製造業到安全產業等各行各業的發展軌跡。互聯網的先驅們最初創業時都沒有商業計劃書,也沒有獲得別人的認同,他們只是做他們要做的和想做的。伊藤穰一幫助創立日本第一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時,電信行業的律師們寫信告訴他不能這麼做,但他還是這樣做了。創建硅谷的創新者亦是如此。直到現在,硅谷依然佔據特殊地位,是靈敏、充滿生機、無限制創新的中心。

吸引創新者湧向硅谷和媒體實驗室的有創造力的違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管理者和許多傳統機構。然而,如果這些管理者和機構想要支持最有創造力的員工,並在即將到來的顛覆性時代中生存,那麼他們需要接受這種文化。顯現出違抗多於服從一面的創新者不僅會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會激勵他人追求卓越。

有益於社會的抗爭和無益於社會的抗爭之間有一條模糊的界限,有時只有在回顧事情時才會變得清晰。我不是鼓勵人們違法或僅僅是為了抗爭而抗爭,但我們有時應當對照第一原則,思考法條和規則是否公平,我們是否該質疑它們。

社會和學術機構一般傾向於遵守規則,遠離混亂。這個過程扼殺了“叛逆精神”,同時也扼殺了創造力、靈活性和富有成效的改變,長此以往就會影響社會的健康和可持續性。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從學術界到企業、政府,再到我們的社區,都是如此。

【我的評論】質疑權威很重要,看目標也不能過於強調短期有用的目標,否則會造成短視。有很多束縛也是出於好意,但是由於眼光問題,會錯失很多機會。

6. 實踐優於理論

從理論上講,理論和實踐沒有差別。而在實踐中,卻有差別。在互聯網時代,社會節奏加快,等待和計劃的成本高於實踐後的隨即應對。通過工作來學習,或用非長期的精力投入於新領域的創新都能降低創新成本。隨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為了避免被機器替代,社會需要創新型學習者。比如在教育中應當著重於教學生如何學習,並避免學習於社會生活脫節。在讓學生主動探索,追求興趣的同時,培養其畢業後,依舊能透過自主學習瞭解所需知識的能力。否則,他們將極容易被持續發展的社會淘汰。

對於理論和實踐哪個更重要,在歷史上一直有爭議。伊藤穰一併不想論述誰更重要,他所謂的“實踐優於理論”,意味著由於節奏快、變化成為新常態,等待和計劃的成本要比先實踐後隨機應對更高。在過去慢節奏的時代,做所有事情的時候,都可以規劃好了慢慢來,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損失。今天這種規劃變得不現實,因此應該先行動起來再說。

事實上,和Code.org、“編程學院”以及其他正在爭取讓更多計算機科學課程進入美國學校的組織一樣,雷斯尼克和西格爾也雄心勃勃,他們有一個更為大膽的目標。“我們讓孩子學習寫作不是因為想讓他們成為記者或是作家,”雷斯尼克說,“學習寫作是因為它可以幫助你學習。和通過寫作表達想法一樣,我們也用編程表達想法,編程能教會你如何思考。”在他們看來,計算機科學不是一個科目或一門學科。它應該處於每個基礎科目或學科“的位置。

極具諷刺的是,目前最理解Scratch基金會宗旨的學校恰恰是那些最不需要該基金會支持的學校。私立學校和富裕的社區已經開始熱情滿滿地將機器人和編程融入其課程設置,這樣的二元分化只會加劇美國教育系統業已存在的成績差距。

“到最後,我們會有兩套教學系統,一套屬於富人,一套屬於窮人。”語言學家、教育家、遊戲設計師詹姆斯·吉說道。窮人的教學系統教學生如何應試,遵照標準課程,“保障你獲得基本的知識,進而讓你勝任服務工作”。而另一方面,富人的教學系統強調解決問題、創新以及探索新知的能力。“這些學校的學生最終將在全球舞臺上大展宏圖”。吉說,爭取民權的最新戰場不是選舉權或平等就業機會,“而是代數”。

在一臺計算機上,特權意味著訪問權。一些用戶擁有管理員權限,他們有權決定哪些用戶可以使用這臺機器。一些人有創造的權限,一些卻只有使用的權限。在該語境下,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也是社會必須要回答的隱性問題:在越來越複雜的未來,誰會獲得特權?

這是很微妙的一點:編程教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創新。然而,如果學生們能夠加入程序員和軟件工程師的行列,那些最迫切需要Scratch這類軟件以及電腦的一些學校將會喜出望外。西格爾說:“僅僅在一些學校教授Scratch課程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將它推廣到每一所學校。”

未來幾十年中最成功的將是那些能利用網絡學習,能及時應對挑戰的人。這就是“學習”優於“教育”原則和“拉力”優於“推力”原則的共同點。授學生以魚,不如授他們以漁。這也有助於他們習得必要的技巧來拓展、培養和駕馭能讓他們終身學習的社會網絡。

無論學生們的興趣是什麼,擁有廣泛多元的聯繫都會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從而使他們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興趣,促成有意義的項目和討論。社交媒體和其他通信科技使得年輕人更易於尋找有共同興趣的人,但許多學生沒有機會加入在線社區,因為他們的學校沒有相應的資金,或他們所在的學區不允許其接觸特定社會圈子以外的人際互動,又或者老師和家長認為互聯網會分散他們學習的精力。

儘管美國教育政策近來發生了變化,試圖將更多新技術引入課堂使課程現代化,但僅僅引入新技術是不夠的。在很多學校,老師沒有時間學習新技術或缺乏將技術完全融入課程的技術支持。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之一是,邀請熱衷技術的教育專家與學生們分享知識,同時讓教導人員監督考核並對課堂進行必要的指導。

當老師和教育專家需要同時出現在同一個課堂時,上述方法是行不通的。但社交媒體、流媒體和其他即時通信技術使得學生和老師能夠聯繫到全世界鼓舞人心的導師。

解綁意味著把一個人身兼的多種角色,比如學科知識、教學技能、評測能力等,變為一個人承擔一種角色。“解綁”讓老師們專注於自己某一項專長,比如教學技能、評測,而讓其他專家負責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並不是每間教室裡的所有學生都會對同一件事物感興趣,所以讓學生參與到興趣驅動式的學習模式中,通常會幫助他們應對課程中比較枯燥但必要的部分(或是理論),引導他們獲得更全面的學習體驗。幼兒園和大學都有退學經歷的伊藤穰一喜歡潛水和熱帶魚。全面探索這些興趣意味著,要教喜歡這些的學生波義耳定律背後的數學、水化學、海洋生態系統以及科學上的命名規則。

這便引出另一個讓我們重視“學習”而非“教育”的理由,即課程改革和學生專業選擇通常是源於對當前和未來市場需求的預期。隨著技術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如果學生僅接受現成的教育,而不培養興趣驅動式、自主式和終身式學習的能力,他們將永遠處於劣勢。有學習熱情的學生總能在接受正規教育後,通過自主學習瞭解自己需要的知識。

媒體實驗室通過實踐聚焦興趣驅動式、熱情驅動式的學習。實驗室也試圖理解這種創新學習模式,並將之推廣到社會中。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創新型學習者,而不需要那些能被機器人和計算機取代的人。

所有這些並不是要質疑“理論”在一個半世紀的知識傳播中所發揮的核心作用。但理論本身是有誘惑力的,也是危險的。“實踐”必須貫穿“理論”,就像“理論”必須貫穿“實踐”一樣。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這一點前所未有的重要。未來的科學發現一定會檢驗我們最看重的主張。

【我的評論】先行動,再從實踐中獲得認知。因為等待和計劃的成本高於隨機應變。

7.多樣性優於能力

人才與任務匹配的有效方式,是觀察成千上萬民眾的行為來確定誰具備完成任務的潛質,而不是基於傳統地將任務分配給適合的人的管理模式。因為,自我複製是高能力的天性,而領域差異往往使外行人更能解決一些難題。因此,當今社會的每個職場都需要多樣性,多文化的職員分配,這使得消除無意識偏見,努力實現種族,性別平等變得極為重要。多樣性將使創新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美國禮來製藥公司於2000年創辦了InnoCentive,該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為客戶提供高度多樣性的知識。InnoCentive將大公司、商業研發實驗室以及醫學研究倡議遇到的難題公佈在網絡公告站上。來自大約200個國家近40萬的專業人員和業餘科學家經常訪問該網站,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居住在美國以外的國家。9這些問題並不是普通的科學難題。你絕對不會想到像默克公司這樣的跨國製藥企業內,成千上萬名化學家都無法解決的化學問題,某個得克薩斯大學一年級電子工程系學生能解決。

儘管如此,每個人都可以發佈自己的解決方案。如果該方案切實可行,發佈者就將得到獎勵,獎金通常在1萬美元——4萬美元。InnoCentive公司表示,大約有85%的問題最終得以解決。鑑於挑戰的難度係數,這樣的成功率已經算是高的了。但值得探討的是誰解決了難題,以及他是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的。根據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研究,成功的解決方案與研究人員卡里姆·拉哈尼(Karim Lakhani)口中所稱的“領域差距”存在正相關關係。說白了,越是外行的人,越可能解決這一難題。

如果一家大型消費品公司想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化合物,它可能會讓公司最優秀的化學家應對這一挑戰。我們一般都會相信,某個學科領域內最聰明、接受過最好訓練的人最有能力解決自己專業領域內的問題。的確,通常是這樣的。當他們失敗時(他們偶爾是會失敗),我們會想尋找一名能力更強的,即類似的其他高水平專家。但是,自我複製是高能力的天性,同此前的專家一樣,新的專家團隊也是在相同的頂尖學校、機構和公司接受訓練。這兩組同樣能力超群的專家團隊會用相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產生同樣的偏差、盲點和無意識傾向。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的團隊在大多數領域內更具生產力,多樣性正在成為學校、公司以及其他機構戰略發展的要素之一。多樣性或許是好的政治、好的公關的特徵,它依賴於個體對於種族和性別平等的責任感,或許會對精神有益。但身處挑戰可能極端複雜的時代,多樣性同樣也是好的管理方式,這與多樣性被認為要以犧牲能力為代價的時代迥然不同。

種族、性別、經濟背景、規則訓練都很重要,因為它們是產生認知多樣性的密鑰。

【我的評論】未來,通才比專才重要,在一個機構中,人才的多樣性比單一化有優勢。高能力的人善於學習,複製能力,跨領域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8.韌性優於力量

通常而言,大公司傾向於儲備資源,用強大的自身抵禦失敗,但一旦真的失敗,便因成本過高,很難東山再起。而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軟件公司則善用極少的原始投資,從不斷失敗中學習經驗,這恰恰允許他們在原有想法失敗時擁有足夠的韌性,輕鬆自由的變換核心,無須增加成本就能保持生存。因此,為了保護網絡安全,戰無不勝的防線是災難性的幻想,而不斷改變的,無法預測的防禦措施才具有有效的防護力。面對攻擊者,不斷的從錯誤中學習和適應才是好的抵抗方式。

對這一點的認識,或許來自伊藤穰一東方人的基因,即對所謂的“柔能克剛”的認同。力量在一個機構中的作用當然不消說,但是,如果我們承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局部失敗的必然性,我們就需要一個能抵禦災難性故障的系統,而韌性能夠幫助度過意想不到的風暴,使得一個機構真正變得更加活躍、強健和有活力。在未來某一時刻,我們都可能無可避免地要面臨失敗,最實用的系統能夠快速革新重生,關鍵在於保持韌性。

有足夠韌性的機構不僅能順利從失敗中恢復過來,而且還得益於免疫系統效應。正如健康的免疫系統通過發展對抗病原體的新預防措施以應對感染一樣,一個有韌性的組織會從錯誤中學習並適應新環境。這種方法幫助塑造了今天的互聯網。互聯網並沒有為每一個可能出現的攻擊或失敗做計劃,而是通過應對和學習此前出現的攻擊和安全漏洞,生成了免疫系統。在早期,失敗的代價還較小時,這給了它所需的韌性,使得它無須增加成本就能生存下來。然而,即便是惡意攻擊和偶然失敗的成本上升,這一靈活免疫反應仍將繼續增強網絡的韌性。

假以時日,注重韌性優於力量策略還能幫助機構開發更加活躍、強健、有活力的系統,

該系統更能抵禦災難性故障。因為它們不在預測未來上浪費資源,不在不必要的手續和程序上浪費過多的時間或精力,它們能確立機構健康發展的基線,幫助它們度過意想不到的風暴。對於互聯網初創公司和軟件公司是這樣,對於硬件公司、社會組織和非營利組織亦是如此。在所有這些領域中,創新成本以及由此帶來的失敗成本正在迅速下降,以至強調力量優於韌性或許已不再有意義。

當然,上述這些不是為了說明創新者及其所在的機構不應該規劃未來或預測潛在的問題。而只是簡單地讓你意識到,在未來某一時刻終會面臨失敗,最實用的系統能夠快速革新重生。關鍵在於:當抵禦失敗的成本超過屈從於失敗時,敢於承認這一點;保持韌性,即便公司處於蓬勃發展中。

計算機行業專注於同質性:大量炮製無限接近的相同硬件和軟件。結果是,一個代理可以在一個主機(如計算機)內造成大破壞;或者,任何加入物聯網中的個體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傳染任何數量的副本。

作為數億年進化的產物,人類的免疫系統具有拜占庭式複雜的特徵,但在本質上,它只是在玩一個複雜的“我們對抗他們”的遊戲。任何對宿主來說是異質的就是“他們”;任何不是異質的就是“我們”。福雷斯特和她的同事使用“基於代理的建模”模擬複雜系統,這是一種戰爭遊戲,它通過強大的計算機和無數個體代理互相攻擊。這不同於氣候科學家使用的其他計算機建模系統,例如,基於代理的建模允許個體行為自私,最重要的是,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和適應,就像生態系統中的個體參與者或人體內永久的細胞戰爭一樣。

【我的評論】韌性就是生存和改變的低成本帶來的面對不確定性結果,而保持生存和創造持續性的特性。承認失敗,不斷從失敗中學習併成長。

9.系統優於個體

負責任的創新不只需要速度和效率,同時也要持續關注新技術帶來的整體影響,以及理解人、社區和環境之間的關係,例如每一項科學和技術的創新幹預必須考慮到對全球網絡的整體影響。這樣的策略,在當今的產品設計中得到應用,從客戶體驗著手在返回技術層面。這樣的共同設計激發用戶自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增加了個性化定製的可行性。

這其實是系統論的觀點。真正具有競爭優勢的是一個系統,而非一個特別強大的個體;是一套能夠保證不斷成功的制度,而不是一個天才個人的行為。

對於複雜系統的研究已經成為科學研究中最具前途的領域。它天生便是跨學科的,是物理學家、信息論者、生物學家以及其他科學家聯手研究發現無法被任何單一學科囊括的領域。

複雜系統的數量或水平受4個因素的影響:異質性、網絡、相關性、適應性。密歇根大學複雜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斯科特·E.佩奇(Scott E. Page)說:“把它們想象成為4個旋鈕。”佩奇說,在某個點上,這些旋鈕全部歸零。我們生活在一個孤立、同質的社區中,不具備足以應對快速變革的條件,但數千年來,這並不重要。例如,羅馬帝國曆經數百年才瓦解。佩奇說:“近些年來,我們把這些旋鈕上的音量全都擰到了11。我們並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正是這些未知把我們引到了第三個條件上。

氣候學家已經指出,全球變暖其實是一個誤稱,並非所有地區都會出現氣溫上升。許多地區將迎來更多的極端天氣。37這是因為,氣溫的上升會給既定氣候模式帶來更多變量,一些地區將因此變得乾旱,一些地區將會變得溼潤,而幾乎所有地區都將遭遇更多的風暴。全球變暖並不是簡單地帶來了全面性的氣溫升高,而是會極大地增加氣候系統的波動性。變暖其實只是更多的氣象不確定性的開端。

“系統優於個體”原則讓人認識到,負責任的創新不只需要速度和效率,同時也要持續關注新技術帶來的整體影響,以及理解。

維繫與不確定性的健康關係是貫穿這些原則的重要主題之一。在過去幾年中,人類一直都被輕鬆擊敗,但這與我們即將面對的事相比算不了什麼。例如,成功的機構不會與莊家對賭季度銷售數字,它們知道下一次可能就將遭遇黑天鵝事件。它們或許不會下大賭注,而是會選擇採取投資組合的戰略,在不同的產品、市場或觀點中下小額賭注。

【我的評論】公司面向創新,首要任務是要設計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系統,靠系統來贏得勝利。

阿爾法狗獲得了5局比賽中的4局勝利。人們或許認為,一臺計算機擊敗了圍棋歷史上的傳奇冠軍可能會減少人類對圍棋的興趣,或者讓圍棋變得不再那麼有趣。事實上,在線觀看比賽視頻的人數超過觀看超級碗比賽的人數。11圍棋棋盤的銷量也大幅增長12,一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圍棋俱樂部的學生宣佈,該俱樂部的規模擴大了一倍。哈薩比斯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時表示,與“阿爾法狗”的互動重燃起李世石對於圍棋的興奮感。

很明顯,“阿爾法狗”並未讓圍棋變得不再有趣,反而為這項運動、圍棋選手和學者界注入了一股創造力和能量。

關鍵是將深度學習——一種模式識別,類似於人類大腦(或谷歌)在看過多幅圖像之後能夠識別出一隻貓或一輛消防車——與“學習”聰明地結合在一起,它由此可以從統計數據上猜測出可能會發生什麼,或者在圍棋比賽中,考慮到過往所有比賽,一名人類棋手可能會在特定的棋勢內下出哪一步。這便是一名圍棋棋手最基本的模式:從他學習到的歷史棋譜的模式中猜測下一步如何走。然後,他們再添加上一種強化學習,讓計算機嘗試新的東西。就像大腦通過得到多巴胺的獎勵進行學習一樣,當它做出成功的舉動後,便會強化“這是正確的”的神經通路。強化學習可以讓一臺計算機做出嘗試,獎勵成功的實驗,並由此強化這些戰略。

伊藤穰一在書的結尾用了谷歌(Google)的阿爾法狗(AlphaGo)和李世石對弈的例子描述了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以及人類所面臨的挑戰。總的來講,他是一個對人類未來持樂觀態度的人,他認為機器還沒有到取代人的時候,而人所需要做的或許是和機器的配合。伊藤穰一肯定了人類所具有的適應性,並且相信人類能夠適應未來,只是我們過去過分看重物質財富而忽視了人的適應性。人的適應性的背後則應該是人的創造力。而未來的創新方法在很多方面已經體現在伊藤穰一所給的這9對矛盾中了。

讀書的時候讚歎創新很容易,但真正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敢不敢放手冒險,才是最難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