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只要給我15秒,我就可以讓你愛上我。”


說著,“千頌伊”一邊撩動著栗色長髮,嘟起嘴扮作貓咪,嘴邊淺淺梨渦,既能魅惑,也能嬌俏。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等等,待你定睛辨認一番,“千頌伊”長髮下的那張圓臉蛋和敦實身形……


這不是我國喜劇界翹楚賈玲女士嘛?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人們早就看膩了偶像劇中俊男靚女的傳統組合。


賈玲才是剪輯圈大佬們的心頭好。最近,不少人用剪輯軟件將賈玲和當紅的偶像男星(們)湊成“一對兒”,合力形成賈玲CP宇宙。


權志龍、許光漢、易烊千璽、朱一龍?呵,誰也逃不過你玲的神秘魅力。


在B站,她先是與南韓頂流權志龍上演名場面“霸道總裁愛上保潔小妹”,伴隨洗腦BGM“迷魂記”,你玲穿著保潔服,拋了記媚眼,嘴裡唸叨著:


“每個男人見到我都會無法自拔。”


權志龍則成了在五萬平米大床醒來,名下上百家公司的男主角。在標準瑪麗蘇式相遇中,他就這麼被“耿直又不做作”的保潔小妹賈玲吸引了。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對了,這位南韓頂流和賈玲女士還有專屬稱號——“甲(賈)醛(權)CP”。(一入CP深似海,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你邁進這個圈子可能就出不來了。)


靠臺劇《想見你》破圈的新晉小生許光漢,在剪輯手的奇思妙想下,他穿著襯衫仔褲向學姐“黃雨玲”羞答答地告白:“我喜歡你”。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充滿青春氣息的臺劇《想見你》1秒變作鄉村愛情故事——《想見玲》。


還有B站鉅作:賈玲與朱一龍的《家有河東獅》。看完你才發現,原來壯實樂觀的賈玲搭配起孱弱美男子朱一龍,別有一番滋味。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看完視頻,心情略微複雜。


賈玲女士的美,猶如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一千個人,能給你整出一千種不同的解讀方式。


但神奇的是,不論誰來解讀,只要看到這位女士眯起眼,笑起來嘴角邊的梨渦,和那口整齊的小白牙,你絕對討厭不了她。


在此之前,當紅男星的粉絲們是出了名的不好惹,倘若哪位女星和自家偶像被湊對,她們總會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強烈反對。


粉絲們的抗議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不知何時開始,賈玲卻成了那個例外。


你在瀏覽視頻網站時總能不經意間看到她“演繹”的絕美愛情故事,或痴情感傷,或俏皮動人。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曾經強烈抗議偶像被湊CP的粉絲們非但不反對,還恨不得四處宣佈這個好消息:


“她來了,她終究還是來了。”

“看來哥哥是真的火了。”

“恭喜哥哥加入賈玲的後宮。”


在當下,賈玲似乎能和任何當紅男星組成CP,能否加入賈玲CP宇宙也成了測試男星人氣的試金石。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看到這裡,年齡稍長的資深少年少女們,小小的腦袋或許裝著大大的疑惑:CP是啥?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先解釋下,CP是網絡流行詞,簡單來說就是配對,同性、異性的親密關係都包含在內。


和真實配對不同的是,哪怕被湊成CP的兩人在現實毫無交集,只要有人覺得兩人看上去相配,就能產出一些腦洞清奇的短視頻和同人文,從而滿足自己的精神食糧。


在博大精深的CP文化裡,萬物配賈玲還真不算另類。畢竟,你可以看到各類平日裡八竿子打不著的組合:


李白和杜甫,特朗普和普京,甚至還有伏地魔和林黛玉。


關於CP,最常見的說法是意同於英文詞彙Coupling,發源自日本宅文化圈。到了互聯網盛行的今天,儼然發展為我國年輕人熱衷的亞文化之一。


而CP文化作為流行文化的一種,其中的娛樂性和受眾黏性,格外受娛樂行業青睞。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曾說過:


“消費社會的生活越來越具有符號特徵 ,人們不再是單純地對商品的消費 ,更多地是對商品所賦予的符號價值的消費 ,而獲得各自的身份認同。”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CP文化亦如是,有些年輕人連戀愛也不談了,他們通過關注CP從而滿足自我創作與對愛情的需求,加上藉此獲利的娛樂業推動,從而達成表面的雙贏。


別以為只有長相優越的男女藝人才受歡迎,在CP文化圈,萬能CP從不是俊男靚女,而是賈玲、沈騰和岳雲鵬這樣的喜劇明星。


這種情況下,萬能CP賈玲的出現,似乎也並不奇怪。


互聯網用戶對賈玲的好感度奇高,縱使挑剔如豆瓣鵝組,在最受喜愛女明星榜單裡,賈玲力壓網民好感度本就不錯的孫燕姿、劉雯,甚至是老牌港星青霞、曼玉,穩居第一。


多年好友沈騰總結得最為貼切,賈玲的最大優勢是:男人喜歡她,女人不嫉妒她。


首先,這和賈玲討喜又很少出錯的性格有關。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圖源:2014年金鷹節發佈會


2014年,金鷹節新聞發佈會上,輪到她上場,不知為何氣氛一度凝固。賈玲非但不在意,反倒樂呵呵地追問記者:


都沒有問題啊?

我已經不火成這樣了嗎?

就沒點兒緋聞要問了嗎?”


通過友善的表情和直擊靈魂的三連問,她巧妙地緩解了現場氣氛,接著賈玲主動熱場,笑眯眯地裝作苦惱:“我今年32了,一直沒有男朋友”,現場徵婚,逗得記者們開懷大笑。


玩笑是玩笑,到了該認真的時候,賈玲一點也不含糊。


2016年,包貝爾的婚禮引發眾議,結婚原本是好事兒,柳巖作為伴娘,被幾位伴郎抬起來想要丟進水裡。“鬧伴娘”的舊俗本就飽受爭議,人們不明白,這事發生在普通人身上也就算了,怎麼明星也來這一套?


更何況,伴娘柳巖始終在掙扎,顯然並不情願。而此時,同樣是伴娘之一的賈玲出現,她先是把拉著包貝爾的幾位男士拉開,見這幾人仍不放棄,賈玲直接席地而坐,擋在了柳巖身前。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賈玲臉上表情一如既往地樂呵,不讓氣氛尷尬,但身子巋然不動,始終為柳巖遮擋。


提到娛樂圈的高情商藝人,人們下意識會想到何炅、黃渤等人,賈玲很少入選在內。但仔細想想,賈玲完全滿足了人們對高情商的定義。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賈玲之所以討喜,還有一個很少被人提起,聽上去沒那麼正當的理由——


她看上去毫無攻擊力。


從大眾對賈玲有印象以來,她好像永遠是這樣,越來越豐腴,愛拿體型自我調侃,看上去活像鄰家愛嘮嗑的大姐。


知乎上,有人提問:“如果賈玲不是這麼胖,能紅嗎?”


誰也給不出真正的答案。


在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中,欄目組找出嘉賓們18歲的照片,賈玲指著00後小花歐陽娜娜,一臉誠懇地說:“我18歲的時候,跟娜娜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眾人笑成一團,沈騰反問歐陽娜娜:聽了這話,你還想長大嗎?


節目裡,這是笑果,也是“包袱”,為的是逗樂觀眾。


但是翻看賈玲的往日照片,她的確瘦過,彼時穿著粉色碎花上衣,眼睛亮而有神,笑起來淺淺梨渦,任誰看了都會贊聲清秀佳人。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認識賈玲比較早的那些朋友都說,這是一“挺漂亮的小姑娘”。


這個漂亮的小姑娘在大學沒畢業時就拿過全國性相聲賽事一等獎,卻在畢業後的多年裡始終沉寂,難翻浪花。


在人盡皆知的小品《喜樂街》前,賈玲也上過春晚,表演的是新式相聲《大話捧逗》。


雖然獲了戲曲類二等獎,但是那年春晚,人們更關注的是“唱《傳奇》的王菲是否寶刀已老”、“變近景魔術的劉謙哪兒有破綻”,很少有人能記住她。


真正讓賈玲在喜劇領域奠定位置的是春晚小品《喜樂街》。


賈玲被安排與名模瞿穎同臺,扮作“女神和女漢子”,女神瞿穎“眼大嘴小身材S型,被男生前呼後擁”,女漢子賈玲則“有胳膊有腿,只會和男生掰腕子。”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圖源:小品《喜樂街》


這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前者精緻討喜,有明顯的女性特質;後者相貌平平,性格也粗獷不已,成為別人調侃取笑的對象。


有人說這個小品在汙名化女性,但更多人通過這則小品記住了賈玲。


在賈玲越來越受歡迎的同時,她在舞臺上的女性特質也日益削弱。


此後幾年裡,眼見著賈玲身形越發圓潤,喜劇表演也越發豁得出去。


她常不顧形象地裝扮成糙漢。師父馮鞏打開電視,恰好看到賈玲扮成男人,嚇了一跳,立馬打電話問她:“把自己弄成那樣,你以後還嫁不嫁人了?”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綜藝《百變大咖秀》劇照


郭德綱也勸過女孩別講相聲,喜劇演員本就不容易,自己乃至嫁人,是要被當作“包袱”和“梗”拋出去的。


女性喜劇人更不容易,製造笑料的同時,往往需要醜化自己,如三十歲扮老太太的宋丹丹,電影裡咋咋呼呼的吳君如。


倘若尺度沒掌握好,還會背上“損害女性形象”的名頭。賈玲曾描述自己的困境:


“我最早的時候瘦瘦的,在說相聲也在搞笑,觀眾覺得你不好笑。然後後來我胖了一點,我再搞笑,是好笑了,可觀眾覺得你侮辱女性了,你自黑了。”


那麼,漂亮苗條的女孩,就演不了喜劇嗎?


當然可以,另一位小品演員張小斐和賈玲是老朋友了,張小斐是喜劇演員中少見的美女,盤亮條順。


可無論是在舞臺的笑料包袱,或是觀眾心中的認可度,苗條漂亮的張小斐,始終比不上賈玲。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細究賈玲的走紅有很多表象因素:外表無攻擊力,性格討喜,專業能力過硬。往深了想,也蘊藏著人們對傳統審美的解構與反抗。


在傳統審美中,女性是被凝視的,她們被男性目光期盼著永遠精緻美麗。


即便是偶像劇熱衷於塑造灰姑娘式女主角,也常常會由一位樣貌遠超普通人的女明星飾演,假裝“平平無奇”。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王子變青蛙》劇照,撲面而來的古早氣息


毫無說服力的畫面,容易讓人生出一種荒誕感。


留披肩長髮,有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和流水似的尖下巴就是美嗎?偶像劇裡只能存在俊男靚女的組合?


未必吧。


“萬物皆能配賈玲”的出現,側面可以證明,年輕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厭倦了被傳統審美所裹挾。畢竟賈玲短髮、圓臉,和人們心中的美女大相徑庭。


這種對審美的反抗也愈加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比如前年通過選秀節目一夜爆紅的王菊,不同於常見少女偶像的“白幼瘦”審美,她膚色偏深,身材豐滿,畫著色彩濃郁的眼影和口紅。


一部分人認為她和少女偶像相距甚遠,但另一部分人認為她拓寬了少女偶像的定義,陽光、獨立、自信是外貌替代不了的東西。


人人談論著這個“不太一樣”的年輕女孩,隱隱有種“王菊現象”。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時能出頭?


審美相對傳統的東亞外,在歐美國家,這種反抗更為常見:


時尚圈開始出現大碼模特,對審美最最嚴苛的時尚秀場中,模特們不復往日般瘦骨嶙峋,曾經被邊緣化的大碼人群逐漸出現在公眾視野。


連迪士尼公主的選角,也不再只有金髮碧眼的白種美人,接連出現黃皮膚的木蘭,和黑皮膚的小美人魚。


人們對美的理解,似乎正在被一步步解構與重建。


如今的青年人熱衷於各式各樣的亞文化,而亞文化的最初含義本就是“與主流、強勢社會全然不同的價值與規範”,是對主流文化的反抗。


賈玲成為偶像劇萬能CP的背後,既是打破了對女性的傳統審美。也同樣蘊含著一種反抗因子:年輕人不再需要被資本、傳媒或是長輩教導什麼是美,他們有自己的選擇與觀點。


反抗驅動人類社會進步。要不然,文藝復興時期的莎士比亞,怎麼會讓羅密歐愛上世仇之女朱麗葉?《西廂記》裡,養尊處優的小姐為何會跨越階級與窮酸書生相戀?迪士尼童話中,漂亮姑娘貝兒又怎麼心甘情願陪伴醜陋的野獸?


這些作品表露出的思想都是對當時社會主流的反叛。無論是階級、財富或者樣貌,一步步被固化的主流思想,似乎永遠跟不上日新月異的社會現象。


回頭再看,賈玲何以成為人見人愛的賈玲?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她不是那個幸運的天選之人,只是在一個適當的時機,才能與妥帖被人們發覺,又悄悄滋潤了你的心,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亞文化icon。


當影視劇中外貌性格都毫無瑕疵的明星,無法代替人群中的大多數,一切都該被重新定義了。


圖源:《百變大咖秀》、《歡喜密探》及B站剪輯視頻劇照。

1.B站賈玲剪輯視頻。

2.X博士《賈玲才是真正的偶像劇女主角》

3.周靖姣《時尚界開始擁抱大碼女性》

4.沈曉曉《新媒體中的腐女亞文化及其商業收編》

5.李倩倩《娛樂節目“CP 文化” 奇觀化解讀與反思》

6.楊不歡《從李宇春到王菊,中國選秀13年有沒有真的“顛覆審美”?》


賈玲為什麼人見人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