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耶穌會士與康熙朝防疫。

清朝入關後共有十位皇帝,其中有兩位皇帝直接死於天花,一是順治皇帝,一是同治皇帝。還有兩位皇帝,雖然沒有死,卻在臉上卻永久性地留下了天花的烙印——麻子,就是康熙皇帝和咸豐皇帝。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晚明清初來華的耶穌會士,一批是來自歐洲各地受到葡萄牙保護,經過澳門中轉,再進入中國內陸的耶穌會士。另一批則是清一色的法國耶穌會士,他們是法蘭西科學院的院士,接受波旁王朝的資助來華,主要為清王室宮廷服務。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耶穌會士抵華之際恰逢明清鼎革,據清史有關記載,入關後的滿族統治最危險的敵人,除了軍事層面的諸地反叛勢力,更是天花等高致死率的疫病威脅。熱衷清史研究的愛好者們總是將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視為“決定康熙命運的傳教士”,在某種程度上說,這具有一定道理。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自清軍入關前的努爾哈赤時期,滿洲地區便已出現天花疫情。1618年,努爾哈赤征討葉赫部時,已發生“痘疫”(即天花)。清太宗皇太極當政,天花肆虐首都盛京,自此,滿清皇室便有“避痘”之舉。清初時期,主要是滿清八旗子弟更易染上天花疫病,由於從寒冷的關外轉入相對溫暖溼潤的關內,水土不服所造成的大規模瘟疫。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皇族子嗣也有不少因天花而亡故,比如努爾哈赤的十五子多鐸。順治初年,天花肆虐,大量人丁死亡,八旗子弟的嬰兒死亡率更居高不下。順治帝共八子,早夭大半。順治帝希望冊立次子為繼承人,但母后孝莊皇太后卻更傾向於皇三子玄燁為繼承人。皇帝與皇太后意見相左,此事便交由相對公允的朝中人,也是順治帝尊重的“瑪法”(滿語中“爺爺”之意)耶穌會士湯若望來仲裁。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在順治帝考量接班人的問題上,湯若望給出了重要的意見,而歷史也證明湯若望的考量與眼光。湯若望提醒孝莊皇太后與順治帝諸皇嗣中,唯有皇三子玄燁已出過天花,能夠對這樣可怕的疾病具有終生的免疫。1662年,順治帝薨世後,玄燁登基,定年號為“康熙”。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康熙帝深刻意識到天花這類傳染病對於王朝命運的掣肘,便著手化被動為主動,直面瘟疫,將措施從對天花的隔離躲避到開展多維度的防治。

康熙二十四年臘月,康熙的定妃生了個皇子,這個皇子也就是康熙的第12子胤裪。

可不幸的是,胤裪出生後就高燒不退,太醫們確定這孩子是感染了天花,康熙心疼不已。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這一年,洪若翰剛來到清朝不足半年,康熙急召洪若翰入宮,問他可有辦法治療天花。

洪若翰表示:天花在歐洲也很難解,法國沒有辦法醫治天花,而且這種病毒在中國已有解決之法。

洪若翰由於精通漢學,並向中國有關專業人士請教,然後給康熙詳細講解了“人痘”療法和其原理,康熙於是決定,親自試驗。

所謂人痘,就是將“豆瘡”內的病毒提取出來少量,“種”到其他健康人身上,讓人產生天花抗體。

實際上,人痘其實就是一種原始的疫苗。

在洪若翰的參與下,康熙讓內務府挑選了30名沒有得過天花的宮女,這30名宮女遭了秧。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把他們安排在長春宮的後院中,然後取胤裪身上的“痘苗”,給她們試種。

幾天後,30位宮女們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但很遺憾,因為接種量無法精確把握,而且宮女們面臨極大的恐懼感,有4位宮女因此而死亡。

半個月後,康熙將剩餘的26位宮女和天花病人放在一起,只有4位重新感染天花,其餘22人對天花免疫,也就是說有22位是接種成功的。

因為這件事有洪若翰的全程參與,被洪若翰以書信的形式寫下來,寄給了法國天主教,2004年,書信被公開,才被外人所知。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康熙這一系列防治天花的措施,從宮中鋪開,隨後推廣到八旗營,更不遺餘力到韃靼地區鋪開。

法國耶穌會士殷弘緒曾在與歐洲的通信中,記載了康熙帝在大韃靼區域推行“種痘防疫”取得成就之後的自我評價:“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子,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 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哉?”

自康熙推行“種痘法”後,天花盛行的北部領土,特別是韃靼地區的天花疫情得到抑制。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由於防範接種疫苗,天花的死亡率已經低於百分之一,而歐洲同期乃至到18世紀的天花疫情致死仍然居高不下,導致近六千萬人死於天花。康熙採用和普及的“種痘法”,後傳入俄國,再經土耳其進入歐洲,成為後來牛痘疫苗發明的重要啟發。

這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康熙朝在韃靼地區的天花防疫工作為何能夠相對精準高效地展開,這背後法國耶穌會士的貢獻是居功至偉的。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另外張誠的主要研究集中在韃靼地區,他曾經先後八次前往韃靼地區,且每次的路線不盡相同。韃靼是一個泛指,但就張誠的研究而言,正集中於今日蒙古地區。他的遊歷成為日後研究的基礎,張誠詳細記載韃靼地區的滿族、蒙古族等生活習俗。

作為一位訓練有素科學家,他為韃靼地區繪製經緯精準的地圖,記載人口分佈情況。作為一個外國人,他記錄韃靼地區風土人情、生活習慣。這些信息首次清晰繪就大清版圖北部的圖景,也成為康熙朝在韃靼地區推行天花疫苗接種的重要參考資料。依靠張誠的記載,韃靼地區鋪開“痘苗”接種的效率極大地提高。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與康熙朝防疫,康熙挑選30名宮女做實驗


這五位法國耶穌會士之所以得到康熙帝的垂青和信任,也是與疫病防治密不可分的。因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帝患瘧疾,御醫束手無策,洪若翰、白晉、張誠進獻“金雞納霜”粉(也就是奎寧粉)入宮。皇帝服用後痊癒,為表感謝賞西安門內舊臣蘇克薩哈宅第於法國耶穌會士以後更賜北京北堂作為這批法國耶穌會士的專用。

由此,這批“國王數學家”從第一代來華耶穌會士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帝的近臣。他們帶進紫禁城的“金雞納霜粉”成為日後治癒瘧疾的重要藥物,廣泛用於治療,防治了瘧疾的大規模爆發。

——(慧言妙語因你的支持、轉發而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