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剩女,叫保险业务员!

有一种剩女,叫保险业务员!

保险业务员

01

前几天跟公司几个女同事一起吃饭,饭局上免不了各种八卦和吐槽,说着说着也不知道是谁就扯到了相亲的话题。

然后刚入职不久的小李美女就说起了她上周末的一次相亲经历,她说刚见面时从男方的眼神就能知道他对自己还挺感兴趣,整个过程聊的也还算开心,可就当她说她在保险公司工作时,男方刚还炽热的眼神马上没了神采。他脱口而出:“你是卖保险的?”

我同事赶紧解释,我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做内勤的,不卖保险。可那个男的明显没了继续聊下去的兴趣,一通尬聊后,各回各家,之后再也没有联系。

我们几个听完也是唏嘘不已,因为在保险公司上个班,一个水灵灵的大美女嫁人倒成问题了?!小李愤愤的说,“还好我是保险公司的内勤,如果我是外勤那个男的还不得当场离席啊!真是气死我了!”

笔者注:内勤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负责公司整体的管理运营,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对外勤的管理、培训和服务支持。
外勤即保险业务员,也叫保险代理人,承担一线的保险销售工作。
有一种剩女,叫保险业务员!

你在哪工作啊?

02

在中国的婚恋关系中,职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未来的婆婆选儿媳妇都会例行的问:“你叫什么啊?多大了?在哪工作啊?......” 等等之类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好像在婚恋市场上不太受待见,特别是寿险业的保险业务员。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不喜欢保险销售这个职业。一个女孩哪怕很漂亮,学历和收入也都不错,但一旦被相亲对象得知她是“卖保险的”,就有很大几率被“另眼看待”。

而且,这个时候,保险公司“世界几百强”、“金融行业”、“传播爱与责任”等标签却完全起不到对保险业务员这个职业的贴金和加持作用。相反,如果是其他金融行业,比如银行业从业人员,哪怕就是一个工资很低的普通职员,都会被相亲对象和未来的婆婆青睐有加:“哦,在银行工作啊,好,好!”

我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在保险公司内外勤都做过的业内人士,非常客观的说,保险业部分女性从业人员较难找对象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特别是在保险销售队伍里尤为明显。而且还呈现出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女的往往比男的更难找对象,二是收入越高的女性业务员越容易成为剩女。

有一种剩女,叫保险业务员!

保险代理人

03

根据《2018中国保险代理人基本生态调查》的数据可知,在目前全国800万保险销售大军中,女性占比高达71%。时间再往前推到10年前,虽然那时从事保险销售的女性占比更高,但大多数以结过婚的大姐大妈为主,未婚的女性年轻人并不多。所以保险销售人员中就算有剩女现象,也因为问题不太突出而不被人关注。

但随着2015年寿险业的人力大跃进,一大批年轻女性进入保险销售行业,从业人数总量的激增让“女孩做保险不好嫁人”成为了一种现象。只是这种现象因涉及个人隐私和有抹黑行业之嫌而不被外人所知。

就像我的同事小李美女说的:“要知道这样,我就先找好男朋友再入职了,可我大学读的就是保险专业,我不到保险公司上班去哪呀?”

是啊,尽管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也想替保险销售行业的剩女们鸣不平:保险销售就是一份工作而已,我们兢兢业业工作,规规矩矩卖保险,咋还因为这个就嫁不出去了呢?

有一种剩女,叫保险业务员!

04

人物一

小娟是某大型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今年27岁,已经入职两年了,月收入在12000左右。她和前男友是大学时认识的,但因为她做保险而选择了在一年前和她分手,当然也有其他因素,但她的职业让他觉得不光彩,没面子是一个主要原因。

之后,有人陆续给她介绍了几个相亲对象,都无果而终。她说,有一个男孩儿,彼此第一印象还不错,他也是跑业务的,一个月才挣不到4千块,竟然都因为她这个保险业务员的身份而放弃交往。

这件事对她打击挺大,有时候自己也想不明白:我一没偷二没抢,每天辛苦工作做保险怎么就不光彩了呢?哪里就让他们觉得没面子了?有时候也想离开这个行业,可是一想到那么多信任她的客户和还不错的收入就瞬间打消了这个念头。

人物二

亚男是我原来做外勤时营业区的同事,今年35岁,保险销售从业12年。她不带团队只做业务,走的是行销路线,年收入在50万左右。

她在工作上堪称完美,拥有保险和证券等多个执业资格和专业证书,还是公司的产品专家,人不说貌美如花,起码算中等偏上吧!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愣是眼看着自己成了老姑娘。

个中缘由,我倒是问过。她说,一是有些人真看不上做保险的,还有就是有些看上我的,我却瞧不上他,一来二去的,慢慢也就习惯了。其实,整个营业区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呢!我仔细想想,还真是,并且大多都是大咖级别的。连这么优质的保险销售大咖都被 “看不上”,这样的社会地位我也是无语了。

有一种剩女,叫保险业务员!

05

保险业务员群体中的剩女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跟国内整个保险销售行业的大环境紧密关联的:跟业务员自身有关;跟保险业之前过度依赖人海战术追求保费规模而忽视行业美誉度有关;跟社会大众对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销售的过渡妖魔化有关。

首先,保险业务员的职业美誉度为什么这么低?以至于大家在对相亲对象选择时 “保险相关人员” 成了必删选项呢?

这可真不赖社会大众用有色眼镜看我们,一直以来,特别是行业开创初期,保险业务员的销售误导,甚至用欺骗的手段让客户投保;为了出单,赖在客户家,不买就不走;为了自己的团队人力发展,用不当的方式拉人做保险,让大家都以为做保险就是“搞传销”。

再加上银行保险销售渠道经常让储户“存款变保单”;因没有如实告知而导致的拒赔;因退保时交5000退500的不解和愤怒......

事情往往都是这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理赔一百个客户的正面宣传,也抵不过一个拒赔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何况我们业务员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坏事”!

这一小部分“做坏事”的业务员直接或间接抹黑了保险,抹黑了保险业务员,并连带着大部分遵规守纪,本分专业的优秀业务员跟着一起被黑,甚至最后保险公司的内勤管理人员也被牵连。更受伤的是女性保险业务员,因为这个职业被搞臭,搞个对象都被明确要求“保险业务员除外”!

其次,与社会大众、媒体对寿险销售的过度妖魔化解读和推波助澜式传播有关。

保险产品或者保险销售方面肯定有自己的问题,但过度的情绪宣泄是不理性的,一些本不属于保险业务员的“罪过”甚至谣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销售人员不论好坏全都是“坏”的,保险不论黑白全是“黑”的。

社会上的保险“黑”加上保险行业自身不太重视自己的美誉度(现在整个行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一个特定的维度里,客观上造成了大家因黑保险而及人,因部分人而及全部人。而一部分刚好有婚恋需求的女业务员们被“恨屋及乌”。

有一种剩女,叫保险业务员!

06

保险业务员中的剩女现象起码到现在为止仍客观存在。但可以看到,随着80后和90后人群逐渐走向前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会民众获取保险知识的途径和快捷度跟以前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相对而言,误会和谣言因没有了信息不对等而不太可能无缝传播,另外,大家对谣言和消息的判断也更便捷。

而这也是我们整个保险行业从行业监管、社会舆论和正确保险观念的传播普及等多维度提升保险的美誉度的绝佳机会,但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这一切还需要时间。

追求高收入只是职业成就感的一部分,一个被人人嫌弃毫无荣誉感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就算收入再高,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如果因为从事这个职业甚至影响到我的择偶,那做这个工作还有什么价值?

写在最后:

本文借剩女现象这个独特的角度来呼吁行业各层级从业人员来重视和关注保险业务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成就感。

好在提高行业美誉度和保险业形象已经进入新成立的银保监会的改革日程。期待,有那么一天,我们的行业的巾帼英豪不再为愁嫁而伤怀,不再为社会地位低下而无奈。

力橙财经,为您深度解读。

有一种剩女,叫保险业务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