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纪录片」《剩女》

多么刺耳的一个词!

「干货纪录片」《剩女》

剩女 - Leftover Women


简介

  • 原片请阅读原文
  • 《剩女》Leftover Women
  • 以色列导演(国外的导演常会有不同的视角),时长85分钟
  • 内容上,以三位"剩女"的故事贯穿全片,用细节拼出这个群体性的现象。


1号主人公

山东人,34岁,在北京工作的律师,家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一直是爸爸的骄傲,只是一直没能结婚,渐渐让爸爸在村里抬不起头。。。

「干货纪录片」《剩女》

考上大学以来,一直是爸爸的骄傲,怎么(结婚)这件事就(不行。。。)

「干货纪录片」《剩女》

与家人争吵太激烈,她说了很多脏话

好像周围的一切都在向她逼婚,好像所有人都在评判她;她多次尝试相亲,都没有好的结果,面对心理医生,她哭诉道:

「干货纪录片」《剩女》

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样, 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结婚

「干货纪录片」《剩女》

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样, 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结婚

「干货纪录片」《剩女》

一种逃亡的生活

最终,她选择了去法国留学,与深造相比,逃离这个环境是更大的动力,她终于可以过战斗一样的生活了。

「干货纪录片」《剩女》

一种逃亡的生活


2号主人公

北京人,28岁,严格讲不算大龄,她的问题是原生家庭中,与妈妈太强势;在2-3岁的时候,妈妈就因为她不听话,把她一个人丢在那里,从此以后,这一招就是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也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干货纪录片」《剩女》

她承认,在择偶上,妈妈的意见占据80%-90%的权重

她尝试与母亲的一次谈判(冲突),最后还是以母亲的冷暴力结束

「干货纪录片」《剩女》

你不尊重我们

「干货纪录片」《剩女》

妈妈说:别跟我说话,我不想说话了

当然,母亲之所以这么强势,也可能是源于经济上的支持。

「干货纪录片」《剩女》

操着山西口音的妈妈说:我给你买了房子,给你买了车,还要啥对你呀。。。

3号主人公

年龄不详,自称是大龄,大学老师,最终与来自农村的小伙子结婚了。

结婚时,她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我想和你去 拥有和创造最世俗的幸福

「干货纪录片」《剩女》

我想和你 去拥有和创造最世俗的幸福



这个话题太典型了,还想多说几句

文章的开头,我说“剩女”这个词太刺耳了,可中国的婚恋市场的现状更加残酷。


中国婚恋市场现状

中国有2亿单身人口,这群人足够庞大,催生出一批婚恋网站来帮忙解决婚姻问题,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大家的倾向非常一致,在面临婚姻对象的选择时:

- 男性会挑女性的年龄和外貌(颜值与身材),其次是学历和收入;

- 女性会挑男性的学历和收入,其次是年龄和外貌;

也有很多人认同A男配B女的理论:

男女都按照自身条件分为ABC三类,A代表最优。(个人不认同这种分类方式)

那么A男在婚恋选择时,多数倾向于选择B女,而不是看起来更匹配的A女;深层的原因是: 选择B女可以让A男在之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获得很多主动权。


上面的所有解释都对“剩女”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不管如何努力,在中国婚恋市场上的命运依然是进一步贬值。

这样的事实,比剩女这个词要更加残酷。


婚姻的一些变化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考证现在的离婚率问题,根据分析,在一线城市,现在结婚的这一代人,真实的离婚率会大于50%,与发达国家相近。

不管怎么说,与上一辈相比,这个离婚率足够吓人了,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单亲家庭。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呢?

坦白讲,这个问题很复杂,我根本不知道答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

女人自己赚钱了!

经济独立了,就可以摆脱“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牢笼,开始强调自己的需求。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产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财产,现在女性有了自己的财产,可以不妥协了,婚姻的情况就变化了。


亲密关系的逻辑自洽

接受许知远采访的时候,李诞多次强调: "人是社会动物"

「干货纪录片」《剩女》

社会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亲密关系又最重要,我们今天讨论的婚姻又是更牢固(合法)的亲密关系。

其实,人们都不喜欢孤独和寂寞,大表姐刘雯在节目中说: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指今晚聊到了自己的单身问题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干货纪录片」《剩女》

当然,名人在婚恋选择会对事业有重大影响,但不管是谁,都会期望拥有一段亲密关系。伴随着踏实和安全感,好的亲密关系让人感觉幸福。同时,比起普通的关系,它会对你的生活有更多的侵入,你会失去一些方面的自由;亲密关系具有排他性,好的亲密关系需要长期相处,但长期相处又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无聊感,这是所有选择亲密关系的人都面临的问题。

片子里的3号主人公,被问到“为什么你预设婚姻是一个成功的结果?”时,这么回答:

「干货纪录片」《剩女》

为什么,言语中透漏出婚姻是一个成功的结局?

「干货纪录片」《剩女》

为什么,言语中透漏出婚姻是一个成功的结局?

「干货纪录片」《剩女》

为什么,言语中透漏出婚姻是一个成功的结局?

「干货纪录片」《剩女》

为什么,言语中透漏出婚姻是一个成功的结局?

「干货纪录片」《剩女》

但是...

「干货纪录片」《剩女》

更幸福了

「干货纪录片」《剩女》

更美好了

我个人的朋友中,一些人并不喜欢孩子;可真的有了孩子后,一个个成了晒娃狂魔。。。可以想象,伴随着各种激素水平的飙升,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也可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了生活的动力。

对于亲密关系,要做好心理准备,清楚得失,沟通好能够忍受的底线,保持逻辑自洽。


接纳自己

做到了逻辑自洽后,最后一步是接纳自己(写到这里我很矛盾,一个没有婚姻经验的人,只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想象,好为人师地给人家提婚姻的建议,好滑稽,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写完吧。。。)

我们都承认,当前的中国,很大程度上依然在物化女性,环境在逼迫人们进入婚姻,不选择婚姻的人会承受更大的压力。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要想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是一个战士

有一位朋友,说自己认识一些条件很好(可以理解为一线城市有房子的高级白领)的大龄女青年,没有结婚的原因是一直没有降低要求,我好奇她们的现状又请教了一遍:

「干货纪录片」《剩女》

不结婚了 或者 找了老外

我很佩服这样的人,她们想的很清楚: 与其找一个自己看不上的人,之后的生活质量还不如单身。老娘接受大概率孤独终老的结局,周围的压力老娘扛得住,对于所有的可能性,也做好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准备。

如果你的想法一样,并且非常坚定,那你可以自信地继续做战士。当然,如果哪天你累了,不想这样了,也没有关系。

我不是战士,我更想要世俗的幸福

必须承认,大多数人并不是战士。我们有一颗时常脆弱和柔软的内心,没必要为了显得睿智,显得有思想,显得与众不同,去做自己并不真正认同的事情。

其实,很多人与父辈有着同样的观念就是:婚姻是最后的归宿。如果你问我是否认同,我不认同,但我认为也很好。

多数人追求的并不是像一个战士,想要战胜历史,人们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我们多数人的想法,与3号主人公一样:

拥有和创造最世俗的幸福

「干货纪录片」《剩女》

我想和你 去拥有和创造最世俗的幸福

如果你想要的就是这种世俗的幸福,能够提供一种亲密关系的人选并不那么苛刻:他可以没有有让你一见钟脸的颜值,也可以没有才华、没有那么有钱;我并不是让你妥协自己的标准,只是说有些东西并不冲突,包办婚姻的年代也有很多幸福的样本,你认为特别重要的标准中,很多并不妨碍你变得幸福。

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的,世俗地看待这一切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是你要结婚,而不是别人逼你结婚。

幸福感来自于持续的正反馈,很多事情可以带来幸福感,当然,发展一段亲密关系,生一个孩子也可以获得。

可能多年以后的某一时刻,你看着自己的孩子和糟老头子,坦然承认,这些年我很幸福。

当然,我知道你不会听我的。



再多说一句~

说了这么多“剩女”的问题,你可能会问:“剩男”去哪里了?

到2020年(就是今年),中国结婚适龄期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有超过1000万男性,将终生无法结婚。

“剩男”的现状要比剩女还要残酷,这些人大都生活在农村或乡镇,而当下的中国大城市女多男少,在农村正相反。这些男人(上文提到的1000万)并非出于主动选择,但注定孤独一生,而孤独又是最难忍受的。

有一部片子与《剩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是NHK出品的《光棍儿:中国结不了婚的男人们》(注意是NHK的纪录片,不是郝杰拍的电影):毕竟“剩女”是找不到理想的伴侣;"光棍儿"是没有选择。

我们发现三和大神里几乎没有女的,我们发现男人可能终生光棍,女人只要愿意,总是可以再次成家。这当然不平等,在最没有选择的群体,女性仍然像几十万年前一样,有着挑选的权利。

「干货纪录片」《剩女》

《光棍儿:中国结不了婚的男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