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邊緣戶致貧、脫貧戶返貧?這個幫扶單位使出了“三板斧”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年,已經成功“摘帽”的茶陵縣秩堂鎮東首村,如何防止邊緣戶致貧、脫貧貧困戶返貧?在脫貧攻堅中還有那些短板需要補齊?作為該村脫貧攻堅的後盾單位,茶陵縣紀委監委在派出精兵強將開展駐村幫扶的同時,下足“繡花”的功夫,做實做細各項幫扶措施,確保東首村決勝脫貧攻堅。

挨戶摸排,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人

“有你們關心,我心裡就踏實了。”因患糖尿病併發症,去年東首村三組村民龍桂香一家陷入了困境。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縣紀委監委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脫貧攻堅。要求機關全體幹部深入一線,與結對戶開展家庭收入核算、困難幫扶工作。成立由班子成員帶隊的脫貧防疫督導組,與駐村工作隊一起挨家挨戶摸排返貧致貧風險高以及受疫情影響生活可能出現困難的潛在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狀況。經過摸排,龍桂香等3戶因病、因災家庭被新納入為邊緣戶。

如何防止边缘户致贫、脱贫户返贫?这个帮扶单位使出了“三板斧”

縣紀委監委幹部與駐村工作隊隊員在挨家挨戶摸排情況

“駐村工作隊要向幫扶貧困戶一樣,給予這些邊緣戶針對性的幫扶。”縣紀委監委主要領導叮囑駐村扶貧幹部,要為可能致貧、返貧人員建好臺賬,謀劃增收門道。

“有就業意願因疫情未出去就業人員有哪些幫扶措施?”“貧困戶享受危房改造、修繕加固、易地扶貧搬遷的臺賬是否清楚?”“哪些已脫貧的貧困戶可能會出現返貧的危險?”“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資助是否到位?”……在加強對人員摸排的同時,每個星期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都會帶著問題前往貧困戶家走訪,確保工作隊的工作落在實處。

如今,東首村的12名重殘人員都能享受殘疾補貼和護理補貼,9名重病人員都有為自己服務的家庭醫生,1戶分散供應五保戶每個月有專人幫忙採購物資。

查漏補缺,確保“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到位

“枯水季節也不怕沒水喝了。”看著水龍頭裡流出來的乾淨自來水,東首村三組村民龍金良樂開了花。東首村水源比較豐富,村民們都是自己接山泉水、或者挖井水喝,但一到枯水期一些地勢高的地方常常出現飲水困難。

“去年夏天很久不下雨,山上水源少了,家裡經常斷水。”為確保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縣紀委監委召集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在東首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在排查中,龍金良說起了自己的“麻煩”。

如何防止边缘户致贫、脱贫户返贫?这个帮扶单位使出了“三板斧”

縣紀委監委幹部上戶核實貧困戶家庭收入情況

“這個問題我們一定儘快解決。”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會在聽取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的彙報後,決定對村裡的自來水廠進行升級,為全村村民提供集中供水。目前,該村已對3000餘米的自來水廠主管道、4000餘米的組管道進行了更換。全村415戶1700人的飲水安全得到了保障。

不僅僅是安全飲水問題。在縣紀委監委的推動下,東首村駐村工作隊把落實“兩不愁三保障”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標準,通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立住房、教育、醫療、飲水、兜底“五本臺賬”,充分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並在此基礎上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讓貧困群眾脫貧之後真正過上舒心日子。

如今的東首村,通過對組道的硬化工程,有效解決貧困戶“出行難問題”。通過實施“一人一案、一校一賬、一週一課、一月一學、一月一報、一期一聯、一期一訪”“七個一”義務教育教育幫扶體系,全覆蓋、全方位保障貧困戶子女受教育。46戶貧困戶通過異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修繕加固解決了住房問題。

為延續教育、健康等攻堅期的主要脫貧政策,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東首村駐村工作隊採取一進、二看、三算、四核、五填、六評、七籤的“七步排查法”,對“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隱蔽問題,逐戶、逐項查漏補缺。做好的及時對賬銷賬、不足的立即記賬還賬,全力確保精準脫貧“賬物相符”,讓老百姓一個不漏、一個不差地享受到黨的好政策。

補齊短板,謀劃群眾長期穩定增收渠道

打樁、插竹架子……眼下正是羅漢果栽種的時節,東首村羅漢果合作社的村民們都在田地裡忙碌著。“口罩夠不夠用?”“有沒有需要解決的困難?”自從春耕復產以來,每個星期縣紀委監委都會組織一個班子成員帶隊前往該村,幫助解決復工復產中出現的問題。

如何防止边缘户致贫、脱贫户返贫?这个帮扶单位使出了“三板斧”

縣紀委監委幹部在羅漢果基地查看羅漢果種植情況

東首村原是市紀委監委的結對幫扶村。在株洲市紀委監委的幫助下,該村在茶陵率先引進了羅漢果種植產業,並按照“成立公司,依靠政策,面向市場,發展產業,增收脫貧”的脫貧思路成立了東首村產業發展公司。

2018年東首村成功脫貧摘帽後,原駐村工作隊換到其他村去幫扶,茶陵縣紀委監委開始接手該村的脫貧幫扶工作。“東首的羅漢果產業已具知名度,一定要把這個產業發展壯大好。”在原來的發展模式上,茶陵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推行大戶種植模式。

“現在我也是個小老闆了,請了幾戶貧困戶幫我幹活。”龍文生曾是東首村的深度貧困戶。從給羅漢果合作社打工賺工資,到自己承包100畝羅漢果種植,龍文生實現了自己的脫貧夢。

扶貧產業找對頭,穩定脫貧有奔頭。在壯大羅漢果產業的同時,縣紀委監委按照“1+N”模式,推動該村走“產業集群”之路。如今,東首村的羅漢果種植面積由2018年的160畝擴大到現今的700多畝。同時,該村的裸花紫株、白芷等中藥材種植、茶葉、臍橙等產業也從無到有,在不斷髮展壯大。(唐豔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