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六大重要園區“風生水起”

銀川六大重要園區“風生水起”

銀川市作為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域,著力構築開放載體,增強園區吸附力和輻射力,讓各類資源要素在銀川集聚,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發展水平。目前銀川綜合保稅區等一批重要園區“風生水起”。

8月22日,記者從寧夏推進“一帶一路”和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銀川綜合保稅區是寧夏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今年以來,積極開展先行先試,複製推廣保稅展示交易、融資租賃等21條自貿試驗區創新監管制度。1—7月,銀川郵件處理中心處理進區郵件1971.93萬件(袋);寧夏國際快件中心接受進境快件49萬件,貨物總量793.5噸。下一步,將加快建立更加自主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加大政策複製和創新力度,推進生皮外發加工、分類倉儲監管等政策落地,吸引一批外向型企業入園,不斷增強綜合保稅區發展能力,激發帶動周邊和全區開放經濟發展。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合作,發展新材料、現代裝備製造、大健康“三大主導產業”。2018年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219個國家級經開區中綜合發展水平排名第98位。今年1—7月份園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6.9億元,同比增長50.3%。特別是石墨烯三元正極材料等一批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重大項目落地建設。下一步,圍繞到2021年打造“千億級升級版經開區”目標,加快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產業園,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拓展上下游產業鏈條,著力打造成為產業集群高地。

銀川公鐵物流園作為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今年園區一期建設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主要設施主體封頂,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5%,完成投資5500萬元。正在加緊編制銀川鐵路口岸可行性研究報告。下一步,加快構建園區內陸口岸功能,完成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力爭年內投入運行,同時年內啟動銀川鐵路口岸申報工作。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園區,在園區形成物流體系與生產製造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銀川絲路經濟園作為和全國工商聯合作的民營總部園區,承載著提升對外開放、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功能,目前簽約企業、商協會25家,累計入園131家。下一步,園區重點圍繞四大主導產業,打造成為全國非公民營經濟首創區、絲綢之路國家的國際交往中心。

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作為銀川市與北京中關村合作建立的創新型園區,著力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環境,讓中關村創新資源向寧夏流動、向銀川匯聚。目前已簽約入駐科技、文化旅遊、生命健康、生產服務等各類創新型企業173家,儲芯集成電路研發中心、中國葡萄酒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項目正在抓緊建設。下一步,園區積極對接北京中關村,加速聚集北京中關村的各類創新資源,建設成為中關村—銀川協同創新示範區和創新人才“聚集地”。

蘇銀產業園作為銀川市和蘇州市合作共建的新型園區,積極借鑑新加坡和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經驗,構建醫療健康、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產業為主,精細化工、現代紡織為輔的“3+2”產業發展模式。自去年11月份啟動建設以來,已落地項目22個,總投資61.1億元。下一步,園區將緊緊圍繞三大產業,組建專業化招商隊伍,打造成為銀川乃至寧夏的政策窪地和投資高地、新一輪東西部產業協作發展示範園區、國際經貿合作示範園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