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南渡後,金代詩壇出現新生機,由浮豔之風轉向質樸剛健

以宣宗貞祐南渡(1214)、遷都汴京為轉折點,金代社會進入後期走向衰亡。蒙元鐵騎步步進逼,而女真軍隊則失去了原來的剽悍而流於文弱。宣宗朝政日益腐敗,因循苟且成風,士大夫們的報國熱情受到很大壓抑。這便是南渡後的朝政特點。詩壇卻出現了新的生機。南渡後的詩壇,改變了明昌、承安年間的尖新浮豔之風,詩的主流轉向質樸剛健。現實的困境,使詩人們洗褪了怡和浮豔的詩風,詩作有了更多的勃鬱矯厲之氣。

宣宗南渡後,金代詩壇出現新生機,由浮豔之風轉向質樸剛健

金宣宗

南渡以後的詩壇,領袖人物是趙秉文、李純甫。他們都致力於扭轉詩壇上的不良風氣,把詩歌創作引向質樸剛健的軌道。然而,在詩學觀念上,趙、李之間存在著很大分歧,互相辯難,又各自在周圍團結了一批詩人,形成了不同的詩歌流派。趙秉文一派以趙秉文、王若虛為代表;李純甫一派以李純甫、雷希顏為代表。這個時期的詩壇,形成了“二水分流”的趨勢。

宣宗南渡後,金代詩壇出現新生機,由浮豔之風轉向質樸剛健

趙秉文是金代後期的文壇領袖,他官至禮部尚書,位重權高,本人又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成就,因此,形成了非常廣泛的影響。趙秉文主盟文壇數十年,尤以南渡後影響最大。李純甫,自號屏山居士,承安二年進士。他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人,他素有濟世懷抱,曾以諸葛亮自期,章宗南渡時,他曾兩上策疏,受到章宗的賞識;而到宣宗時期,術虎高琪壓制士大夫,使他感到憂憤與失望。但他狂放不羈的個性與其道不行的胸中塊壘,無處排遣,只好蟠曲於詩中,呈現出迥異常格、雄拗奇峭的藝術風貌。李、趙都有很卓越的創作實績,又有鮮明的理論主張,所以成為南渡詩壇的核心人物。劉祁曾指出他們在扭轉詩風中的關鍵作用時說,“南渡後,文風一變,文多學奇古,詩多學風雅,由趙閒閒、李屏山倡之”。

宣宗南渡後,金代詩壇出現新生機,由浮豔之風轉向質樸剛健

趙、李二人在詩學主張上多有不同意見。如:趙主張得眾家之長,以多方繼承古人為尚,李更強調擺脫蹊徑,自成一家。趙主張風格多樣化,不滿於李純甫的作品只有一種面目,“文字止。趙主張含蓄平淡的風格,而反對李的奇險風格,等等。南渡以後詩壇,出現了許多詩人,創作是頗為活躍的,但圍繞著趙、李,形成了不同的詩歌流派。一派是以含蓄平實為審美追求,趙秉文、王若虛、完顏壽等詩人,都在此列。如趙秉文的《雨晴》:“一抹平林媚夕輝,山煙漠漠燕飛飛。倚欄遙認天邊電,何處行人帶雨歸。”清新恬靜,含蓄蘊藉,意象細膩。

宣宗南渡後,金代詩壇出現新生機,由浮豔之風轉向質樸剛健

但趙詩中多有擬作,缺少個人風格,多有用前人之語而未化者。王若虛是金代著名詩人、詩論家,有《滹南遺老集》行於世。在其詩論名著《滹南詩話》及其他文章中,王氏都力詆黃庭堅及江西詩風,主張自然真率。他的詩歌風格也較為質樸平實,道出胸臆中語,如《慵夫自號》:“身世飄然一瞬間,更將辛苦送朱顏。時人莫笑慵夫拙,差比時人得少閒。”在真切質樸中見磊落不平。完顏是金世宗之孫,封密國公,是金代最有成就的女真作家。晚年曾自刊其詩三百首,詞一百首,稱為《如庵小稿》。他的詩風蕭散平淡,近於王維、孟浩然一派。

宣宗南渡後,金代詩壇出現新生機,由浮豔之風轉向質樸剛健

南渡以後詩人更有特點的是以李純甫為代表的一派。在李純甫的旗幟下所聚集的詩人們,大都是性格豪放剛直,而在詩歌創作上多喜奇峭造語。尚奇,是這派詩人共同的美學傾向。李純甫的詩作足以代表這派詩風,如《怪松謠》:“…壯士囚縛不得住,神物世間無著處。堤防半夜雷破山,尾血淋漓飛卻去。”與其說是寫怪松,毋寧說是在吐棄胸中的勃鬱不平之氣。詩人的個性—豪放不羈,成為怪松的靈魂。李純甫的詩,狠重奇險,崢嶸怒張,但決非無病呻吟。他心中有不平,有鬱憤,不吐不快。

宣宗南渡後,金代詩壇出現新生機,由浮豔之風轉向質樸剛健

這派詩人的創作多有奇峭豪獷的風格,雷希顏的詩作意氣高邁,奇峭不平;李經在當時也詩名頗震,“為詩極刻苦,喜出奇語,不蹈襲前人”(《歸潛志》),其詩如“長河老秋凍,馬怯冰未牢。河山冷鞭底日暮風更號”,抒發落第還鄉、流落塞北的情懷,意象甚奇。其他如張谷、周嗣明、宋九嘉、麻知幾等都是豪邁不羈的奇士,都從屏山遊,詩風雄奇跌宕。南渡後的詩壇,形成了不同的詩歌流派,也就產生了各自的流派風格,在藝術上比南渡前更加成熟。而在一個更為宏闊的背景下來觀照南渡以後的詩壇,以李純甫為代表的這派詩人的創作,比起趙秉文那派詩人,更有獨創性的特點,更能代表“國朝文派”。

歡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益唱說育兒”,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