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1964年10月16日,是載入中國史冊的重要日子。就在這一天下午3時,一聲巨響後,一朵美麗而耀眼的蘑菇雲驚現在我國新疆羅布泊上空,宣告中國第一顆原子弾爆炸成功,舉國歡慶,世界譁然。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中國第一顆原子弾爆炸成功

然而,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來得並不容易。

那個時候,正值建國初期,百廢待興。蘇聯老大哥單方面撕毀協議,美國虎視眈眈,英法等西方國家不懷好意。

於是,國家領導人決定自力更生,只為造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原子彈。

這個國慶檔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情節的。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

在《相遇》中,一位普通的科研人員高遠,長期在核實驗基地搞研究,最終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都奉獻給了祖國。《相遇》就是為了銘記感懷那些為祖國事業發展,而做出犧牲和奉獻的幕後英雄們的。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小人物大情懷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白楊禮讚》

在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相遇》時,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白楊禮讚》中的這句話。

初學這篇文章時還在上小學,猶記得語文老師誇讚白楊:“樸實無華卻正直堅定,飽經風霜卻堅強不屈”。我覺得它像極了《相遇》中主人公高遠的。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主人公高遠

《相遇》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那個時候,蘇聯已經單方面撕毀協議,並在1960年8月,撤走了為中國提供原子彈技術幫助的全部專家,帶走了所有相關圖紙、資料和設備,給中國正在進行的核彈事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基於這個情況,中共中央做出決定:自己動手,從頭摸起!就這樣,一場危機四伏的原子彈研發保衛戰開始了。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原子彈研發

為了防範美英法等國的威脅挑釁和蓄意破壞,中國只能秘密進行原子彈研發。而參與研發工作的所有人員須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告訴任何人。

高遠就是眾多科研人員中的一個,他身份普通,長相普通,放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生命,為了祖國的建設,放棄了年輕美好的未來,忍痛與親人女友分開三年而沒有聯繫。

李四光說:“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而高遠奉獻的不止是知識和技術,還有寶貴的青春和生命。

在觀看《相遇》的過程中,有兩個鏡頭特別打動我。

一個是在受到原子彈輻射後,高遠依然像個沒事人一樣,給上級領導彙報情況。鮮血從他的鼻翼一側流出,他不經意間抬手抹了下。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高遠受到核輻射後流鼻血

另一個是站在街頭,當他聽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後,他那眼窩深陷、蒼老蠟黃的臉上,流露出欣慰無悔自豪的笑容。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高遠聽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露出欣慰的笑容

雖然高遠只是個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他為祖國核彈事業做出的貢獻,他留給後代的精神財富,卻是歷久彌新、難以忘卻的。

松下幸之助說:“上天賦予的生命,就是要為人類的繁榮、和平和幸福而奉獻。”高遠獻出了自己的一生。當他的黑白照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時,淚如雨下。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那些不為人知的“小人物”

美國學者劉易斯說: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一枚“人民炸彈”。

的確如此。從中國決定依靠自身力量,研發原子彈的那一天起,一直到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這期間耗費了無數人的心血與努力。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這些人包括科研學者、解放軍戰士、後勤保障人員以及其他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工作者們,高遠只是這些“小人物”中的一個。

01 秘密運送第一顆原子彈的“小人物”

1964年春天的一天,一位名叫姜士榮的火車司機,秘密前往青海省大戈壁灘上。

他接到上級任務,要把一輛列車從青海開到新疆,並且在執行任務期間不得與外界聯繫。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將列車從青海開到新疆

姜士榮感受到此次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任務也充滿了挑戰。難度在於,誰也無法保證列車在連綿起伏的西北高原上,一點差錯也沒有,準時準點到達目的地。鑑於此,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無時無刻不在心算路長和時間。

到了最後的停車時刻,他計算好制動距離、考慮到風的阻力,眼睛直視前方、對準目標線、拉手剎,動作一氣呵成,任務終於圓滿完成了。

直到原子彈爆炸成功,姜士榮才知道這趟車拉得就是原子彈,榮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需要說明的是,在這趟將近2000公里的路程中,除了有姜士榮這樣的火車司機在前方開路,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解放軍戰士和鐵路工作者們一路保駕護航,他們都是原子彈最堅定的守衛者。

02 秘密守衛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的“小人物”

1964年4月,在新疆羅布泊的西北核試驗基地上,一支精煉的“打獵隊”成立了。

雖然名為打獵隊,但實際上是一支巡邏小分隊。目的是勘探周圍情況,守衛原子彈,防止其他國家搞破壞。

這次任務異常艱鉅,時長180天,全程徒步,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衣食住行全靠自理。就這樣,這支打獵隊帶著眾人的期盼和堅定的信念出發了。

在羅布泊最荒蕪的地帶,他們一路上不知疲倦地緊密巡邏著,就地取水,吃又鹹又苦的飯,在狂風大雨中查看地形,在飛沙走石中艱難前進。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羅布泊的荒蕪地帶

整整半年時間裡,這支小分隊徒步行走了8300裡,每個人穿破了12雙布鞋,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03 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回收測量彈頭的“小人物”

1964年10月16日,當“轟”地一聲巨響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時候,當眾人高聲歡呼、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的時候,有這樣一個人絲毫不敢放鬆片刻。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中國核武器試驗紀念碑

他是原子彈回收小組的一員,需要在下午5點前進入爆心的各個測量點,回收“光衝量探頭”。

雖然原子彈爆炸成功,但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當量還需進一步考證,“光衝量”探頭便是關鍵數據。

不過,回收探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原子彈爆炸後產生的核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嚴重的,美國投放在日本的兩枚原子彈就是例子。所以,這位回收人員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他穿上專用防護服,頭戴全封閉防毒面具,腳踩特製防護鞋,進入了爆心。

經歷了三個多小時的忙碌後,他終於回收完全部探頭。當他回到駐地時,已是滿天繁星。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今天的幸福是由無數個“小人物”換來的

明代周文華所著的植物書《汝南圃史》中有這樣一句話:公種而孫得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銀杏生長緩慢。年少時種的銀杏樹,要等到當爺爺時才能結果。隱含的意思是人們種下的,別人來收穫,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生生不息。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銀杏樹

這句話不正是說那些像《相遇》中高遠一樣,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先輩們嗎?他們當年在各自的領域上“公種”,而我們現在“得食”。

中國原子能物理事業開創者的何澤慧先生與錢三強先生,一起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核物理研究機構—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為中國的核物理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何澤慧與錢三強

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火箭專家錢學森,成功組織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圓滿發射,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錢學森

中國重化學工業開拓者、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侯德榜,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為中國化學工業的全面開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侯德榜

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為婦科普查積極奔走,呼籲全社會關注婦女衛生保健問題,推動了中國婦女健康事業的發展。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林巧稚

中國近代地理學家、氣象學家竺可楨,先後在我國建立了40多個氣象站,和100多個雨量測量站,為中國現代氣象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自然數據。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篇:感懷銘記中國無數“小人物”們

竺可楨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很多。

生活中他們或許很普通,是數億人口中的“小人物”,但他們做得事卻可以撼天動地、造福萬民。中國發展至今,正因為他們始終奮戰在一線,才有瞭如今的美好生活。

當年開國大典,飛機不夠飛兩遍,如今要多少有多少。正如朱熹《觀書有感》中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國歷史前進的車輪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小人物”一步步推進的。

因為你在,所以我在。因為國家在,所以人民在。因為傳承在,所以幸福在。

  1. 文章《第一顆原子彈試爆親歷記》,作者李琳秀
  2. 文章《保衛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的打獵隊》,作者史真
  3. 文章《秘密運送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作者姜士榮、唐黎標

我是筱墨當家,願筆下的人物和故事可以給你帶來溫暖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