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第一次聽說“木瓜”,是在我很小的時候,電視上放了80年代的動畫片《咕咚來了》,成熟的木瓜掉入河中,聲音把一群小動物嚇得紛紛逃跑,以為是怪物來了。

後來聽大人說,居民區裡的花園邊上那幾棵不顯眼的樹就是“木瓜”,那幾棵樹四五米高,瘦弱不堪,偶爾才能看到一兩個拳頭大小的半黃果子。當時總覺得動畫片裡那個才是真正的木瓜,這幾棵樹大概就是不知名的野果子。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我見到的木瓜,是這樣的。圖片:劉冰 /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


二十多年後,花園翻修,那幾棵樹也伐了,那時候我才知道,這幾棵樹才是真正的植物學上的木瓜(Pseudocydonia sinensis),而動畫片裡那種嚇小動物的植物,是另一種冠以木瓜之名卻更常見的水果,番木瓜(Carica papaya)。

雖然那是一部1981年的剪紙動畫,但動畫片裡植物的特徵做得很清楚,有著筆直高大的樹幹和巨大的分裂葉片,果實全都簇生在樹幹上,背景植物是充滿南國風情的棕櫚和椰子。稍微有植物學知識的人都能看出來是南方地區常見種植的番木瓜。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動畫裡的“木瓜”,是這樣的。圖片:Pixabay


被迫淡出的真木瓜

番木瓜原產熱帶美洲,但比中國原產的真·木瓜要常見得多,不但在南方生長廣泛,而且在水果、加工食品、化妝品和保健品等領域都有一席之地,佔了真·木瓜之名,現在人們提到木瓜,往往是指番木瓜。

相比之下,真·木瓜較為少見,除一些特產地區,幾乎快要淡出人的視野。但它的親戚皺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卻較為常見,作為早春開放的薔薇科觀賞植物,在公園景區、城市綠化帶等地大量栽培,同樣作為觀賞植物的,還有開花更為繁複豔麗的雜交品種華麗木瓜(Ch. × superba)。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華麗木瓜,相比木瓜,你可能更熟悉這樣的花。圖片:張敬莉 /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


比起這些矮小的觀賞親戚,木瓜本種要高大得多,可以長到三四層樓高,但開花比較靦腆,也不甚密集,粉紅色的小花往往隱藏在茂密的枝葉中,不甚引人注意,就算偶爾瞥見,可能也會把它當成其他的薔薇科植物。但木瓜的樹幹很有特色,樹皮會片狀剝落,呈現出黃色和綠色相間的迷彩色。

大約中秋節前後,木瓜的果子成熟,暗黃色的果子掛在枝頭,狀如大梨,又像小型的蜜瓜,清香的氣息四散,如果周圍恰好又有桂花,兩股香氣交織在一起,更令人沉醉(或者更加頭昏腦漲)。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木瓜,黃色的果實和斑駁的樹皮。圖片:Olga Grygorieva et al. (2019)


木瓜的果子掛得太高,摘取困難,但果實較重,熟透的果子也像番木瓜一樣會掉下來,如果恰好沒摔爛的話,就可以撿取品相好的果子,擺在室內,一室清香。也可以放在車內,衛生間、男生寢室等氣味不甚美好的地方,比什麼空氣清新劑效果好得多。


木瓜不是瓜,木桃木李也不是桃李

木瓜家族成員不多,除了木瓜本種和皺皮木瓜等園藝種類,較常見的還有毛葉木瓜(Ch. cathayensis)、日本木瓜(Ch. japonica)。它們都屬於木瓜海棠屬Chaenomeles。木瓜海棠屬常與真·海棠所在的蘋果屬混淆。因為皺皮木瓜自古便有海棠之名,因其花形類似海棠,而花梗極短, 位列《群芳譜》中的“海棠四品”,稱為貼梗海棠。又因其枝幹堅硬,稱為鐵腳海棠。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皺皮木瓜。圖片:徐曄春/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

木瓜海棠屬的幾種植物花形與果形都很類似,但唯有木瓜的花是單生,其餘種類的花為簇生,而且木瓜枝幹無刺,其他幾種都有枝刺,憑這兩個特徵可以單把它區分開來。也有分類學家根據現代分子學證據,給木瓜安排了一個

單種屬Pseudocydonia。

古代的木瓜類植物分類也很混亂,比如《詩經·衛風·木瓜》那經典的三句,提到木瓜、木桃、木李三種植物。其中木桃又叫楂(chá)子,古人把它歸為木瓜的同類,認為它果實較小,味較酸澀而多渣,也叫“和圓子”;木李又叫榠(mínɡ)楂,比木桃和木瓜都大,而且顏色最黃。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榲桲的果實。圖片:宋鼎 /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


可見古代區分這些木瓜種類,是看果形、果色和口感,而花單生和有無枝刺這兩個重要特徵被忽略了,因此這用來送禮的木字輩三兄弟很難一一對應現代的木瓜類植物,甚至不能斷定是木瓜海棠屬植物。據陸文鬱《詩草木今釋》考證,詩經中的木瓜、木桃和木李分別對應植物學上的木瓜、皺皮木瓜和(wēn)(po)(Cydonia oblonga)。

榲桲的花葉也類似木瓜,但果實有毛,很好辨認,在古代本草書籍中被劃分為木桃的同類,特徵是“生於北上而多毛”。而木李最大,顏色最黃,所以我覺得,詩經中的木李指的才是植物學上的木瓜,而詩經中的木瓜對應的是果實顏色黃綠的皺皮木瓜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皺皮木瓜的果實。圖片:徐永福 /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


不好吃的“傻瓜”

木形容人有呆的意思,木瓜也可以當笨蛋、呆瓜的意思講。比較巧合的是,在鄰國日本,皺皮木瓜對應的日語漢字也是“木瓜(ばけ)”,這個發音在日語裡恰好又有笨蛋的意思。而植物學上木瓜對應的日語是“花梨(かりん)”。

木瓜在古代多為藥食兩用,因在古代有個“鐵腳梨”的別稱,一般用來治療各種腿腳疾病。《本草經集註》記載用木瓜治療腿肚子抽筋,連服用都不必,口呼木瓜之古名,在土上寫出來就痊癒了。如果有人得了跟腿腳疾完全不相干的腳氣病,以木瓜切片裝袋,腳踩在上面,就可以好轉。此外,也有用木瓜樹做柺杖和泡腳桶的。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木瓜的果實。圖片:유리언니 / Wikimedia Commons


至於食用,因為木瓜果質堅硬味澀,生吃肯定是不行,需要用多種方法加工,切片用鹽、蜜醃製,做成果乾;或是蒸熟搗成泥,加入蜜姜煎水,冬日飲用;或是切成細絲,加入薑片、甘草、紫蘇和鹽浸泡,夏日沉入井中,等冰涼了提上來當冷飲。現今雲貴地區的酸木瓜也很有名,但所用材料不限於木瓜和皺皮木瓜,也有用番木瓜的。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醃酸木瓜。圖片:時容器釀 / 豆果美食


古代木瓜中最有名的是產於宣州的宣木瓜(實為皺皮木瓜),年年進貢朝廷。《圖經本草》記載宣木瓜在剛結實的時候,把紙花貼於其上,經夜露日曬,紙花便漸漸變紅,現出紋理,故有“宣城花木瓜”之美稱。宋代楊萬里有詩:“天下宣城花木瓜,日華露液繡成花。”


不但能傷乳,還能傷心

木瓜最為人熟知也流傳最久的典故,是詩經中那三句。幾千年來文人對這三句詩所含意義理解不同,或說是讚美齊桓公,或為男女之間示愛,或為朋友互相贈答。古詩詞中以最後一種含義表現最多,文人墨客之間互相贈詩,表達偉大友誼。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雲南用來入菜的木瓜,果肉較脆軟。圖片:李十針 / 豆果美食


自漢以後以木瓜表現男女之情的文學作品比較少,印象裡比較深刻的是《紅樓夢》裡賈寶玉進秦可卿閨房,房中便擺著一個“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不但是男女之情,而且是相當大膽的男女之情了。

1994年現世,現存於上海博物館的戰國竹簡上,記載了《孔子詩論》對《木瓜》詩的理解:這首詩裡其實有一種不太爽的譏諷情緒。你送我木瓜,我送你美玉,為啥呢?你這禮物太窮酸,沒給到位,那就回贈你厚禮,這樣既能顯示我是個敦厚君子,還能寒磣你

不是番木瓜,而是不好吃的“傻瓜”

木瓜的花。圖片:Dalgial / Wikimedia Commons


這種說法雖然有些“陰謀論”意味,但也不失有趣,可以利用利用。比如,過年時你的親戚給你一個200的紅包,你就可以給他的小孩封一個2000的紅包,如果這位親戚看過《孔子詩論》又愛面子,應該會還你一個20000的紅包,或者絕交(誤)。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6年第102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霜天蛾。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