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 援藏醫生”——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讓藏北牧區女孩重獲新生

新華社拉薩4月12日電題:“謝謝你,援藏醫生”——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讓藏北牧區女孩重獲新生

新華社記者吳瑞、侯捷、李楨宇

“這個手術難度太大了。”剛下手術檯的拉薩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偉一邊喝水,一邊指著腹部CT說,“這是我到西藏9個月以來做過的最大手術了。”

“小女孩長這麼大的腫瘤很少見”

西藏那曲市巴青縣的9歲小女孩阿吉(化名),兩週前在父母陪伴下來到拉薩市人民醫院就醫。她身體瘦小,但是腹部左側卻有明顯的凸起,用手觸摸能感覺到一個較大腫物。

“經過初步檢查,我們發現患者腹膜後有一個長18釐米、寬13釐米、厚12釐米的巨大腫瘤。”王偉說,“腫瘤雖然長在左側,但腹部CT顯示已經越過了脊柱線,嚴重壓迫血管與周圍器官,要想完整切除難度非常大。”

據阿吉父親貢扎介紹,女兒兩年前就感覺到肚子不舒服,一開始沒怎麼留意,可眼見著肚子腫塊越來越大,女兒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巴青縣人民醫院接診後直接開了轉院證明,這讓做父母的更加緊張。

“我們家在藏北牧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看病會有優惠政策,費用也能報銷大部分,但是如果西藏沒法治療這麼大的腫瘤,需要轉到內地,費用還是承擔不起。”貢扎為難地說。

由於該病例在西藏較為罕見,拉薩市人民醫院也缺乏相關的治療經驗,接診阿吉的醫生專門拿著病例問王偉是否能做這樣的手術。

“讓患者能在西藏就醫做手術,實現‘大病不出藏’是我們援藏醫生的初衷。”王偉回覆道。

“手術一定要完美,儘可能減輕小女孩的痛苦”

為了儘快確定診療方案,拉薩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扎西羅布組織外科、小兒外科及麻醉科進行了多學科會診,並研究了兒童腹膜後腫瘤的相關文獻資料。刀口如何切入?血管如何剝離?精準取出腫瘤而不傷及內臟器官成了治療團隊面臨的難題。

4月10日上午10點40分,手術室“正在手術”的指示燈亮了。門內,王偉與他的醫療團隊緊張地忙碌著;門外,阿吉的父母焦急地望著手術室的大門。

“我們非常擔心女兒,她媽媽一直在哭。”經過3個小時漫長的等待,得知女兒手術成功的貢扎顯得輕鬆多了。他說:“我來之前並不瞭解援藏醫生。後來王偉主任來查房,周圍的人都跟我說援藏醫生的醫術高明,我就放心多了。”

阿吉術後恢復得很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地了。後期還需要對腫瘤進行病理檢查,醫療團隊將根據檢查結果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謝謝你,援藏醫生。”貢扎感激地說。

“只有教會了徒弟,才算成功的援藏”

“這個小女孩的病情很複雜,如果沒有王偉主任的話,我們是真的拿不下這臺手術。”在手術中擔任王偉助手的多吉扎西感慨道,“以前,這種手術一般都要轉到內地治療。”

自2015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實施以來,北京市屬22家醫院共派出管理、臨床專家5批75名85人次赴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來自北京朝陽醫院的王偉是第五批“組團式”援藏幹部。

“我剛來的時候發現,科室雖然可以開展泌尿繫結石、前列腺電切及一些小的手術,但總體治療病種單一、治療手段單一、科室建設規劃不明晰。”王偉說。

多吉扎西是一名“90後”藏族醫生。在他看來,援藏醫生的到來讓治療手段更加規範,治療水平更高了,醫生的責任感也更強了。“以前,腹腔鏡腎盂成型手術我做不了。王主任來了以後,先進行規範操作,再手把手教,現在我們都可以自己做這個手術了。”多吉扎西說。

“我今年7月份就要回京了,能培養出一些泌尿外科的優秀醫生,我就覺得這趟援藏也值了。”王偉看著正在手術室忙碌的多吉扎西說。

本文源自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