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這些年中,我國出現了許多朝代,在古時候的歷史上,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掌握著百姓們的生死大權,享盡了人世間的榮華富貴。但是不管什麼事情,都會有它的兩面性,皇帝的寶座也因此成為了許多人所覬覦的對象,從而使皇帝處在權力鬥爭的中心,如果一不注意,就會收到別人的暗算,在歷史上針對皇帝的刺殺和謀害行動常常發生。

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為了保護皇帝和皇族成員的生命安全,每個朝代的皇帝都對其非常的重視,所以每個朝代的皇帝所建立的安保體系雖然都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也都差不多。古時候對皇帝們的保護一般是有兩大部分所構成的,第1部分是駐守在京城的禁軍,或許稱之為御林軍,大家都非常熟悉。這種軍隊一般是由軍隊中的精銳主力所擔任,裝備都非常的精良,隊伍中的士兵都訓練有素,而且說享受待遇也比較好,人數也比較多,他們所擔任的是國家首都的守衛,以及皇宮外圍的日常巡邏守衛。第2部分則是宮廷中的侍衛,雖然宮廷中的侍衛沒有御林軍的人數多,但是卻是皇帝整個安保系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宮廷侍衛他們一般都駐紮在皇宮中,每天都可以直接與皇帝和皇族的成員所接觸,直接負責皇帝和皇族成員日常生活中的人身安全,簡單通俗點說,就是皇帝的貼身保鏢或者是親兵,也是皇帝安保系統中的最後一個保護層。

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在歷史上每個朝代的皇帝對宮廷侍衛的組建與選拔都非常的重視,清朝的大內侍衛,明朝的錦衣衛等等,他們都為皇帝和皇族的安全做出了卓越有效的貢獻。宮廷侍衛他們都是駐紮在皇宮中的,那麼就會不可避免的產生一個問題,這些侍衛他們都是身體健全的年輕男子,而且身材也比較健壯,武藝也很高超。而皇帝后宮中又是美女們所彙集的地方,三宮六院中有著3000多位的佳麗,她們這些人中,除了少數人能夠得到皇帝的寵愛以外,大多數人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自守著空房,寂寞無聊情感空虛,那麼是如何防止侍衛與這些嬪妃們發生私情的呢?

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其實古人他們一點都不傻,現代人所想到的古人,他們也都想到了,而且他們還採取了相應的比較嚴密的防範措施。雖然在各朝代中都有所不同,但是清朝皇帝想出的應對辦法簡直是絕了,簡直是滴水不漏。那麼清朝的皇帝是如何應對的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瞭解一下。

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首先,清朝皇帝對於宮廷侍衛的人員篩選上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

他們所選擇的侍衛大多數都是有著官位比較高的功臣子弟,或者是三旗的貴族、軍官子弟,這些人的家境比較好,而且也有著非常豐厚的待遇,就加上他們家中本來就已經有許多妻妾,根本就沒有必要拿著自己的性命去冒險與嬪妃們所勾搭。而且侍衛如果做好了的話,還能夠升官發財,可以說前途似錦,比如說傅恆,和珅這些人他們都是從侍衛做起的,因此只要是有頭腦的人,都不會拿著自己的大好前程與生命開玩笑。

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其次,清朝侍衛在皇宮中的活動範圍有著非常嚴格的限制

他們基本上都被限制在乾清門以外,嬪妃們所居住的後宮,他們是很少有機會可以進去的。所以他們雖然居住在皇宮中,但是他們與嬪妃們所接觸是非常少的,只有後宮中的嬪妃出宮活動的時候,他們才會隨行護駕,但是那個時候人比較多,也根本沒有任何時間與機會進行交流。

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再次,清朝後宮嬪妃們的寢宮有一個獨特的制度:值夜

就拿慈禧來說吧,慈禧在晚間就寢的時候,她的寢宮內外至少會安排5個宮女進行通宵值夜班,寢宮門口有兩個人,更衣室門口一個人,靜室門口一個人,太后的臥室中還有一個人,其他的嬪妃也都差不多。這種安排在表面上是為了更好的服侍她們,但其實也有深層的含義,也就是監視的意思。因為這並不是後宮中的嬪妃們自己的意願,而且這是“祖宗家法”,任何人不得更改和違背。在如此嚴密的監視之下,別說是進來一個人了,就是一隻蒼蠅也很難進來。

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所以這樣一來,嬪妃身邊日日夜夜都會有一大堆人所服侍著,也就根本沒有任何的機會與皇宮中的侍衛們產生感情,所以說清朝的這套辦法不僅滴水不漏,而且還非常的簡單,直接杜絕了侍衛與嬪妃們的任何交流的可能,清朝從建立一直到滅亡,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關於後宮中的醜聞。有的人會說,溥儀的皇后婉容曾經就與世衛有過私情,但是那件事情所發生的時間是在1935年,清朝早在1912年就已經滅亡了。好了,今天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對於這篇文章,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歡迎您在評論區寫下您精彩的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古代侍衛住在宮中,如何防止與嬪妃私通?清朝的辦法最簡單管用

參考文獻:《宮女談往錄》、《晚清侍衛追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