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有話說

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七國爭雄,歷史上演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國際關係史,其鬥爭之慘烈不是魚死網破,便是你死我活,由此也激發出一些光輝燦爛的風雲人物。如神靈般級別的智者-鬼谷子,其智慧我們無從探及,他在歷史上只像星星一樣,若隱若現地閃耀著。我們只能從他學生的水平推測一下他的能耐。學生之一孫臏,歷史上軍事家老祖宗之一。政治家張儀蘇秦,合縱連橫大家,在相互敵對國家裡身掛多國相印,而終能全身而退,這是一個思維上也無法想象的事情。接下來看一段張儀連橫的故事,隨順發一些感想。

戰國時,七國爭雄。齊是東方的強國,楚則虎視於南方。因此,齊楚聯盟成了秦國的心腹之患,而離間齊楚聯盟,削弱齊楚力量就成為秦向東擴張過程中的關鍵一著。公元前313年,張儀領秦王之命向南去拜見楚王。到楚之後,他首先派人給楚懷王的寵臣靳尚送去了好多奇珍異寶,買通靳尚,利用其取得懷王信任,然後著手離間齊楚關係。

在此感慨,壞事往往禍起蕭牆,尤其是你最信任的人,往往可能是將給你帶來最大危險的人。其次,人品往往很重要,倘若靳尚忠貞不二,便不會被收買;倘若他廉潔不貪財,也便容易做到忠。可見,用人,首先注重的應是人品。

張儀見到楚懷王后,向懷王作出三項承諾:若楚國答應和齊國斷絕邦交,秦願意把一塊六百里的土地割讓給楚以表感謝;二秦還會挑選一些美女進獻給楚王;三秦楚聯煙,結為兄弟之交。此時滿朝文武在靳尚的帶領下向楚王祝賀,楚王飄飄然忘乎所已,不費吹灰之力收穫滿滿。此時一個叫陳軫的臣子站出來表示堅決反對。陳軫指出:“秦虎狼之國,之所以重視楚國,是因為齊楚交好,我們一旦和齊絕交,惹怒齊國,我們勢必孤立。更有可能導致秦齊給盟,讓楚東西受攻,楚則危險了。不如我們表面和齊絕交,暗地裡與齊和好如初,並派人跟隨張儀,如真正接受了秦六百里之地,我們能駐軍交接,到那時再真正下定奪也不遲。”楚王則呵斥陳軫再勿多言。

通過歷史可以得到兩個啟示:一貪婪是一個極惡劣的品質,貪婪會朦閉人的雙眼,讓人只看到利益,如一隻撲火的飛娥,眼前只有那一片光,再看不到周邊的陷阱。貪婪可以讓一個人背信棄義,雖然政治鬥爭尚謀略,但信守諾言,重視遊戲規則仍是不可突破的低線,否則很容易陷於一種非常被動的局面。二李軫能在眾人棄口同聲一邊倒中保持自己獨立性是難能可貴的,真理有時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天下芸芸眾生,隨聲附和者多,往往人云示雲。能不受眾人影響而能堅持自己主見者,皆非常人也。

楚王使者隨張儀回秦後,遲遲得不到答覆。楚懷王得不到土地,為了進一步討好秦王,又派人前去辱罵齊王。齊王大怒,馬上派人入秦,表示希望一塊共同伐楚。張儀見目的達到,出去告訴楚國使者,願送給楚王六里地,一下就抹去了兩個零。懷王見秦如此把自己玩弄於掌股之上,氣的暴跳如雷,發誓要報仇雪恨。陳軫此時又建議切勿讓憤怒左右了理智,現在懷王聯齊抗秦已沒有可能,聯秦抗齊或許還有希望。懷王盛怒之下,一心只想報復張儀,又一次拒絕了陳軫的正確意見,派大將進攻秦國失敗,在丹陽大敗,遭秦斬首八萬。楚懷王不甘心失敗,再派大軍攻秦,又遭大敗。

人在盛怒之下,一定要冷靜,輕易不要做出魯莽決策。盛怒之下考慮問題往往難以周全。其實不僅憤怒、貪婪能遮蔽人的心靈,其實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皆可障礙人的心智。擔大任、處理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海的胸懷,外面再大的風浪也湧不出大海的岸際,臨大事者必須得有靜氣,唯有靜氣方能臨危不亂,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