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鳴:防疫保供兩不誤,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徐鳴:防疫保供兩不誤,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已過,春耕備耕在即。農業生產也進入了春管春繁的重要季節。當前正處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關鍵階段,為防止疫情蔓延發展,許多地方採取了各種隔離措施,給農業生產和春耕備耕工作帶來了一定影響。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在防疫過程中,農業又承擔著農產品保供的重要任務,來不得半點馬虎。因此,防疫不能鬆懈,保供不能停頓,春耕不能耽擱,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面臨著異常艱鉅而複雜的任務。
農村防疫不能有絲毫鬆懈。這次疫情在武漢等中心城市率先爆發,而後隨著春節返鄉人流逐漸向農村蔓延。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全國城鄉普遍開展防疫工作。目前,農村防疫工作總體是好的。各地農村以鄉村為單位展開防疫工作,嚴格管控人員流動,利用農村廣播廣泛做好防疫宣傳,發放必要的防疫物資等,有效制止了新冠肺炎疫情向農村的大規模擴散。從江蘇情況來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中農村病例約佔三分之一,有十多個縣區至今沒有發生疫情。與城市相比,農村人口密度相對低,居住分散不利於疫情傳播,交通單一有利於防疫隔離。但是,農村面廣點多戰線長,醫療衛生設施相對薄弱,防疫物資供應有所不足,一些基層黨政組織領導能力參差不齊,一旦出現農村防疫漏洞,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要謹防防疫工作“城市緊、農村松”的現象,始終抓好農村防疫工作,讓農村防疫“不留白”。


城市保供不能有絲毫停頓。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是人類新發現的一種病毒,至今尚未出現預防疫苗和有效的治療藥物,預防疫病的主要手段就是隔離,切斷疫病源的傳播途徑。而採取大規模的城鄉隔離措施,最大的問題就是保證農產品的正常供應,維護城鄉群眾的正常生活。到目前為止,全國沒有發生突出的食物短缺和漲價現象。這充分說明,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各級黨政組織做了大量的工作。從客觀上講,一方面,這次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社會與家庭都有一定的食物儲備;另一方面,學校放假、工廠停工、餐館停業,整個社會的食物消費量有所下降。據粗略估計,這一時期的蔬菜、肉類等農產品的消費量比正常情況減少了30%左右。但是,春節過後,社會與家庭的儲備食物都有減少;一些工廠逐漸復工,社會人口的活動量有所增加,食物消費、尤其是各種農產品、農副產品的消耗量也會逐漸增多。因此,城鄉食物保供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必須從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諸多環節著手,持續做好城鄉居民的食物供應,尤其保障防疫期間大中城市農產品的正常供給,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的不受影響。
春耕備耕不能有絲毫耽擱。農時不等人,過時錯一季。今年全國農業生產開局良好。農業農村部要求,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要確保穀物面積穩定在14.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從江蘇來看,今年夏季糧食播種面積比往年略微減少,蔬菜種植面積略微擴大,農業生產的基礎是好的。但是,今年冬季氣溫偏高,一些大田越冬農作物長勢偏旺;這幾天溫度又陡然下降,淮北地區一些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而隨著後期天氣溫度回升,部分前期長勢過旺的農作物將出現缺肥脫力狀況,急需進行降漬、施肥等田間管理。蔬菜生產急需安排茬口,畜牧生產急需抓緊春繁,水產養殖急需投放種苗,尤其是江蘇傳統的螃蟹、龍蝦養殖等都要在3~4月份做好各種生產準備。春耕備耕既涉及種苗、農用物資、農業機械等的調配運輸,也涵蓋農業用工、農業技術人員的合理安排,這是奪取全年農業豐收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因此,要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在當前防疫形勢緊張的情況下,一手抓好農村防疫,一手抓好春耕備耕,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今年農業、農村工作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中央領導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黨中央及時調配湖北、武漢領導班子,組織全國19個省市和解放軍的醫護人員支援湖北及武漢的防疫工作,形成了決戰武漢、決戰湖北的良好態勢。最近一個時期,除湖北、武漢之外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所減少,治癒出院人數有所增加。但是,疫情並沒有消失。全國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在數千人,確診病例累計在數萬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有十多萬人。按照中央的部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仍是當前第一位的任務。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重要的是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但必要的隔離措施又勢必給農業生產和春耕備耕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這是一件難以兩全其美的事情。當前,各地在防疫中採取的各種隔離措施,客觀上給一些農業生產企業造成了“產品銷售難、物流運輸難、生產用工難”的現象;少數農業龍頭企業因銷售困難、生產難以為繼,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的危險,這在一些地方的家禽生產企業表現尤為明顯。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對農業農村工作錯綜複雜的局面,一些地方基層幹部在思想認識中存在著兩種不良情緒。一種是僥倖的情緒。認為本地遠離湖北及武漢,尚未出現或僅出現個別確診病例,防疫任務不重要,嚴格的隔離措施會給生產生活帶來不便,急於恢復農村日常的生產生活;一種是恐慌的情緒。認為新冠肺炎非常可怕,一旦傳染沒有救治手段,不顧一切阻斷對外聯繫,不允許任何外地人員及車輛進入本村莊或社區,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這兩種思想情緒的存在,既不利於防疫工作,也不利於農業生產,必須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消除各種不良情緒,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農業農村工作。從當前來說,在農業農村工作順序上,第一是防疫,第二是保供,第三是農業生產。因為,只有疫情真正控制了,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才有堅實的基礎;必須在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精準施策,努力做好城市農產品保供、農村各項生產安排,安排好春耕備耕工作。從當前來講,農業農村工作重點是抓好三件大事:

01
因地制宜做好農村防疫工作
農村防疫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之一,需要採取更加科學的舉措,更加周密的部署,防止疫情向廣大農村擴散。全國各地農村的差異很大,面臨疫情防控的態勢也不一樣,必須強調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基層幹部群眾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一切從實際出發抓好防控。各地農村要堅決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加大農村的防疫宣傳,做好農村防疫物資供應,開展農村日常衛生消毒,強化流動人口健康管理,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有力阻斷疫情向農村的蔓延。我們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展‘’無疫情達標村”活動。凡認真貫徹中央部署,防疫工作措施有力,連續15天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行政村標識為“無疫情達標村”。所有行政村都是“無疫情達標村”的鄉鎮可以標識為“無疫情達標鄉或鎮”,所有鄉鎮都是“無疫情達標鄉鎮”的縣區可以標識為“無疫情達標縣或區”。無疫情達標單位與無疫情達標單位之間,可以有序進行人員、車輛、貨物等的流動,逐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積小勝為大勝,努力取得農村防疫工作的全勝。
02
精準施策做好城市保供工作
打好疫情防控的整體戰,必須持續做好城市的農產品保供工作,維護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農村是城市農產品供應的主要生產加工基地,在保障城市農產品供應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當前疫情防控的嚴格要求,各地農村必須精準施策,掌握市場需求信息,統籌安排各種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重點保障大米、麵粉、食用油、肉類、禽蛋、奶類、蔬菜等的供應,確保城鄉“米袋子”、“菜籃子”不出任何問題。針對當前一些地方農業生產面臨的“產品銷售難”、“物流運輸難”、“生產用工難”現象,城市與農業生產基地之間要加強信息溝通,農產品銷售採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辦法,線上做到農村生產基地與城市社區達成直供,線下以超市、便利店為依託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供應;物流運輸提倡以廂型車、冷鏈車為主方式,跨區域運輸便於進行消毒處理;農業生產、加工企業用工以農村務工人員返鄉為契機,就地安排本村、本鄉鎮勞動力,保證農村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各地政府與農業主管部門在做好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關注一些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困難,渡過防疫期的難關。

03
千方百計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春耕備耕是一年一度農業生產的基礎工作,春耕備耕工作做好了,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就有了希望。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要針對今年疫情防控的形勢,對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及時做出部署。首先,要加強大田越冬作物的管理。指導農民在疫情期間分時、分散下田,開溝降漬,分類施肥,促進農作物均衡生長;要加強經濟作物的田間管理,做好畜牧、家禽及水產的春繁春管;要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早預留水稻秧田,為水稻生產打好基礎。其次,要做好農作物病蟲害的預測防治工作。密切關注春季氣候變化,防止出現漬害、凍害和乾旱等自然災害;強化農業病蟲害的監測,做好病蟲草害的統防統治;及早制定小麥赤黴病等的防控預案,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再次,要做好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供應。針對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及早做好供需調配預案;要創新開展線上定貨、線下配送模式,確保農資生產正常、運輸暢通、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滿足農業生產需求。要加強農機具準備,保證春耕生產有充足的農機具。疫情發展不確定,今年夏收期間全國能否繼續實現跨區域調配收割機械仍未可知。農機管理部門要有兩手準備,保證做到豐產豐收。

我們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農業農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奪取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工作的雙勝利!
注:該文已刪減後發表於《經濟日報》2020.02.20時評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